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请殿下广纳后宅,开枝散叶!
一段小插曲过后,接下来的日子,龟兹城也复归于平静。
自从杨氏三姐妹来到西域后,杨玉环便每日里精心陪伴三位初来乍到的姐姐。
陪着她们到处去吃喝玩乐,领略西域风光。
而随着四人的足迹踏遍西域,杨玉玲、杨玉筝、杨玉瑶眼中也终于焕发出久违的神采。
而与四女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
则是求知馆内的赤尊公主与数十名吐蕃少年郎的生活。
他们被严格框定在驿丞与书院博士的章程之内。
白日,可在驿吏目不转睛的“陪同”下,于特定坊市行走。
入夜,灯火通明的厅堂内,少年们便被要求抄写汉家典籍,诵读《论语》开篇。
咿咿呀呀的汉文发音常引来同伴的讪笑,却又在博士严肃的目光下迅速噤声。
赤尊公主独居小院,侍女卓玛被严厉警告后,也变得异常沉默。
这些,都只是西域现在的日常。
而就在西域日常的画卷徐徐展开时,李琚的目光却早已越过天山雪峰,投向了更遥远的西方。
书房案头,一份来自黑衣大食的密报被反复翻阅,墨迹犹新。
那是从大食传来的消息。
上面的内容,则关乎到西边的大食内部倾轧。
说简单一点,就是黑旗军的主力,被西域放归大食后,阿拔斯终于按捺不住了。
先是以‘匡正教法’为名,连月于库法、巴士拉等地大肆清洗倭马亚家族的支持者。其手段酷烈,牵连甚广。
随后是遣其麾下心腹将领,如阿布·穆斯林,贾法尔等人频繁调动兵马,接管要津。
种种迹象表明,阿拔斯已开始为最终改弦更张做最后准备。
一场席卷黑衣大食的风暴,已然正在酝酿之中。
李林甫来到都护府正堂,见李琚还在看那封从大食传来的信件。
不由得凑上来,笑问道:“怎么,殿下对大食内部的争端,也有想法?”
听见李林甫的声音,李琚顿时回神。
他仰起头,看着李林甫打趣的笑容,心头不知怎的,也莫名生出一抹恶趣味。
他笑问道:“叔公,你说要是咱们不回中原了,直接带着大军去打大食,有几分胜算?”
“嗯?”
听见这话,李林甫脸上的促狭之色顿时一僵。
随即,他上下打量李琚一眼,像是不确定李琚究竟是认真的,还是开玩笑。
但打量片刻,他还是正色道:“殿下,不是老臣对你没信心,而是大食自古以来,便非中原之土。其文化,语言,人种皆与中原迥异,就算你能打败阿拔斯,也很难对大食之地施行统治。”
看着李林甫认真的样子,李琚不由得挑了挑眉,反问道:“那叔公的意思是?”
李林甫拉了个胡凳坐下,摇头道:“老夫的意思是,殿下就莫要再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了,有这闲功夫,不如多关心关心子嗣的问题。”
说到子嗣,李林甫的表情忽然变得严肃起来。
他沉声道:“殿下,西域好不容易安稳下来,殿下的所有谋划,也终于开始逐步稳定推进。是该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
“毕竟,世事无常,万一总是要防的。”
李林甫这番话一出口,李琚顿时黑下脸来:“所以,叔公在咒我死吗?”
“非也,非也!”
李林甫摇摇头,表情依旧认真:“老臣此言,盖为西域计也,绝无半点不敬之意。”
“殿下当知,惜秦皇一扫六合,便是因未能早立太子,后才有李斯,赵高之祸。至汉太祖高皇帝鼎定天下,第一件事情,便是立太子以固国本。”
“乃至于我朝高祖、太宗,甚至当今圣人登基,哪一朝开国奠基之主,不是甫一立足,便急诏天下,册立东宫?”
“是以老夫此言,非为私念,实为国本!”
听着李林甫一口一个国本,一口一个先例,李琚顿时嘴角直抽抽。
紧接着,一阵无奈涌上心头。
他自然知道李林甫说的在理,是纯粹的“老成谋国”。
可这种事情,是他能控制的吗?
前段时间,他也请了大夫来看了,他根本没有任何问题,健康得可以一拳打死一头牛。
杨玉环虽有些隐疾,却也无伤大雅,不至于影响子嗣之事。而红袖那更是一点问题没有。
偏偏无论他如何辛勤耕耘,两人就是怀不上,他能有什么办法?
李琚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捻着案上一支硬毫笔的笔管,目光落在书房窗外。
莫非,他真的没有子嗣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