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摆驾入宫
成戴简单几句话概括了这几天的紧张与刺激,而老夫人听说北羌已经攻下脸上的神色明显放松了许多。
如今已经有了内忧,如果外患也没有平,那么大周就即将危矣。
她终于轻轻呼出一口气来,这才继续问起李勋的事。
“太子殿下进宫,身边都有谁护着?”
“回老夫人,除了属下外,其他三人都跟着殿下,殿下得知宋良娣和两位小殿下在这里,特命属下前来保护。”
“嗯......是该如此,殿下思虑周到。”老夫人感慨了句,看向满脸担忧的宋竹枝,慈爱地笑了笑,安抚道:“好孩子,别担心,太子乃东宫正统,是天下皆知得了皇帝属意的接班人,他不在也就罢了,现在他回来了,料那些心思摇摆不定的东西也该看清楚形势了。”
这话不仅是安慰了宋竹枝,也同样安慰了堂中其他几位旁系夫人,有一个圆脸白胖的妇人闻言笑得眼角细纹都多了几道。
“老祖宗见多识广,有您这话我们也就心安了,只是外面那些人怕是没我们消息灵通,是不是叫小厮们赶紧去通知老爷们,好让他们心里有个底?”
这圆脸白胖的妇人装得轻松,可是眼底的担忧却也掩饰不住,显然她自己的老爷应该是被派去了比较“危险”的去处,这才忍不住有此一问。
果然老夫人赞同的点了点头,开始着手吩咐人去各处通知,不仅是现在分散在各处的各家老爷们,还有一些明确是拥护太子,拥护东宫的人家,也要派人去悄悄知会一声,好让他们有个准备。
至于是什么准备,那些人自然有数,该出力出力,该出人出人。
宋竹枝看郭老夫人这运筹帷幄样子,多少放心了些,见成戴和宋云梅都退到了门外,忙追出去想要多问一些细节。
“小妹,你也不问问我和大哥这一年多在军营里过得好不好,果然是嫁了人,一心只惦记你的太子夫君。”宋云梅还是这么油嘴滑舌,就连太子的玩笑也敢开,可见这一年的投军生活除了让他黑点壮点,并没有遭遇其他诸如欺凌之类的事。
不过想想也是,他和宋云松都是拿着郭老夫人的推荐信进的军营,寻常人谁敢欺负他们呢。
成戴则从袖中掏出一封信来,沉声道:“这是主子交代要给宋良娣的,主子要和良娣说的话都在这里了,属下这次来还带来了一队侍卫,主子吩咐了一定要属下保证良娣和两位小殿下的安全,若是娘娘无事,属下还要先去安排一番。”
“嗯......你去吧。”
宋竹枝接过了信,哪里还有心思问他话,只想赶紧回屋,而宋云梅也收敛起了玩笑模样,跟着成戴走了出去,他也是有任务在身的。
李勋的信内容很简单,只有寥寥几行,应该是匆忙间写下的,除了让她不用担心外,就是让她乖乖呆着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等他“清扫余孽,凯旋归来”。
一封信寥寥数语,她来回看了好几次,直到外面成戴带着那些太子亲卫重新围住了这个院子,她才躺在孩子身边,怀里揣着那封信沉沉睡了过去。
-------------------------------------
李勋漏夜回京,待悄悄潜回东宫,里面一片死寂,那些宫女内侍们全都龟缩在屋子里不敢出声。
他让人揪出郭昉宫里还算眼熟的一个宫女,打探郭昉的去处。
“回太子殿下,太子妃今日午时前点了东宫所有驻扎侍卫,并延喜门侍卫统领特派来增援的一百人,往宫城去了,说是要去救皇上,娘娘让我们待在宫里不要出去,我们就只敢躲在屋里了。”
小宫女老实交代完,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欣喜,毕竟他们都没想到远在北羌的太子居然这么快就回来了,只要太子回来,那他们就有救了,太子妃也有救了!
而李勋听完宫女的汇报后,终于算是明白为何延喜门这个由郭家亲信看守的大门最后会换了人,导致郭昉连退路也没有,消息都传不出去,估计是因为增援郭昉导致人手不够,一个不慎被高家人偷了桃儿。
他望着深宫中漆黑的夜空,沉默半晌,终于下了命令:“谈宋,你带一队身手好的先潜入宫中,父皇和那些大臣,还有太子妃此刻应该在皇贵妃宫里,你去了后暗中蛰伏,只要李譲不动手,你也别现身,但是他们若要伤害父皇、太子妃和那些大臣,就绝不能手软!”
“是!”谈宋抱拳领命,转身跑出去点人离开了,丝毫不在乎李勋这个命令有何不合理之处,也不问都已经进宫了,为何还要他带人先行。
李勋接着吩咐道:“茅康,你带着我的手令,带着剩余人马,快马走遍皇城各处城门,就说太子已经进宫,奉命接管皇城宫城各处大门,如有不服者就地斩杀,另着人通知还被关在皇城各司衙门里的官员,全都到承天门外等候。”
“是!属下遵命。”
眼见这茅康也带人走了,只剩下计伏一个站在李勋身后,最后李勋才朝地上的宫女吩咐道:“去把我宫里的人叫出来,让他们立刻准备,孤要沐浴更衣。”
小宫女心中虽疑惑,可也只是一瞬,便立马起身离开了。
周围没了人,计伏才终于听到自己的任务,“将我的出行仪仗都准备好,等会儿......摆驾入宫!”
......
一系列看似意想不到的命令下去,李勋这才“慢条斯理”地在内侍们的伺候下换上了太子朝服,等他在一群内侍的簇拥下来到东宫门外时,太子的明黄仪仗已经准备妥当,除此之外还跪了许多大小统领,都是被茅康带人替换了之后退下来,自发自觉到了东宫门口准备护驾。
李勋根本不看他们,上了车架缓缓朝承天门驶去,等到了承天门外,一众被扣押在皇城各府司衙门里的当值官员们,见到太子居然真的出现了,都高呼着“太子千岁”,声势浩大,一声声犹如悠扬的钟声一样传进了深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