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明德火·千机
第六十一章明德火·千机
春去夏至,武定河畔的桃树褪尽芳菲,结出青涩的果实。而位于帝都南郊的“明德书院”,却如同汲取了整个春天的蓬勃生机,正以惊人的速度拔节生长,枝繁叶茂。
书院依山而建,格局开阔而肃穆。琅琅书声取代了朝堂的刀光剑影,回荡在松涛竹韵之间。院内,来自天南地北、出身各异的学子们,或于讲堂内正襟危坐,或于回廊下辩经论道,或于演武场上挥汗如雨,眉宇间皆是对知识的渴求与蓬勃的朝气。
讲坛之上,东方烬一袭素雅白衫,坐于特制的轮椅中。此刻,他正讲授《盐铁论》,引经据典,剖析历代盐铁专营之利弊得失,言辞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将枯燥的经世之学讲得引人入胜,台下学子无不屏息凝神,听得如痴如醉。
项昭一身常服,悄然立于讲堂窗外,并未惊动任何人。他看着讲坛上那个侃侃而谈的身影,看着台下那一双双闪烁着求知光芒的眼睛,看着这座由老师心血浇灌,短短半年便已气象万千的“明德书院”,心中感慨万千。
半年前,他心中尚存一丝不甘,希望老师能回归朝堂,再掌中枢。然而此刻,看着眼前这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盛景,项昭心中最后那点执念终于彻底烟消云散,化为由衷的敬佩与明悟。
他取消了徒有虚名只为皇室贵胄镀金的皇家学院,勒令所有适龄宗室子弟皆入明德书院就读。起初还有宗室老顽固私下非议,但当他们看到自家子弟在书院中不仅学业精进,更褪去骄矜时所有不满都化作了感激。
东方烬有教无类,倾囊相授,不论文武,不分贵贱,皆以“明德”、“致用”为要。他教授的不是权谋诡道,而是经国济世的正道,是洞察人心的智慧,是保家卫国的担当!
这才是真正的“百年大计”!这才是大楚江山永固,生生不息的根本!项昭望着讲坛上东方烬清癯却仿佛蕴藏着无穷智慧的身影,终于彻底理解了老师当日拒绝首辅之位,执意办学的一片苦心。这书院中的每一个学子,都如同一颗颗火种,假以时日,必将燎原,照亮大楚的未来!
........
然而,这份书院带来的宁静与希望,很快被梁国传来的急报打破。
漠南王府的书房,气氛凝重。项昭将一份加急军报递给坐在轮椅上的东方烬,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忧色:“老师,大梁急报。梁王以雷霆手段肃清内乱后,未及休整,已亲率大军,与西戎王庭主力在阴山脚下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东方烬接过军报,目光沉静地扫过,脸上并无太多意外:“梁王雄才大略,行事果决。内乱甫定便挥师西进,意在趁西戎不备,以战养战,重振国威。虽险,却也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项昭眉头紧锁,走到桌案前摊开舆图,手指重重地点在东夷的位置:“问题在于东夷!据可靠密报,西戎王庭已秘密派遣使者前往东夷,意欲结盟!若西戎与东夷联手,东西夹击,大梁腹背受敌,恐难支撑!”
他转身看向东方烬,眼中是帝王的权衡与焦虑:“老师,唇亡齿寒。若大梁被西戎与东夷瓜分,下一个必轮到我大楚!我大楚是否该即刻出兵,驰援大梁?”
东方烬闻言,却轻轻摇了摇头,唇角甚至勾起一丝极淡的笑意。他转动轮椅,来到舆图前,目光落在大梁的位置,语气带着一种奇异的笃定:“陛下无需过虑,大梁有阿兄与那萧王坐镇,辅以梁王的勇略,纵是两千对十万,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西戎与东夷貌合神离,各怀鬼胎,其盟约脆弱不堪,破之不难。”
项昭眼中疑虑未消:“老师所言极是,朕亦深信东方先生之能。然战场瞬息万变,西戎东夷若真形成合围之势,兵力悬殊之下,恐有倾覆之危,届时,我大楚再想援手,只怕为时已晚。”
“与其被动驰援,耗费国力于他国战场,”东方烬的手指缓缓移向舆图上东夷的位置,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种久违的属于昔日“蛇蝎太傅”的锐利锋芒,“不如…趁此良机,主动出击,一举拿下东夷,永绝后患!”
“出兵东夷?”项昭瞳孔微缩。这个念头,他并非没有过。东夷觊觎中原之心不死,屡犯海疆,若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自然是大楚之福。
但他随即摇头,面露难色:“老师,东夷虽不及西戎凶悍,然其占据地利,山林险峻,易守难攻。户部与兵部反复推演,纵倾我大楚目前精锐,胜算至多七成!且此战必然旷日持久,耗费钱粮无数,大楚历经波折,如今好不容易民生复苏,国库稍丰,若再起大规模战事,恐伤及国本,百姓重陷困顿啊!”
七成胜算,代价巨大,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帝王慎之又慎的抉择。
东方烬看着项昭眼中的挣扎与权衡,神色却依旧平静。
他端起手边的清茶,浅浅啜了一口,放下茶盏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了一下手腕上的珊瑚珠串,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他擡眸,目光越过项昭,落在一旁安静侍立,正悠闲摇着一把水墨折扇的霍云枫身上,嘴角忽然扬起一个意味深长的弧度:
“七成把握,所耗巨大,那若有‘千机阁’鼎力相助,又当如何?”
“千机阁?!”项昭如同被一道闪电击中,猛地从舆图前转过身,眼睛瞬间亮得惊人!那点帝王的沉稳顷刻间被巨大的希冀与激动取代!
千机阁!
这个名字如同一个禁忌的传说,在列国高层间隐秘流传。它并非某个具体国家或势力,而是横亘于诸国之上,最神秘也最强大的情报与暗杀组织!其触角遍布天下,无孔不入,掌握着无数足以颠覆朝堂,倾覆国家的机密!若能得其相助,获取东夷最核心的布防图、兵力调动、粮草储备、乃至王庭秘辛…那征伐东夷,岂非如探囊取物,十拿九稳!
然而,狂喜只持续了一瞬,便被冰冷的现实浇灭。项昭眼中的光芒黯淡下去,苦笑摇头:“老师莫要说笑了。千机阁向来神秘莫测,超然于列国纷争之外,只认钱货,不涉立场。其阁主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无人知其真面目。想请动千机阁倾力相助一国战事?这…这简直比登天还难!”
书房内的气氛因“千机阁”三字而陡然变得异样。霍云卓、霍云峥、甲辰的目光,都下意识地随着项昭的话语,聚焦在东方烬身上。然而,东方烬的目光,却并未离开霍云枫。
就在项昭摇头叹息之际,东方烬清冷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清晰地指向了那个摇扇的身影:“大哥,还要藏到什么时候?”
“?!”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
项昭、霍云卓、霍云峥、甲辰,四道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绳索牵引,瞬间死死地、难以置信地钉在了霍云枫的脸上!
霍云枫摇扇的动作,极其细微地顿了一下。随即,他脸上那惯常的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闲适笑容缓缓敛去。
他合拢折扇,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那双总是半眯着显得有些慵懒的眼,此刻完全睁开,深邃的目光迎向东方烬,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戏谑,只剩下一种洞悉一切的平静和一丝被戳穿的无奈。
“呵…”霍云枫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目光灼灼地看着东方烬,“阿瑾是什么时候发现的?”他的声音依旧温和,却带上了一种属于上位者的沉稳与掌控感。
东方烬迎着他的目光,神色平静无波:“朝堂周旋这些年,屡次险死还生,总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暗中相助,或提供关键情报,或化解致命危机。起初,我以为是当年太傅案幸存者的暗手,然多番查探,线索皆指向‘千机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旁因震惊而身体微微绷紧的甲辰:“我派甲辰,尝试渗透千机阁核心。但千机阁戒备之严密远超想象,他始终未能触及核心机密,更无缘得见阁主真容。但有一点却极为蹊跷——无论他身处阁中何职,所接任务,总能在关键时刻得到‘上面’的格外‘关照’,化险为夷,甚至屡获晋升。这种‘优待’,绝非寻常。”
东方烬的目光重新落回霍云枫脸上,带着洞察的锐利:“若非当年断崖遇袭,大哥你为护甲辰暴露了从未痴傻的真相,若非我深知大哥你隐忍多年,蛰伏待机的城府与手段…我也不会大胆推测,令列国君主寝食难安的‘千机阁’阁主,竟会是国公府的大公子”
“阁主?!”甲辰失声惊呼,猛地向前一步,双眼死死盯着霍云枫,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他想起自己在千机阁中的种种际遇,那些看似巧合的“关照”,竟是眼前这位他一直以为需要自己保护的“傻”世子暗中操控,巨大的信息冲击让他头脑一片混乱。
霍云枫看着甲辰震惊到失语的模样,又看看霍云卓和霍云峥同样难以置信的眼神,最终目光定格在东方烬那双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眸上。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中带着释然,也带着一丝尘埃落定的轻松。
他缓缓站起身,不再是那个摇扇嬉笑的闲散公子。沉静的气度,如同出鞘的利剑,锋芒内敛却令人不敢逼视。
他对着东方烬,也对着项昭,微微颔首,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千机之主一言九鼎的分量:“既然阿瑾点破,那这层身份,便无需再藏了。”
他目光扫过舆图上东夷的位置,折扇“唰”地一声再次展开,轻轻摇动,语气平淡却蕴含着掌控风云的力量:“阿瑾和陛下既要东夷,那便放手去做,千机阁必倾尽所能,鼎力相助!”
“好!好!好!”项昭激动得连说三个好字,眼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有千机阁这柄悬于暗夜的无双利刃相助,东夷之国门,无异于在他面前洞开!
“大哥!”霍云卓亦是心潮澎湃,他看向霍云枫的目光充满了复杂的情绪——震惊、恍然、敬佩,最终化为兄弟间无需多言的信任与支持。
霍云枫对他微微颔首,一切尽在不言中。
东方烬看着眼前这一幕,属于谋士运筹帷幄的笃定笑容。他转向项昭,声音清朗:“陛下,万事俱备,东风已至,可命将出征了。”
项昭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目光如电,扫向霍云卓,帝王威仪尽显,声音斩钉截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