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47章
怀孕带给奚明亚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她现在无比庆幸积分没花太多,逛了商城才发现三岁前的宝宝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
比四个大孩子难养。
所有婴幼儿用品需要的积分都不低。
譬如衣服。
如果说欢欢那个年龄的衣服要20积分一件,她跟谭乐生穿的只需要10~15,那么3岁以下婴幼儿的竟然要25~30。
奶粉也一样。
没有标婴幼儿字样的奶粉一罐45积分。
家里目前喝的就是这种,每天早上喝,一罐够一家人喝二十来天。
标了婴幼儿字样的罐子不仅小上一半,积分却基本翻倍,80积分一罐。
总之,系统……或者说弄出系统的那个时代的“人”,拿捏住了大家对奶娃娃无限爱护的心理,一旦标上“婴幼儿”三个字,就成了通往高价的秘诀。
比如那种看着跟卫生巾很像的纸尿裤,她看了下介绍,应当是系统那边的尿布。
卫生巾那样便宜,纸尿裤却能卖到一包30积分。就算一包里有75片,孩子白天不能穿,只晚上穿,但怎么着也得穿到两三岁才能把控住尿尿。
粗粗一算,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偏还不能省,她可不想成天洗儿子闺女沾了粑粑的尿片,家里弟弟妹妹刚出生的样子奚明亚是见过的,一两年里晒衣杆上全是尿片,每天得洗个十多次,到了冬天,尿布干的速度比不上他们弄湿的速度。
就算是亲的,大脑也在狂喊拒绝。
亏她之前还想着抽空到黑市卖东西呢?
卖个球!
梦想还没扬帆起航,吞金兽一声招呼不打就来了。
生活不易,明亚叹气!
确定怀孕第二天,奚明亚下班回了趟棉纺厂,董桂花两口子很高兴。
这时候虽说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初步概念,但广大人民群众其实不太吃晚婚晚育那一套,医院、街道办的计生用品长期吃灰,主动领的人少之又少。
一旦结婚,彷佛亲朋好友,邻里邻外都在等着怀孕,超过半年没动静,外人就要怀疑两口子是不是谁有问题了。
当然,被怀疑的基本是女同志。
在这件事上,所有人跟下了降头似的,基本不会往男同志身上想,似乎揣测了就是不礼貌,就很过分。
但女同志就可以随便揣测。
而生了第一个也没完,又开始好奇二胎、三胎。
生孩子的风险、对生活的不便,那是一句不提,一旦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就会说矫情什么,大家都这么过来的。
就像这会儿,奚明亚在食堂跟桂花同志说话,肖阿姨就在旁边搭腔。
嘴上是夸的话,可夸的内容实在不动听。
大致是这样的:
“明亚太瘦,胸脯小屁股小,没想到怀得挺快的,桂花,你咋帮闺女调养的?有啥方子吗,给我一个,苗苗都结婚两个多月了还没消息,她婆婆妈有点意见。”
奚明亚都惊了。
这才两个月,又不是两年,以为给猪配种啊,还能控制时间?
着什么急啊!
不过她在外头不怎么喜欢主动开口。哪怕白眼翻上天,眼睛都快抽筋了,硬是忍住了吐槽。
董桂花用中午的剩饭随便炒了炒,递给闺女:“下班就过来,还没吃饭吧,先垫垫胃。”
“杨南妈这么不讲理?”这句话是对肖贵讲的。
“面甜心苦。”
说起这桩亲,肖贵也有点后悔,“杨南其实挺好的,工作上心,也不跟人赌钱喝酒,跟苗苗回来看我和她爸也很知礼数。但他那个妈实在是一言难尽,咱家啊,是看走眼了。”寡母养大一双儿女,这在哪儿都是夸的。加上杨南的爸毕竟是为保护厂子而死,棉纺厂上下对杨家比较宽容。这些年杨母也不像那些没脸没皮专门撒泼的破烂货儿,她硬气,厂里给啥她拿着,不给,她也不找厂里要这要那。
所以她本人名声非常不错。
说起坚毅节俭,子女教养得好,大家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她。
可闺女嫁过去才知好歹。
那些外人夸个不停的品质,落自家人身上就不那么美好了。
“结婚两个多月,杨南的工资一点不给苗苗沾手,说是怕他俩年轻乱花,攒不下家底。”
“平时做个饭放多少米、多少油她也要在旁边盯着,多放一点就要说苗苗不懂事,同桌吃饭规矩也大得很,荤的只给杨南、杨西吃。人家话说得动听,杨南天天干活得补补,免得亏了身子。杨西呢正处于初中的最后一年,也要补,不然脑子跟不上,考不上高中,至于她和苗苗,反正不上工,就在家里糊点火柴盒,吃那么好做什么……”
“连小两口同房她都得记着次数,然后就嫌苗苗一直没动静……”
董桂花皱眉。
没想到杨南妈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