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万吨水压机进展,首批部队入朝作战
200兆瓦超临界发电机组的工作在紧张进行当中,防空导弹的项目也并没有落下。
西南一重的1.25万吨水压机制造也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在原历史上,龙国的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于1958年立项、1962年方才建成投产,中间历时4年的时间。
而之所以需要耗费这么长的时间,主要就是因为当时的龙国什么都没有,更加没有图纸什么的,全都依靠自己一路摸索过来的。
再加上当时的龙国最大的水压机仅有3000吨,根本就无法锻造超过30吨的大型锻件。
所以仅花费了四年时间已经算是很快了。
当然现在西南一重厂的1.25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尽管他们厂有着5000吨级的自由锻造水压机,但也无法锻造超过百吨的部件。
而1.25万吨的水压机核心的上下横梁却各自高达300吨。
这两根横梁可是需要承载6个主缸的压力,每个主缸压力就高达2000吨。
所以赵杰也只能采用前辈使用过的土办法,那就是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
以钢板叠焊+电渣焊,也就是用分段式建造80吨级的部件,然后再用这项技术进行焊接。
目前这两根300吨级的横梁都已经完成了加工。
条件比起历史上的龙国来说要好上太多了。
目前这台1.25万吨公称压力的万吨水压机所需要的6个主缸也已经完成了锻造。
所需要的4万多个零部件,目前已经生产了超过三万个。
这也意味着这台水压机已经可以进行初期的安装了。
预计将在明年2月份就可以投入使用。
到时候就可以结束龙国没有加工大型锻造部件能力的历史。
而同时期鹰酱和苏熊的水压机最大公称压力则是在3万吨左右。
尽管还没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但只要踏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有他赵杰在的情况下,赶苏超美也就是时间问题罢了。
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他会让西方见识一下什么叫做挂逼速度。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便来到了10月中旬,鹰酱和南棒部队已经将战线推到了鸭绿江边,距离不超过一百公里。
面对这个情况,领袖便下达了大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指令。
于15号夜晚时分,志愿军第13兵团第42军率先跨过了鸭绿江大桥,秘密进入了半岛。
10月19号,第38军、39军、40军和c军四个军的部队也分别从鸭绿江大桥、辑安两地跨越了鸭绿江,进入了北棒作战。
身为志愿军司令的老总更是只身进入北棒,建立了志愿军前沿指挥部。
这也意味着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正式打响。
于15号夜晚时分入朝的第42军,也是解放军首批完成50式枪族换装的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38军这几个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
至于李云龙的c军,更是全军第一个完全全面换装的部队,自然也被列入首批抗美援朝作战的部队。
第42军在进入北棒之后,主要承担的是侦查任务。
摸清敌情、勘探路线、掩护主力部队开进和集结等。
这个时候志愿军连北棒的首脑都联系不上,而且到处都是北棒的溃军。
所以这也导致志司对于现在北棒的战况也是两眼一抹黑。
这个时候第42军的作用就发挥了出来。
他们探查的情报一项项汇报到志司,也让老总暂时摸清楚了现在的情况。
1950年23号!
在一个狭小的窑洞当中,老总凝神看着摆放在面前的地图。
“50公里!这里距离鸭绿江只有50公里了!”
老总的手指点在了地图上一个叫做温井的地方。
志司邓副司令凑过来看了一眼地图,只见上面标注着南棒主力师的标志。
“老总,你准备先打这个南朝主力师?”
老总呵呵一笑,颔首道:“既然我们来了,就要搞出一些动静来,先打这个南朝第六师,来一场敲山震虎之战。
距离温井最近的部队是哪支?”
邓副司令手指在温井以北地区的大榆洞。
“李云龙的c军主力已经抵达大榆洞,是距离温井最近的部队。”
老总听到李云龙这三个字后,眉毛不由得一挑。
在抗战时期,这个名字就已经让他听得有些头疼了,不是在惹事就是在惹事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