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此畏威怀德之道也!
杨钊目光扫过堂上诸将,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自己吸引,嘴角不禁勾起一抹弧度。
随即,他也不谦虚,直接点头道:“那崔明远今日敢当着二位大帅的面大放厥词,所倚仗者的无非两点,一为二位大帅新掌三镇,根基未稳,还需交好世家;二为二位大帅在朝中的确缺少奥援,便难免令彼辈心存轻视。”
“有此倚仗,那些世家大族,自是有恃无恐。”
史思明本以为杨钊开口必有高论,却是不想又是老生常谈。
一时间,心中不禁有些失望。
不过,他毕竟不是暴躁的安禄山,固然心下失望,还是很给面子的点头道:“杨先生所言甚至,只是时局如此,如之奈何?”
安禄山听见这话,亦是面色难看。
不过,看在郭子仪的面子上,他也没说什么,只是望着杨钊的眼神逐渐冷淡下来。
杨钊将两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嘴角的弧度更大。
随即,他笑了笑,缓缓出声道:“二位大帅想要稳固根基,其实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嗯?”
两人本来都已经失望,此刻再听得杨钊此言,不禁有些愕然。
安禄山回神,不满道:“杨先生究竟有何妙策,何必一直卖关子,莫不是觉得本帅今日受辱还不够?”
杨钊摇摇头,心道时机差不多了。
于是,他也不再绕弯子,面色一肃道:“二位大帅明鉴,此等门阀,看似盘根错节,实则最是畏威而不怀德。
方才安帅以雷霆之怒,挫其锋芒,令其狼狈而退,已然做到了立威二字!”
顿了顿,他沉声道:“接下来,只需再补其德,让其既畏威,又不得不感念安帅之德,则三镇根基必可稳固,那些许跳梁小丑,也将不足道哉!”
“感念老子之德?”
两人再次一愣,安禄山疑惑地问道:“老子没砍了他,已是开恩,还要如何让他感念本帅之德?”
杨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缓缓道:“安帅手握雄兵,坐镇北疆,护佑一方平安,此乃大德。
然此德,门阀因何视若无睹?盖因其未曾切身受损矣。
大帅欲使其感念,需使其知晓,安帅不仅能护其平安,更能.......予其便利,甚至能解其燃眉之急。”
“哦?何谓燃眉之急?”
史思明敏锐地追问,仿佛冥冥之中抓到了什么。
杨钊胸有成竹,侃侃而谈:“河北世家,根基多在田亩、商路与仕途。
然其名下田亩,多有隐匿人口以逃赋税者;其掌控之商路,亦常夹带私货、偷逃关税者,此皆朝廷明令禁止之弊。
若安帅以整饬边务、充实军需为名,行雷霆手段,彻查三镇田亩人口,严查商路关防,追缴历年积欠.......
敢问史帅,此可否为彼辈门阀之‘燃眉之急’也?”
听见这话,史思明顿时眼睛一亮。
“你的意思是........”
杨钊笑了笑,忽然话锋一转道:“然,安帅乃朝廷重臣,自当体恤地方,岂能行此苛政?故学生以为,此事可做,却不必真做。只需将此风放出,令其风声鹤唳,焦头烂额,求告无门之际.......”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安禄山:“安帅再适时出手,以三镇军政大局为重,对其陈年积弊,或可网开一面,或可稍作通融。
只需其.......识时务,遵安帅之令,踊跃输捐军资,支持扩军之举。
届时,安帅既得了实利,又全了‘体恤地方’之名,彼辈虽割肉,亦要感念安帅高抬贵手之恩德。如此岂非‘畏威怀德’之道也?”
杨钊这话一出,堂内顿时一片寂静。
就连史思明,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因为杨钊此策,简直将安禄山手握兵权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先以兵威震慑,再以查弊相胁,最后以“开恩”收买,逼其就范。
“哈哈哈哈~”
忽然间,一道震耳欲聋的大笑声打破了寂静。
安禄山脸上的怒容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抑制不住的狂喜。
他脸上肥肉乱颤,放声大笑:“哈哈哈,好,好一个畏威怀德!杨先生真乃吾之子房也。此计甚妙,甚合吾意!”
他兴奋地走下主位,对着杨钊拱手道:“杨先生,从今日起,你便是本帅帐下首席幕僚,一应钱粮筹措、机宜谋划,皆由你参赞。”
随即,又转头对着郭子仪大声道:“郭将军,你荐才有功,赏金千两!”
“谢大帅!”
杨钊深揖一礼,姿态恭谨依旧,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芒。
第一步,成了。
史思明看着这一幕,亦是为杨钊的计策之精妙感到拍案叫绝。
只不过,心中警惕亦是更甚。
这杨钊出身名门,手段老辣,一出手便直指要害,绝非寻常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