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不是乱政,是问银
“那他们敢不敢站出来——把手伸给我看看?”
“三年换三套盔甲,兵光着跑,你赏的到底是盔甲,还是府邸?”
她盯着卷宗最下角一张批签:
【西南边将例赏,每年二千,照例递增】
落款是——兵部副印、边将署名、将属押章。
她一字一顿:
“递增?”
“他们是打仗,还是打工涨工资?”
“你一个将一年拿两千,兵一个冬天冻死都没人认账——”
“那这个赏字,写的就是——杀。”
“贴。”
“这张榜叫——将赏死人账。”
第二天早上。
政绩司贴出蓝榜第三十二张:
【将赏死人账】
【案号:兵账·甲五】
【政绩司查明,自天启六年至十年,将帅例赏共计发银二十八万六千两,涉及边境、五营、三镇、武校、调防等七类将职。
其中:
共查明边军冻死兵卒一百八十一人,粮断营伍三十二处,军械供不应求九十九次。
同时期将赏银大多未走兵营回签,银拨后直接由将属代领,使用无明细、无回录、无交签。
现认定该类将赏银为“赏将不赏兵,奖纸无实金”。
建议:
废止边将例赏“照例递增”制度,将帅赏银须经政绩预审,由兵营实际训练记录决定额度,银走兵路,不走将印。】
这一榜一贴,整座兵部彻底炸了。
当天傍晚,兵部尚书亲自赶到政绩司。
一进门就丢下一句话:
“你这是在斩兵魂。”
“你把我们将官的脸,贴在墙上晒太阳。”
“你有没有想过,万一明天边境有事,这些将帅还怎么带兵?”
“他们还敢往前冲吗?”
“你贴的不只是账。”
“你贴的是朝廷的骨头!”
李洵玉听完,只问他一句:
“那你告诉我。”
“兵冻死的时候,你在哪?”
“他们煮草喝雪的时候,你批了一笔赏银,写着‘士气鼓舞’。”
“你告诉我,他们的士气,是喝谁的血鼓起来的?”
尚书不敢回。
她一拍桌,把最后一张卷宗翻出来:
【武都三校将赏批银八千】
【备注:奖励新生编制改革演武优胜将属】
【实际查明:三校近三年无军演实录,部分将属为礼部借调文官挂职,演武期实际在京都别院办理私宴。】
“你告诉我。”
“这八千两,是奖武校?”
“还是奖礼部宴席?”
“贴。”
“这张榜,就叫——‘将赏无兵账’。”
“看他们还能说什么。”
榜一贴,百姓疯了。
“怪不得咱家那孩子回来说他们学校从来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