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政绩下乡第一刀
李洵玉从昭阳殿出来,手里拎着那枚新刻的共理印,一路没停。
杜世清在政绩司门口迎他,嘴上说不出话来,就一句:“大人,这玩意儿……真落到您手里了?”
李洵玉点点头,把印收进袖口:“从今天起,贴账之前,不用请示昭阳。”
“贴了就是令。”
杜世清呼吸都乱了,“那……我们先贴哪儿?”
“青州。”
“青州?”
“对,青州三县赈银案,三年前的银,说是灾后抚恤,可账上写了发银,百姓却没见过一文钱。”
“你让地录三科把那份账卷调出来,一天内整理好。”
“明日启程,外勤下乡。”
杜世清一听,整个人都惊了:“您亲自下乡?这可是政绩司头一回啊!”
“政绩贴榜这么久,光贴宫里、朝堂、礼部,账是贴了,可百姓只看到榜,没看到人。”
“咱得下去。”
“让他们知道,这账不是在京里吵出来的,是从地上——一点点扒出来的。”
第二日清晨,政绩司贴出“外勤榜启令”,由李洵玉亲率政绩外勤组,前往青州查“赈银三县账”。
榜一贴出,京里官圈炸锅了。
谁都知道青州那笔账不好查。
三年前的事,户部、吏部、礼部、三方卷宗早就一团乱。
更别说,那三县分别归三位知州管辖,后头都有宗亲背景。
青州知州李士悬,是肃亲王族外戚。
南义知县曹文珺,是户部尚书同门。
最北那靖阳县,传说账根已经烧过一回。
现在你政绩司下去,是捅马蜂窝。
可这回没人敢拦。
因为榜尾落款写得清清楚楚:
【共理印启用第一案】
【特批:女帝昭阳】
三天后,政绩外勤组抵达青州府。
一共十八人,分成三小组:
一组:银路查账,盯银从哪儿出库,走哪条路。
二组:实地访录,找百姓问发没发银。
三组:内账对签,把各县报的调令、批文、转账记录拉出来,一一核对。
李洵玉亲带一组,第一站就是青州府银库。
刚到门口,银库总账房看见政绩司旗帜,脸都白了:“李大人亲自来的?”
李洵玉不进屋,只站在门口:“我要看三年前的银发卷,全套副本。”
“调银凭证、调令签文、发银去向、回签记录、剩银清点,五样一样不少。”
账房腿都软了:“这……这得点时间,我们府衙那边还没来得及……”
“你们有时间烧账,有时间瞒账,就没时间备账?”
“我今天就在这坐着,你要是不拿出来,明天我就贴一张榜——”
“标题就叫《青州银库拒账名单》。”
“你觉得,到时候谁先掉脑袋?”
他话没讲完,里头的人已经跑了。
不到半个时辰,五份账卷全端了出来,灰扑扑一大摞,底下还有一张“账清存根”。
李洵玉翻开第一页,眼睛就停住了。
“银发日期写的是天启七年三月初七。”
“调令落款:靖阳县令陆恒。”
“可靖阳那场洪水,是四月初三。”
“你给我解释解释,银怎么能比水灾还早一个月发下去?”
账房扑通一声跪了:“大人,这、这不是我们发的,是上头下的命令,我们只是照本执行!”
“照本执行?”李洵玉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