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河西来信,八百里加急!
仪鸾殿深处,阴谋的气息快要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那件明黄龙袍的冰冷触感,更是让武惠妃惊惧又激动。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仿佛都在阴谋的阴云下,变得压抑起来。
而与长安城的压抑不同,万里之外的西域龟兹,现在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天高云淡,阳光慷慨地洒在计式水两岸新垦的沃野上。
李琚与李林甫并肩行走在新建的格物院外,面含笑意。
这座由李琚主导,汇聚了西域及部分中原能工巧匠的机构,此刻正致力于农具的改良和基础算学,格物教材的编纂。
并且,已经颇有成效!
“叔公请看。”
李琚指着格物院内一座新砌的炉窑,那窑口正冒着滚滚热气。
“这便是按新法改进的冶铁炉,本王称之为高炉炼钢法。此炉如今正在试验改进中,只要试验成功,我等便可不必再忧虑于钢材强度不够,届时,无论兵器甲胄或是农具,只要我西域出产的,都将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
李林甫捻须颔首,望着那完全迥异于大唐冶铁炉的炉窑,眼中满是赞许之色。
片刻后,他轻轻颔首:“殿下深谋远虑。格物之学,看似奇技淫巧,实乃富国强兵之根基。此院所出,未来必是西域立足之本。”
顿了顿,他话锋一转道:“如今,老夫已令各西域治下各州府选拔聪慧少年,只待蒙学基础稳固,便择优送入格物院深造。只是这教材编写,还需更多通晓算学、格物且文笔晓畅之人.......”
“此事急不得。”
李琚目光投向远处校场,那里新募的青壮正在老兵的带领下进行基础操练,喊杀声隐隐传来。
他道:“人才乃百年大计,需先夯实基础。眼下,当务之急是整军。尤其是陌刀、马槊、火器三营,怛罗斯一战损失不小,更需补充精锐。”
听见这话,李林甫顿时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
但想到西域的境况,他也知道,有些事情急不来。
沉吟一瞬,他还是点点头,叹息道:“也罢,是老夫心急了,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才行。”
李琚轻轻颔首,也不在这个话题上多纠结。
正如李林甫所言,饭需要一口一口吃,没人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如今的西域,财政状况虽然已经恢复正常,并开始稳步增长。
可执行新政所需的花费,却是一个天文数字,绝非刚刚恢复正常的西域财政能够支持。
尤其是在多管齐下的情况下,更是显得捉襟见肘。
所以,许多事情,便只能挑着要紧的东西先发展。
毕竟说来说去,国家账与经济账,永远都是分不开的。
一个钱字,足以将李琚和李林甫的脚步拦得无法前进。
两人沉默下来,继续开始参观格物院。
先后参观了格物院各大工坊后,才准备回城。
回城的路上,两人同样是选择步行。
李琚一边走,一边斟酌着说道:“叔公,如今各羁縻州府,地方邦国已陆续遣质子入龟兹求学,叔公的以文教羁縻人心之策,成效初显。本王以为,接下来咱们还是当趁热打铁,择其优者,授以实职,让其参与屯田、巡防等实务,使其利益与西域真正捆绑,叔公以为如何?”
听见李琚再次提起正事,李林甫表情立即严肃起来。
他沉吟片刻,点头道:“殿下所虑极是。”
顿了顿,他肃然道,“羁縻之策,贵在潜移默化。确需授其职,享其利,方能收其心。只不过,如今西域财政紧张,各方面都需要用钱。若是大规模授职,其俸禄,府宅,安置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老臣以为,不妨暂受虚职,待大食的赎资抵达,再授其职事官,殿下以为呢?”
“叔公深谋远虑,便依此计。”
李琚想了想,也没拒绝,毕竟内政方面,李林甫确实比他强太多。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于是,他果断跳过这个话题,继续说下一件事。
两人就这样边走边谈,从军政、民政、谈到教育、科技。
从屯田网络如何沿河扩展以支撑更多人口,到商路税收如何更合理分配以充盈府库,再到各羁縻邦国如何逐步推行唐律、设立州县........
每一项都关乎西域能否从一块强军割据之地,真正蜕变为根基深厚,生机勃勃的强大国家。
李琚心中那份源自掌控力的安全感,也在这务实的规划中愈发稳固。
就在两人谈兴正浓时,王胜忽然步履匆匆而来。
他将一封带有河西节度使府特殊火漆印的信函递上,神色凝重道:“殿下,河西王倕将军,八百里加急密信!”
“河西,八百里加急?”
听见这话,李琚与李林甫不由得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疑惑。
河西近来并无战事,朝廷在几次三番威逼利诱不成之后,也对王倕采取了放养态度。
能有什么事情,需用“八百里加急”呈送?
但疑惑归疑惑,李琚还是接过信,迅速拆开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