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好说话
第824章好说话
因为张延龄并不想以拖欠的方式去完成这次黄河河工事,但本身要在接下来短暂的半年时间内再次调运一百万两白银以上的等价商品到河南开封府、归德府和南直隶徐州、淮安府等地,非常困难。
这样一来,就导致部分钱粮调运必须得通过商贾来进行,也就是通过徽商和临时加入进来的晋商。
钱粮缺口,除了由张延龄开矿和商贸所得,以及在南京收缴贪官污吏和山匪水贼的贼赃和相应产业来进行填补,还得通过商贾进行一定放贷。
说白了,张延龄开钱庄银号的第一笔大生意,就是以贷款方式完成黄河改道工程。这次的生意,等于是利用朝廷的威望,从民间借贷,再通过快速的开矿和商业扩张,来归还这笔贷款。
这些事,张延龄并没有跟李孜省和庞顷说明白。
但李孜省那边其实也能意识到,以朝廷的赚钱能力,一年之内既要训练出一支训练有素的新军和大批量铸造火铳、火炮,还要完成对西北边军拖欠军饷的发放,朝廷官员的俸禄也要及时到账,更要完成功在百年的黄河改道工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也是李孜省为什么一直让庞顷来催促的根本原因。
正因为觉得办不成如此大事,才更需要利用原有的关系,让张家父子把更多资源往黄河河工项目上倾斜。
只有如此,才能让李孜省完成朝廷交托的差事,让他有机会戴罪立功,回到朝廷继续当官。
“二公子,您的恩德,我家道爷和敝人,没齿难忘。”
庞顷动情地道,“新皇登基后,我家道爷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全都靠贵父子帮忙才给化解。如今他有机会完成名留青史的黄河改道工程,将功补过,甚至将来有机会继续在朝中立足,都得益于您二位相助。”
张延龄一摆手道:“不必如此谦虚,毕竟此番河工事,李尚书也算是倾尽全力,值得钦佩。”
庞顷道:“这些都是我等应该做的,毕竟钱财取自于朝廷,用之于民,问心无愧。而令父子……可说是根本没有如此必要,本来以你们的神通,赚来的钱财足以保证阖家富贵安宁,却将自身经营所出贡献给朝廷,令人感动。”
张延龄摆摆手:“早些回去,帮李尚书把河工事完成。目前河道一路修到了淮安府宿迁与古城崔镇之间的位置,下一步就是沟通洪泽湖,看工程进度,来年春汛结束,李尚书就可以功成回朝,到时再叙别情吧。”
“不可。”
庞顷脱口而出,见张延龄投来诧异的目光,连忙解释,“不是说完不成河工,而是接下来鄙人还要去京城一趟,除了继续变卖家产获取银钱供我家道爷周转外,接下来或还有册封太子之大事,到时得为张国丈送上贺礼。”
张延龄闻言不由皱眉。
我帮你们这么大的忙,你们送礼,却只是送给老张同学?
“当然,二公子您这边有何需要,也只管知会一声。”
庞顷见张延龄脸色不善,急忙道。
张延龄摇摇头:“可能还是家父更需要你们送礼吧……毕竟我给你们的是真金白银,你们能回馈我什么?或者你觉得,我需要什么?”
“是啊。”
庞顷脸色多少有些尴尬。
毕竟李孜省现在唯一能拿得出手,让张家人觉得他很有本事,也就是路子很野,或者说是人脉通天。
如果单纯以酒色财气的东西来贿赂张家人,根本就行不通,就算是女人……话说张家一次出个几十万两银子,什么样的女人买不回来?
需要你李孜省在背后运筹?
有时候,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差。
或者说,张峦自己并没有本事筹集出那么多银子,而张延龄这边却能把钱粮给凑出来,却并不奢求回报。
于是乎,庞顷等于是替李孜省借花献佛,从张延龄这里拿了好处,再把美色等回馈给张峦……让张峦那边高兴,如此一来李孜省也算是偿还张家的恩情了。
求个心安而已。
……
……
张延龄在得知姐姐的孩子出生后,就不着急返回京师,他还得留在通州,继续开展一些商贸布局。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集合煤铁资源,把产自辽东和京师永平府的铁矿石运送到京城,尤其是西山下的镇子,再把西山出产的煤炭,运送下山直接进行冶炼作业,或者变成蜂窝煤等变现。
毕竟西山现在出产的煤量很大,除了用来冶铁外,已能完全满足京师百姓生火造饭的需求,必须得拓展更多业务才行,也就是充作蒸汽机的燃料。
而且下一步,他还会把山西的煤炭开采出来,满足西北各处需要,并且把军工厂开到宣府、大同、太远和延绥各处。
光靠京师打造火器,并不能满足西北各处所需……
不能只装备一支新军,还得保证边陲各处都有一支相对精锐的新式火器营,如此在需要增援的时候,各处都能出兵。
也就在此时,皇帝派来的特使,马不停蹄来到通州,催促张延龄尽快回京。
来人正是提督东厂的李荣。
李荣过来,还有一件事要办,就是把之前通州仓弊案的部分案犯押送到京城,顺带对内府在地方的分支结构进行审查。
“二公子,按陛下吩咐,这里全听您的……要安排一些人手,尤其是方便做事的,您看何人合适……可直接委派到职位上。”
李荣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有言,有关此处内府分支机构安排,涉及到皇庄等事务,完全听从您差遣。”
皇帝不但要整顿户部弊政,还要把内府,也就是皇家的私产发展到通州来。
从交通便利性上来说,通州要比京师更为快捷。
就算是京师生产的布匹,也得通过运河送到通州仓这里进行贮存,再通过大运河运送到南方各处。
通州作为交通枢纽,除了保证官府体系通畅,还得确保私人财货体系顺达……说白了,皇帝就是想在这里开设货栈,以此来贮存由皇宫体系产出的物资,并将其运送到全国各地销售。
但皇帝自己又没多少做生意的经验,当然要听从张延龄这个小舅子的安排。
张延龄道:“李公公这次带了多少人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