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七章瓜熟蒂落
第一七五七章 瓜熟蒂落十二月一日,安毅主持完京安铁路全线开通仪式,秘密来到了建设在奠边府西北方向的夸城卫星发『射』基地。
夸城卫星发『射』基地始建于去年五月,它位于北纬22度,东经103度附近,后世的西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几乎同一经度,纬度则与西昌、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相近。由于卫星发『射』升空纬度越低优势越明显,未来预计会在更南的位置建设火箭发『射』基地,但现在为了保密需要,只能建在地质特征较为稳固的红河平原西北山区。
在这两年间,火箭研究所设计出一个一个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甚至是太空舱进行测试。太空舱除了扔进真空室检测外,还要做泡水实验,先是扔进水池里,后来又扔进咸海中,测试盐分腐蚀问题。
二日清晨,凌晨五点。 铁骨1757
与佳人缠绵一夜,待丁墨兰离开后半小时,安毅才来到发『射』中心控制室。此时丁墨兰已经是一副女强人的打扮,乌黑的头发梳成辫子盘在头上,一身白大褂掩饰了好身材,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精神。
丁墨兰看到安毅,俏脸一红,随即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迎上前介绍:“这首颗卫星名为‘北极星’一号,它重1525公斤,上面有许多精密仪器,包括测温、测压、电波测量、辐『射』测量、通讯天线、雷达、小型照相机等等,几乎我们能够想到的东西,都给塞进去了。
“这次发『射』是秘密发『射』,卫星升空后,只有在进入南华上空时,才会向地面发『射』无线电讯号。比较特殊的是,卫星本体将在轨道上运转数年,但是他可以用返回舱,向地面投放底片胶卷,几次绕行拍完一个胶卷的底片后,就可以将其送返地面。
“卫星上一共装有八卷胶卷,相应地备有八个返回舱。目前‘北极星’一号尚不能用于军事侦察,只能起到科学探测的作用,它携带的照相机的『性』能并不是非常顶尖,重量与口径都不大,这主要是因卫星还需要承担其他许多任务。”
安毅看到发『射』中心里电子屏幕上闪烁的数据,好奇地问道:“火箭还是采用尼古拉叔叔的火箭发动机技术吗?”
丁墨兰笑着回答:“虽然是相同的技术,但在细节上又有所创新。这次的火箭经过尼古拉叔叔的亲自审核,命名为‘土星一型’,为全重达145吨的三节式『液』体火箭,可以将1600公斤酬载推到四百公里高的低地球轨道上。按照计算机上模拟演示,成功率高达95.8%。”
安毅点了点头,在丁墨兰的陪同下,来到宽大的落地窗前。在夜幕的背景下,远近的灯光汇拢在竖立于发『射』架上的火箭上,火箭外表喷涂的蔚蓝『色』的颜料反『射』着灯光,发出璀璨的光芒。
凌晨五点半,倒数结束,火箭正式发『射』。
五点四十四分,第三节火箭熄火,打开卫星保护罩,卫星正式进入预设轨道,开始按照预定程序展开太阳能板,捕捉三个预设恒星,校正自己的位置,并向地面传送讯号。
顿时,指挥中心里一阵欢呼,人人神『色』兴奋。
安毅看着卫星发『射』中心控制室屏幕上传来的卫星讯号,心中百感交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需要在五十年代才会出现的卫星,竟然提前十多年就在自己手里出现了。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或许一个改变,对历史的进程不会产生较大的改观,但是,当多个不可能的东西聚集在一起并综合发力的时候,却会由量变到质变,发生几乎不可抑制的化学反应。
当初安毅乾纲独断,斥巨资建立科学研究院,不过是想自力更生地发展一些与军事有关的科技,研究记忆中的一些属于常识『性』的武器装备,来壮大安家军的军事力量,使得军队不会因为外国的***,落后这个时代太多。
但是,随着经济危机后加入的各国科学家越来越多,还有与德国人的合作,以及留学欧美归来的人才,使得研究院涉及的科学门类越来越多。
门类越多,需要的技术就越多,比如说各种各样的精密机床、越来越先进的飞机和汽车发动机技术、需要加强发动机和坦克装甲强度的合金、解决部队通讯联络的无线电、为了解决运算问题而引入的计算机概念等等,因此不得不成立各种实验室,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到了后来,得到了特斯拉这个鬼才加盟,加上传承了特斯拉衣钵并总是能由特斯拉的天才构想得到许多启发的丁墨兰,以及更多的自欧美各国归来和南华各所大学培养的精英的加盟,使得南华的科研水平越来越领先。
最后,犹太人和苏联科学家的加入,彻底把南华的科学技术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使得南华完成了由质变到量变的关键一步,终于有了现在领先时代十多年的卫星的问世。
当然,安毅的成功,也离不开最初的布局,早在经济危机之前两三年,欧耀庭便以南洋为基地,把触角深入到了东南亚的方方面面,和殖民『政府』关系良好。
经济危机期间,在美国、欧洲各地的适时扩张,使得华人集团迅速扩张到了欧美,并在政治和经济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 铁骨1757
到抗战爆发前,犹太人的涌入,又使得南华与犹太人集团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南华总是能够搞到欧美国家许多最核心的机密和技术。
时至今日,一切都水到渠成,成功的感觉是那么的美妙。
安毅心绪如『潮』,倾听着发『射』中心控制室里如『潮』的欢声笑语,回过头,感激地望向丁墨兰:“墨兰,你们火箭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真是劳苦功高......对了,二号卫星准备什么时候发『射』?”
安毅嘴里的二号卫星,其实就是北极星二号,它是一颗候补卫星,和北极星一号的构造一模一样,也就是说,为了保证发『射』能够成功,研究所专门准备两枚运载火箭与两颗卫星,若是北极星一号发『射』失败,那么随后就会发『射』北极星二号及时替补,以保证尽快成功。
“毅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存在功不功劳的问题!”
丁墨兰也很高兴,卫星初次发『射』就取得成功,这充分说明,她率领的研究所的工作是成功的,满脸喜悦地回答:
“现在北极星一号既然已经发『射』成功,那么二号就暂时不用发『射』了。按照计划,我们需要收集一下北极星一号的运行资料,然后在一个月之后再发『射』二号,在不同的轨道,向我们布置在***、中亚和南华本土的基地发『射』讯号,以扩大我们的监测面积。”
安毅点了点头,随即又问:“下一步火箭研究中心的计划是什么?”
丁墨兰兴奋地说道:“目前的计划是在一年内进行五次卫星发『射』,其中后三次用来测试可以重返地球的卫星的外型设计,预计到明年年底,最后发『射』一次无人宇宙飞船,进行自动控制飞行与重返测试,接下来将会是载人飞计划。预计到1945年中或者年底,我们的载人卫星就可以上空了。”
说到这里,丁墨兰担心安毅嫌进度慢,含情脉脉地望了他一眼,耐心地解释道:“其实这样的速度已经很快了,而且许多实际的难题,需要尼古拉叔叔在一旁进行指导,比如卫星在顺行轨道、逆行轨道、赤道轨道上的运行情况。
“我们现在发『射』的卫星,发『射』后进入的是顺行轨道,它能够有效利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部分速度,大大节约火箭的能量。北极星一号上天后,我们将通过赤道自转速度、发『射』方位角和发『射』点地理纬度,准确地计算出地球的自转速度。根据计算机上的推算,当在赤道上朝着正东方向发『射』卫星的时候,可利用的速度最大,纬度越高,能利用的速度越小。
“至于逆行轨道,按照在计算机上的推算,卫星的轨道倾角应该大于90度,要把其送入这种轨道运行,运载卫星的火箭需要朝西南方向发『射』,升空时不仅无法利用地球自转的部分速度,而且还要付出额外能量,以克服地球自转......”
安毅一听,打断丁墨兰的话:“既然这种卫星有方方面面的劣势,为什么还要发『射』呢?”
丁墨兰笑着说:“毅哥,地球表面并不是理想的球形,其重力分布很不均匀,这使得卫星轨道平面在惯『性』空间中不断变动,具体地说,就是地球赤道部分有些鼓涨,这将对运行中的卫星产生额外的吸引力,这将使得轨道平面慢慢变化,变化方向与轨道倾角有关。
“当卫星的轨道倾角大于90度时,吸引力呈逆时针方向,轨道平面于是便由西向东进动,适当地调整卫星的轨道高度、倾角和形状,可以使卫星轨道平面的进动角速度每天东进1度左右,应该能够等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日平均角速度。
“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和光照条件下,观察卫星云层和地面目标,按照我们的设想,未来的气象、资源、侦察等应用卫星,应该都采用这种轨道。”
安毅连连点头。隔行如隔山,许多东西是自己不知道的,而这些就是丁墨兰这样顶级的科学家所能起到的作用。
丁墨兰看到安毅用赞叹的目光看向自己,心中骄傲不已,接着说道:“在前两种轨道上,还有第三种轨道,那便是赤道轨道,其特点是轨道倾角为0度,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这种轨道可以有无数条,但其中的一条却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根据特斯拉叔叔的设想,由于卫星飞行速度随距地面的高度而变化,轨道越高,速度越小,环绕周期越长,故通过计算机中的复杂运算可以知道,当卫星处于赤道上空一定距离的圆形轨道上,由西向东运行1圈的时间,将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这条轨道被我们命名为地球静止轨道。
“因为卫星环绕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两者方向又完全一致,故相互之间保持着相对静止。从地面上看,卫星就像是固定在赤道上空某一点一样。这样,在静止轨道上均匀分布三颗通信卫星,就可进行全球通信。同时,有的气象卫星、预警卫星,也可以被送入这条相对静止的轨道......”
安毅听到这么复杂,挥挥手道:“这些我是外行,你们做主就行了。对了,关于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发,你们有什么计划吗?”
“土星五号运载火箭已经在进行地面测试了,他重达532吨,可以把12.5吨的酬载送上低轨道,我们将来的载人计划就全靠他了。” 铁骨1757
“这样的运载火箭,造价多少?”安毅想了想,又问。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丁墨兰笑答:“大约一千万华元,是土星一型的四倍。按照计划,未来一至四型为轻型运载火箭,五至八型为大型运载火箭。等序号用完,下一级则以木星来命名。”
跟随安毅参观访问的空军司令黄禀一脱口惊呼:“乖乖,好贵!一具运载火箭就相当于二十架喷气式战斗机、六十架最新型活塞式螺旋桨战斗机的价格,而且这还不包括卫星或者宇宙飞船的价格。”
“运载火箭加卫星的威力,完全当得起这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