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三画(11)
第16章三画(11)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肺经。【功效应用】化瘀止血:用于血脉瘀阻,血不循经之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单用煎服,或与仙鹤草、旱莲草等同用;用于外伤出血,研末撒敷,或用鲜叶捣烂外敷。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痹痛,单用水酒煎服。解毒消肿:用于痈疮肿毒,乳痈,毒蛇咬伤,水煎服,或鲜草捣烂外敷。治蛇咬伤,亦可与鲜犁头草、黄疸草、野匍匐堇捣敷外用。通经下乳:用于月经不调,常配伍益母草、月季花;用于产后乳汁不下,常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同煎服。
现代常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敷患处。
【现代研究】含鞣质、精油、棕榈酸、油酸等。具有缩短出血时间而止血,抗过敏,抗病毒,抗菌作用。
小茴香见《本草图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raremill.的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山西、内蒙古等地。
【异名】蘹香、茴香、野茴香、大茴香、谷茴香、谷香、香子、小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膀胱经。
【功效应用】温肾散寒: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常与吴茱萸、川楝子、乌药、木香、橘核等配伍;用于月经延后,行经腹痛等,常与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玄胡索、五灵脂等同用。理气和胃:用于胃寒气滞,脘腹胀痛,呕吐少食,常配伍半夏、吴茱萸、生姜、木香、砂仁等。此外,与桑螵蛸焙干研末服用,治疗遗尿。
现代常用于慢性睾丸炎、睾丸结核、睾丸鞘膜积液、阴囊象皮肿、嵌闭性小肠疝、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胃肠痉挛、消化不良、肌肉挫伤疼痛、蛇咬伤、脚气病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故热毒炽盛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现代研究】果实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茴香醚、小茴香酮、α-蒎烯、α-水芹烯、莰烯等。挥发油有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排除肠内气体的作用,有时在兴奋后蠕动又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还有某些抗菌与祛痰作用。
小二仙草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小二仙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二仙草haloragismicrantharbr.的全草。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异名】女儿红、沙生草、豆瓣菜、蚁塔、砂生草、地花椒。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肺、肝、大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发散风热:用于感冒咳嗽,常与桑叶、菊花水煎服。清利湿热:用于淋证,水肿,常与车前草、木通、石韦、土茯苓、海金沙、滑石、甘草同用;用于湿热痢疾,单用,以红糖为引水煎服,或与黄柏、苦参等同用。活血调经:用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单用或配方使用。治跌打损伤,还可以鲜草捣敷患处。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毒,乳痈,可与鸭蛋1个共煎服,并取鲜草捣敷患处;用于烫火伤,可加冰片少许,共捣敷患处。此外,绞汁调酒服,又治蛇咬伤。
现代常用于感冒咳嗽、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痈疖肿痛、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0~20g(鲜品20~60g);或捣烂绞汁服。外用:适量,干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小伸筋草见《云南中草药》。为玄参科直立草本植物短冠草sopubiatrifidabuch-ham.的全草。分布于云南、广西等地。
【异名】英雄草。
【性味归经】苦、涩,温。归肝、肾、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周身酸冷,单用泡酒服。温肾止痛:用于肾虚腰痛,单用炖肉服。驱除肠虫:用于肠道寄生虫病,可配伍槟榔、使君子等。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炎、蛔虫病、毛囊炎等。治毛囊炎,可单用6g水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6~9g;泡酒或研末。
小画眉草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禾本科1年生草本植物小画眉草eragrostispoaeoidesreauv.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异名】蚊蚊草、星星草。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云翳遮睛,单用,煎服并外洗。利尿通淋:用于小便不利,淋漓涩痛,可与向日葵杆、向日葵心各30g,水煎服。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崩漏出血,单用,研粉冲服。
现代常用于角膜炎、结膜炎、尿路感染、肾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60~12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
小金钱草见《四川中药志》。为旋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马蹄金dichondrarepensforst.的全草。分布于四川、浙江、福建、广西、湖南等南部各地。
【异名】马蹄金、小马蹄金、金挖耳、金马蹄草、小马蹄草。
【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肺、肾、肝、胆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常与鸡骨草、千屈菜、山栀子、车前子同煎服;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单用煎服,或取鲜草捣烂敷脐上,每日1次。活血疗伤:用于跌打损伤,可用鲜草捣烂,加白酒调敷伤处。解毒疗疮:用于疔疮肿毒,蛇咬伤,单用捣敷患处;用于乳娥,鲜品捣汁,频频含咽。
现代常用于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水肿、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忌盐及辛辣食物。
【现代研究】对白喉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有抑制作用。
小肺筋草见《四川中药志》。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粉条儿菜aletrisspicata(thunb.)franch.的全草或根。分布于西南、华东各地及甘肃南部。
【异名】粉条儿菜、小肺金草、蛆儿草、肺痨草、肺风草、金钱吊白米、银针草。
【性味归经】甘、微辛,平。归肺、肝、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润肺止咳:用于肺虚久咳,咳痰带血,可与白及、白茅根、麦冬等同用;用于百日咳,可与五匹风、狗地芽各30g,冰糖适量共煎服。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蕴结之乳痈,单用鲜草120g(干品30~6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痄腮,鲜根15~30g,水煎,分2次服;小儿用根炖鸡蛋,只吃蛋。活血通经:用于妇女经闭不通,可配伍当归、赤芍、桃仁、红花、香附、桑寄生、牛膝等;用于乳少、乳闭,单用,或配伍鹿角、沙参、通草、炮甲珠等。消积杀虫:用于脾失健运之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虫积腹痛,蒸猪肝,或煮水豆腐服用。此外,若与萹蓄各30g水煎服,又治小便不利,有利水作用。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百日咳、乳腺炎、腮腺炎、月经不调、小儿营养不良等。
【用法用量】煎服:9~30g。
【现代研究】根含皂苷。
小野鸡尾见《广西中药志》。为中国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鸡尾onychiumjaponicum(thunb.)kunze的全草。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广东以北的广大地区。
【异名】凤尾蕨、黑蕨、金粉蕨、乌蕨、金鸡尾、孔雀尾、野鸡尾、仙鸡尾、解毒蕨、凤尾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肺、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风热,咽痛咳嗽,单用水煎服,或与野菊花、忍冬藤同用;用于痈疽疮疡,捣烂外敷或内服;用于烫火伤,可与地榆各等量,研粉,麻油调敷。清热利湿:用泄泻,可与车前草同用;用于痢疾,可与算盘子根、臭牡丹同用;用于黄疸,可与茵陈、虎杖、金钱草、木通同用。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痔血,单用或配伍煎服。治吐血,可配伍白茅根;治衄血,可配伍栀子;治尿血,可配伍瞿麦;治便血,痔血,可配伍槐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