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二画(1) - 中药大辞典 - 刘彬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中药大辞典 >

第3章二画(1)

第3章二画(1)

十八症见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胡椒科直立亚灌木植物光轴苎药piperboehmeriaefoliumwall.var.tonkinensec.dc.的全株。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贵州等地。【异名】小麻疙瘩、大肠风、石条花、苎叶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散寒:用于风湿痹证,既可浸酒服,并用药酒擦患处;亦可煎水外洗,并与猪筒骨煲汤服。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及跌打损伤。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可单用水煎服,或与泽兰、红花等同用;治跌打损伤,可浸酒服,或以药酒擦患处。解毒止痛:用于毒蛇咬伤,可单用研粉酒送服,并用药粉调酒外擦伤口周围;用于牙痛,可浸酒涂牙龈处。此外,单用研粉冲服,还治胃寒痛。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15g;研粉,1~5g。外用:适量,研粉调涂,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十大功劳叶见《本草再新》。为小檗科常绿灌木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bealei(fort.)carr.细叶十大功劳mahoniafortunei(lindl.)fedde或华南十大功劳mahoniajaponica(thunb.)dc.的叶。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异名】功劳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应用】滋阴退热:用于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可与麦冬、知母、沙参、川贝、白及、旱莲草等同用。补肝肾,强腰膝:用于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痛,头晕目眩,耳鸣,可与熟地、杜仲、牛膝、续断等同用。泻火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单用煎水顿服,或与黄荆叶同用;用于目赤肿痛,可煮沸过滤,高压消毒滴眼;用于痈肿疮疡,常研末调敷。燥湿止带:用于赤白带下,可与白英、仙鹤草各30g,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肺结核、感冒发热、急性结膜炎、带下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小檗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等。具有抗菌、抗癌作用。

十大功劳根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bealei(fort.)carr.或华南十大功劳m.japonica(thunb.)dc.的根。

【异名】土黄连、土黄柏、刺黄柏、刺黄芩、刺黄连、茨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及湿热黄疸,胁肋疼痛。治疗湿热泻痢,可单用研粉冲服,或与地锦各等量,水煎服;治疗湿热黄疸,可与金钱草、栀子、茵陈等同煎服。泻火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可与黄荆、路边荆等同用;用于疮肿,水火烫伤,可单用研粉,茶油调敷患处;用于咽喉肿痛,可与射干各等量,煎水含咽。此外,与紫珠、百部、白及、龙骨、牡蛎等药同用,又治肺痨咳嗽,咳痰带血。

现代常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炎、疖、痈、烧烫伤、湿疹、感冒发热、急性咽喉炎、肺结核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小檗碱、异防己碱等。

丁香见《雷公炮炙论》。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植物丁香syzygiumaromaticum(l.)merr.etperry的花蕾。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东非沿海国家,我国海南、广东亦有栽培。

【异名】公丁香、雄丁香、丁子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温中降逆:用于胃寒呕吐、呃逆。治呕吐,常与半夏等量同用;治呃逆,常与柿蒂、生姜同用,如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脾胃虚寒吐泻者,常配伍白术、砂仁、白豆蔻等。温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腰膝酸软、阴冷、阳痿,常与附子、肉桂、巴戟天等同用。此外,本品浸于70%乙醇中外搽,还可治疗体癣,足癣等。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体癣、手足癣等。

【用法用量】煎服:2~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酒浸外擦。

【现代研究】含丁香油(主要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β-石竹烯等)、齐墩果酸、鞣质、脂肪油等。可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胃肠蠕动,缓解腹部气胀,减轻恶心呕吐。其乙醇浸液及丁香油、丁香油酚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结核分枝杆菌、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变形伤寒沙门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氏菌、流感病毒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丁香蓼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柳叶菜科1年生草本植物丁香蓼ludwigiaprostrataroxb.的全草。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异名】水丁香、丁子蓼、喇叭草、水杨柳。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脾、大肠、肾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常与黄芩、桑白皮等配伍;用于咽喉肿痛,可单用水煎加冰糖口服,或调醋含漱;用于痈疽肿痛,取鲜草合盐少许,捣烂敷患处。清利湿热:用于湿热泻痢,单用,或与地马蜂根水煎加红糖服;用于湿热黄疸,可与栀子、田基黄、金钱草等同用;用于淋证,水肿,可单用,或与车前草等同用;用于带下色黄臭秽,可配伍鸡冠花等。化瘀止血:用于吐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等兼有瘀血之多种出血证及跌打肿痛,单用,或配方使用。治跌打损伤及创伤出血,可与苏木、红花水煎,对黄酒服。

现代常用于疖、痈、蜂窝织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肠炎、细菌性痢疾、泌尿系感染、妇女带下症、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没食子酸等。对志贺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良好抑菌作用。

丁葵草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豆科多年生或1年生矮小、秃净草本植物丁癸草zorniadiphyllapers.的全草。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四川、云、南、江西、浙江等地。

【异名】人字草、二叶人字草、丁贵草、苍蝇翼、铺地锦、乌蝇翼草、乌龙草。

【性味归经】甘,凉。归肺、肝、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咽痛,疮痈肿毒,毒蛇咬伤,乳痈,痔疮等。治感冒,可配伍柳叶菊、银花藤等;治咽喉肿痛,可单用调醋揉烂含咽;治疮痈及蛇咬伤,可取鲜品绞汁服,并以渣外敷;治乳痈初起,可以干品30~60g,与鲮鱼1条水煎顿服;治痔疮,可与银花、苦楝皮等煎水熏洗、坐浴30分钟。清利湿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淋证,可单味水煎服或配伍。治泻痢,可配伍算盘子根、十大功劳、仙鹤草等;治黄疸,可配伍车前草、茵陈、虎杖等;治淋证,可配伍萹蓄、车前草等。消积除疳:用于小儿疳积,可与瘦猪肉饨服。

现代常用于感冒、喉头炎、病毒性肝炎、胃肠炎、乳腺炎、黄疸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60~90g);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鲜品捣敷。

【现代研究】含香豆精等。

七叶莲见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五加科常绿藤状灌木植物鹅掌藤scheffleraarboricolahayata或常绿小乔木植物密脉鹅掌柴scheffleravenulosa(wightetarn.)harms的茎或叶。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湖南等地。

【异名】小叶鸭脚木、汉桃叶、七叶烂、七叶藤、七加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活络: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浸酒服,或与威灵仙、八角枫同用;亦可与大风艾、红龙船花叶共捣烂,用酒炒热后敷患处。活血止痛:用于跌打肿痛,骨折,单用煎服,或用鲜叶捣烂,调酒炒热外敷;亦可与酒糟共捣烂,煨暖敷患处。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汤洗;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