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一座玄武门,百年盛唐史!
听见李琚近乎质问的语气,李瑛与李瑶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回答。
甘心,他们自然是不甘心的。
论名分,李瑛是李琮以下最年长者,论大义,他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
可以说,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李瑛都是天命所归的大唐下一代天子。
但偏偏,他们遇上了李隆基这个对血缘亲情看得极其淡薄,完全不把儿子当回事,且丝毫不遵守任何规矩与礼制的父皇。
上有帝王心思难明,下有兄弟步步紧逼,自己的政治势力又被瓦解一空。
他们就算再不甘,在已经成为光杆司令的情况下,又能如何?
看见两人沉默,李琚皱了皱眉,还想说点什么。
但未及他开口,主位上的李瑛便先叹了口气,旋即语气黯然道:“八弟,为兄知晓你心中不忿,可时局如此,断难更改。”
李琚抿了抿唇,没有说话,只静静地看着李瑛。
李瑛仿佛没看见李琚不满的眼神,只暗暗叹道道:“你也清楚,咱们的父皇,是个什么样的人,为兄实是有心无力......有时候,为兄真希望,为兄不是太子,奈何,没奈何啊!”
听出李瑛言语之中的无力和绝望,李琚眉头顿时皱得更紧。
可转念一想,倘若他处在李瑛那个位置上,面对如此局势,恐怕也难以两全。
沉默片刻,他终究还是没说什么。
关键时候,李瑶站出来打圆场道:“八弟,现在饭也吃了,该和你说的事情,也都说了个大概,你.......还是先进宫一趟吧。”
李琚回神,转头对上李瑶脸上的苦涩,一时间说不清自己是个什么心情。
或许,这就是思维上的桎梏吧。
他是一个异世的灵魂,并不觉得有些事情有什么问题,可站在李瑛和李瑶的角度上,总归是不同的。
心思变换间,他还是点点头:“行,那小弟先进宫一趟,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李瑛与李瑶对视一眼,也并未多言。
李瑶是无话可说。
李瑛则是因为太过了解李琚,心思有些乱。
事实上,李琚在西域干的那些事情,李瑛早就了解得一清二楚。
因为那些事情,李琚从未瞒他。
甚至,当初他之所以会给李琚写那封绝笔信,也是出于李琚在西域所为。
他相信以李琚的能力,就算不回大唐,去到域外,也能过得很好。
说白了,他其实并不希望李琚回来蹚这滩浑水。
正如李琚和徐冲说的那般,他们三兄弟,总要有一个人留下来,证明其他人的清白。
但现在看来,这位八弟,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是两回事。
他现在只能希望,这位八弟闹出来的动静不要太大,乱了宫廷无事,可若是乱了江山社稷,那么他与李瑶,恐怕都将与李琚被一起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思及此,他忍不住又暗暗叹了口气。
李琚自是不知李瑛所想,可见两人都是一副不想他牵扯太深的样子,也不想牵扯太深。
是以,他也并未多言,只是起身朝两人拱手一礼,便转身出了礼厅,直奔皇宫而去。
本来按照礼制,李琚作为外召回京的皇子,回到长安之后,应该先去宗正寺报备一番,再等待李隆基宣见。
只不过大唐的制度,早都已经被李隆基这个皇帝玩坏了。
正所谓上行下效,连帝王都不遵守定好的规矩,下面的人自然也就跟着乱来。
因此,李琚也懒得去走什么流程,出了东宫之后,便径直穿过西内,直奔李隆基居住的大明宫而去。
所谓西内,即贞观年间太宗皇帝居住的太极宫。
高宗年间,因太极宫地势低洼,时常渗水的原因,高宗皇帝李治便在原大明宫的基础上,扩建出了新的大明宫,作为新的朝政之所,太极宫由此改称西内,而大明宫则被称之为东内。
除此之外,大唐还有一座皇宫,名为兴庆宫。
只不过兴庆宫不在皇宫之内,而是位于长安城以东永嘉坊和道政坊之间,乃是由李隆基的潜邸改建而成。
后世大名鼎鼎的花粤相辉楼,勤政务本楼,皆在兴庆宫内。
同时,后世也将兴庆宫称之为南内。
三宫相合,即后世大名鼎鼎的皇宫三大内。
当然,兴庆宫虽然是李隆基潜邸改建而成,但终究孤悬于皇宫之外。
因此,李隆基大多数时候,还是居住在大明宫。
李琚一路穿过西内,来到了玄武门前。
看着眼前这座高大的城门楼,他不禁为之驻足。
玄武门,一座承载了鲜血与战火的大门,虽只是一座城门,却照出了大唐三百年的兴衰。
太宗皇帝,曾以此为起点,创下了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