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大明:开局就干儒家 - 再见是蓝啊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2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任以虚从容地说道:“况且,我现在干什么,别人不清楚,朱老大你天天盯着我还不清楚么?”

“我什么也没干,只改善民生,他们就已经开始慌了,各种谩骂,嘲讽,威逼利诱,接踵而来。”

“甚至都蛊惑,捅到你这里来!”

“不是我非要争,是他们容不下我!”

朱标默然无语,轻踱了几步后又问道:“如果我继续遵循老路子呢?”

任以虚一摊手,耸了耸肩说道:“那就等个几百年,王朝周期一过,那些被你瞧不起的红毛夷人,会用大炮战船轰开国门,咱们的子孙,就会被蹂躏。”

朱标忽然感觉一阵剧烈的晕眩,脸色倏然惨白。

他跟朱元璋这种皇帝不一样,朱元璋毕竟出身草莽,身上还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做派。

而他朱标身上,有一大部分,已转向,封建皇帝的特质。

但任以虚敏锐地抓住他的软肋。

朱标虽然希望稳固皇权,但同样希望能建功立业。

况且他很明白,指望这帮和稀泥忽悠人的文官,建功立业,那他脑子,一定是被驴踢了,而且是被踢过无数遍。

朱标恢复了清明,沉声问道:“你需要我做些什么?”

任以虚摇了摇头说道:“朱老大,你别掺和到这些烂事中就行,作壁上观即可。”

“儒家经历千年的风雨,不会彻底垮塌,只会在这种思想动荡下,做出改变。”

“像程朱理学、八股文,这种糟粕学问,很快就会被淘汰。”

听任以虚这么一说之下,朱标顿时就放下心来。

这就对了,儒家毕竟也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程,自有保护能力。

与其让自己人为粗暴的干涉,倒不如让自然优胜劣汰的规律,去逼迫儒家自我修改。

况且,自己身为储君,日理万机,哪还有功夫,啰嗦这些破事?

想到这里,他也放宽心思,拍着任以虚肩膀说道:“你这几日也累坏了吧?多去陪伴下徐家妹子。”

任以虚不由地翻了翻白眼:“朱老大,你也来调侃我,还没过门呢好不好?”

朱标哈哈大笑地拍着他肩膀:“将门可没这么多规矩!去吧,徐叔和允恭都出征了,家里两个弟弟都有不担事,正需要你去做主的时候。”

金陵城,仍旧是那处寻常民宅内。

宋濂、方孝孺、黄子澄,和一群士绅们,齐聚一堂。

这些士绅们虽衣着朴素,但气度非凡。

一名士绅诚恳说道:“宋先生,方先生,就真的没有希望了么?”

“难。”

宋濂平静地端起茶杯:“老夫与孝孺搭上半辈子的名声,依旧如毗蜉撼树。”

一名士绅忽然激动地站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只要咱们众志成城,不信打不倒这等妖魔邪说!”

宋濂端起茶杯轻啜一口,盘转了半晌后,淡淡说道:“玉已成瓦,想做玉碎之仗,难矣!”

一句话,就让大厅内的气氛再次压低三分。

很显然,宋濂已点出程朱理学的糟粕。

一名士绅忍不住问道:“宋先生,难道您就愿意这样,看着自家师门,就此沉沦不成?”

宋濂悲凉叹息一声:“老夫已年过七旬,不能再冲锋陷阵了,况且,天下学问有始有终。”

“尽管老夫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承认,程朱理学将倾,非人力可挽回,然孔孟大道终不断绝。”

说罢,拄起拐棍来,颤巍巍地向外走去。

经过这一通反复拉锯大战下,身为理学大宗的宋濂,也彻底看透了。

此时他对于这些同门乡绅的厌恶,远远超过,对任以虚的反感。

任以虚倒还好,明明白白的就是想要利益,可这些人,明明就是想要维护利益,却偏偏还要给自己扣一个,冠冕堂皇的帽子。

私底下却是各种,泼皮下作的手段,都使用出来了。

即便是身为理学大儒的宋濂,也感到很恶心。

罢了罢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随他们去吧。

自己已把半辈子的声誉,给搭了进去,总不能再把自己这条老命,留在这里。

宋濂在离开后,大厅内已恢复寂静。

在场所有乡绅老儒们,面如铁铸,原本儒雅雍容,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却是一股,异样的狰狞!

他们这些人,都是程朱理学的既得利益者。

冠冕堂皇的学问下,掩饰不住巨额的利益。

多年以来,他们凭借理学忽悠皇帝,愚弄百姓,从中获得巨额利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