第30章五画(1)
第30章五画(1)
玉竹见《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palygonaturnodoratum(mill.)drucevar.pluriflorum(miq.)ohwi的根茎。主产于河南、河北、江苏、辽宁、湖南、江西、湖北等地。【异名】萎蕤、葳蕤、尾参、女萎、肥玉竹、百解药、连竹、西竹。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养阴润肺:用于燥热伤肺所致咳嗽少痰,痰稠咽干,常与沙参、麦冬等配伍,如沙参麦门冬汤(《温病条辨》);若素体阴虚,感受外邪而致发热,恶寒,咳嗽,咽干者,可配伍薄荷、白薇、葱白、桔梗等,如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养胃生津:用于胃热炽盛,津伤口渴,消谷善饥,常与沙参、麦冬、生地等配伍,如益胃汤(《温病条辨》)。
现代常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胃溃疡及胃黏膜脱垂等属阴虚者。
【用法用量】煎服:6~15g;熬膏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含铃兰苦苷、铃兰苷、山柰酚苷、槲皮醇苷和维生素a等。此外,尚含淀粉及黏液质。动物试验证明,玉竹有轻度强心和升血压的作用;对大鼠和兔试验性高血糖有抑制作用,对试验性结核小鼠能降低其死亡率。
玉龙鞭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假败酱stachytarphetajamaicensis(l.)vahl的全草或根。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南部。
【异名】玉郎鞭、假马鞭、狮鞭草。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淋证,白浊,带下及风湿痹痛,单用水煎服。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疮疡,目赤肿痛,咽喉肿痛,跌打损伤。治疮肿、目赤,单用,或配冰片少许,捣烂外敷;治咽喉肿痛,可浓煎,或用鲜草捣烂加糖含服;治跌打肿痛,可配伍白花草、石仙桃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现代常用于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喉炎、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草30~60g)。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根中含绿原酸。茎叶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明显兴奋作用,对离体兔心有较弱的兴奋作用,对大鼠后肢灌流有显著的血管舒张作用。
玉米轴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禾本科1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zeamaysl.的穗轴。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包谷心、玉米芯。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健脾利湿:用于脾虚消化不良,单用煅存性,研粉服用,或与石榴皮、焙干研粉服,或煎水服;用于泄泻、痢疾、可用煅玉米芯与黄柏研粉冲服;用于水肿,脚气,可与枫香果同煎服;用于小便不利,尿道灼热,淋漓涩痛,可与玉米根各60g,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尿道感染、肾炎水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9~12g;或煅存性研末冲服。外用:适量,烧灰调敷。
玉米须见《滇南本草》。为禾本科1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zeamaysl.的花柱。
【异名】玉蜀黍须、棒子须、玉蜀黍蕊、棒子毛、玉麦须。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膀胱、肝、胆经。
【功效应用】利水通淋: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单用煎汤代茶饮,或配伍茯苓皮、冬瓜皮、赤小豆等;治淋证,常与金钱草、通草、冬葵子、琥珀、枳壳等同用。利胆退黄:用于胁肋疼痛,黄疸,常配伍茵陈、金钱草、郁金等。平肝潜阳:用于肝阳眩晕,单味煎汤代茶饮。此外,本品还可止血,用于血热所致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发斑,常与生地、茅根、黄芩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泌尿系感染,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病毒性黄疸型、无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原发性高血压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现代研究】含苦味糖苷、皂苷、生物碱、脂肪油、挥发油、树胶样物质、隐黄素、抗坏血酸、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草酸等。煎剂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提取液动物试验,有降压和显著增加胆汁分泌及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能使胆汁内之有机物和渣质减少,黏稠度、密度和胆色素含量降低。口服玉米须制剂后15~30分钟,出现胆囊反射性收缩,胆汁排出增加,且不致伴发肠蠕动增加和稀便。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因含维生素k,对维生素k缺乏所致之凝血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
玉簪叶见《本草纲目》。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簪花hostaplantaginea(lam.)ascher.的叶或全草。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解毒消痈:用于痈肿疮疡,乳痈,瘰疬,蛇咬伤,单用鲜叶捣敷患处。治乳痈,亦可与菠菜共煎服。
现代常用于疮疖、乳腺炎、淋巴结结核等。
【用法用量】煎服:鲜品15~30g;或捣汁和酒服。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捣汁涂患处。
玉簪花见《本草品汇精要》。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簪花hostaplantaginea(lam.)aschers.的花。
【异名】玉簪、白玉簪、白鹤花、白鹤仙、化骨莲。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解毒利咽:用于肺胃热盛,火毒上攻所致咽喉肿痛。轻者,单用煎服;重者,配伍板蓝根、黄芩、玄参等。利尿通淋:用于小便不利,可与萹蓄、车前草、灯心草等同用。此外,本品浸香油2个月,取油外涂,治疗水火烫伤;鲜花捣敷,治疗痈肿疮疡。
现代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尿道炎、疖肿、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4.5g。外用:适量捣敷。
玉簪花根见《本草品汇精要》。为百合科植物玉簪花hostaplantagines(lam.)aschers.的根茎。
【异名】玉簪根、白玉簪根。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小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解毒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可取鲜根捣汁含漱;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可取鲜根捣汁内服或外涂,亦可以渣敷之。软化鱼骨:用于鱼骨鲠喉,可与山里红果根同捣自然汁灌喉中(不可着牙齿)。
现代多用于扁桃体炎、疖肿、乳腺炎、鱼骨鲠喉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外涂。
【使用注意】内服勿犯牙齿。
【现代研究】含香豆精类、三萜成分、多糖、氨基酸。
功劳木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bealei(fort.)cam、细叶十大功劳m.frtunei(lindl.)fedde或华南十大功劳m.japonica(thunb.)dc.的茎干。
【异名】土黄柏、山黄柏、土黄连、土黄芩、刺黄连、黄柏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可与桃金娘根、石榴叶(或凤尾草)同煎服。清热泻火:用于肺热咳嗽,常与桑白皮、黄芩等水煎服。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毒,湿疹,水火烫伤,可用鲜茎、叶,与苦参各60g,煎水洗患处,或用茎叶焙干研粉,用麻油或凡士林油调成20%的油膏外用;用于目赤肿痛,可与野菊花各15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