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第224章224【盈利恐怖】
第224章224【盈利恐怖】 9月27日,星期一
佳宁公司发表中期业绩,盈利为2.7亿元,比较上年增加2.75%,宣布中期每股派息1.2角钱。
这消息一出,极大的振奋了佳宁公司小股东的信心。
罗齐鸿看着这则消息,摇头苦笑,他知道佳宁公司绝不会派息的。
原因是佳宁公司已经债务缠身,如何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派息,说句不好听的,陈松青恐怕还想着股东们能帮佳宁公司偿还那几十亿港元的债务呢。
罗齐鸿认为如今的陈松青很后悔当初不早点收手,清理债务,也抱有侥幸之心,觉得自己可以躲过这一劫。
他自然很清楚,佳宁公司早已中毒,迟早毒发身亡,连债王置地公司都在瑟瑟发抖,别说毫无靠山的佳宁公司了。
“现在还不是时机,到明年年初应该差不多了。”
罗齐鸿继续往下看,很快便读到了嘉年地产公司的报道,内容是关于嘉年地产的债务问题以及银行的催债。
虽然嘉年地产公司大部分的贷款都有抵押物,但也有部分贷款是创始人彭国珍作为担保人,才拿到贷款的。
不过此时的彭国珍身体不好,如今有压力重大,银行也不敢过分逼迫,毕竟要是逼死了彭国珍,收回贷款本金都是难事了,别说那些利息。
其实,嘉年地产公司的扩张模式与佳宁公司的大同小异,只是没有佳宁公司那么疯狂,还有一些的良知,不希望给小股东们挖个大坑。
这个雷被爆,嘉年地产公司的股值迎来了疯狂下跌,第一个小时便跌了4%,数千万元的市值,而跌势之严重、迅猛让小股东们深感害怕,于是又加剧了抛售潮的恶劣程度。
咯咯!!
敲门声响起,来人正是程见深。
“老板,嘉年地产公司那边回复我们,说他们同意交易那9幢新建的工业大厦了,不过价格他们坚持2千万元,不肯应市场的要求下降。”
“还有他们想出售另外一批物业给我们,大概价值5千万元,与当前的市价差不多,我们要怎么回应他们?”
程见深汇报说道,眼神中带有一丝贪婪的兴奋,似乎很希望拿下这两批物业。
罗齐鸿好笑道“2千万元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嘉年地产快要破产了,要是在破产拍卖会上拍卖,哪里需要2千万元,告诉他们,我只愿意出1千6百万,若是愿意,我们交易,不愿意,我们等着去拍卖会拍卖。”
程见深纠结了一下,道“我看另外一批物业不错,或许我们可以从5千万元上面压一压价,总体上看是差不多的。”
“见深,过段时间市面上什么物业都会有,连置地公司都会出售优质的物业,连中环中小型商厦都会降价,我们没有必要从嘉年地产的手里买下高价物业。”罗齐鸿想了想,退让一步道“如果那批价值5千万元的物业,嘉年地产愿意3千5百万元出售给我们,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这”程见深不认为嘉年地产那群人愿意贱卖公司物业。
罗齐鸿提醒说道“嘉年地产快破产了,我们的选择也很多,不单止嘉年地产有优质的物业,市面上大把,你就这样回复他们,若是不愿意,就不要再理会了。”
“我们最近的事情很多,用不着跟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扯皮,我们的目标不是定下了吗?”
“是!”程见深清醒过来,今时已不同往日了。
其实是贪婪遮住了程见深的眼睛,让他有些失智了。
事实上嘉年地产公司的彭国珍已经联系过很多的同行,询问是否有意愿接收嘉年地产的物业,可惜大灾大难在前,谁都不会动用这么大的资金,于是彭国珍只能让人联系一下兆安地产公司。
如今的香江已经以现金流为王,谁有足够多的钱,谁才是大爷。
11点多钟接近12点之际,程见深前来汇报结果,嘉年地产公司还是不太愿意贱卖公司物业,并且想跟罗齐鸿当面谈一谈。
罗齐鸿直接拒绝了,有什么好谈的,自己跟他们嘉年地产的交情不深(在81年之际有过合作),想要搞什么人情攻势、画大饼攻势那都是虚的。
他罗齐鸿只想要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当初的合作他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现在哪有时间跟彭国珍拉拉扯扯的。
罗齐鸿明白彭国珍的心思,无非认为香江的地市在短时间内还有得救。
这些想法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港府在昨天发布了金钟道域多利兵房地段占地11.5万平方尺的地王将于11月份进行竞标,以求刺激地市。
所以,有不少的地产商对此持有观望的态度,如果这次竞标可以高价,那么地市的寒冬会戛然而止。
但在罗齐鸿看来,地市又不是完全由港府做主的,卖地自然要有地产商愿意接手,或许是低价中标呢。
几日之后,德安证券投资公司
白谨言、张海鹏、胡燕妮聚集在办公室里向罗齐鸿汇报工作。
现在的白谨言主要负责日本市场以及公司的运营,而张海鹏、胡燕妮负责监测香江股市以及美国的市场(很少投资,通过外部证券公司来操作)。
“恒生指数已经跌破1千点,目前是971.56点,下挫的势头比前几日有了比较明显的减弱,我们估计今年的恒生指数会跌至7百点,明年的股市也不会太好。”胡燕妮汇报说道。 接着张海鹏汇报“有不少的外资投客也在撤离香江,他们正在狂抛股票,争取多少回笼一些资金,也有部分外资证券公司保留了蓝筹股,但是他们都一起将资金调走。”
“还有不少的银行、财务公司出现大量的坏账,在市道好的时候不显眼,现在这些坏账已经开始影响银行、财务公司的正常运营,也有银行的股东正在问责。”
“依旧我们对市场的判断,一场类似于65年的金融危机正在酝酿,接下来会有不少数量的银行、财务公司要倒闭,或者被港府接管。”
罗齐鸿瞥了一眼张海鹏,心中暗道‘有点东西!’
“我们在香江的客户损失如何?”罗齐鸿问道。
胡燕妮回答道“经过我们前期的提醒,很多的客户都撤离了股市,只有大概28%的客户不相信我们的判断,选择了留下。”
“不过我们在灾前已经准备妥当,接到客户的命令之后,也及时的抛售,28%的客户的损失在10%至20%左右,实际损失7%左右。”
“嗯!以后公司对市场的评估要及时通知客户,至于其他的工作,全部撤销吧。”罗齐鸿认为前期宣传公司的目的已经达成,未来需要按照证券行业的规矩来做事。
“你是担心我们那些工作会影响客户的投资?”白谨言疑惑问道。
罗齐鸿微笑道“多做多错!我们公司的名声已经远扬了,为了不影响名声,只能跟着同行一起做,如此才不会出现问题。”
白谨言深思半刻,随即点头赞成下来。
“有些客户在询问我们有没有其他好的投资项目。”胡燕妮问道“我们要怎么回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