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前世终结
这一日,黛玉玩得很尽兴。
等到结束之后,她先是去郭家把徐樱接出来,陪着柳夫人说了会儿话之后,便告辞回去了。
没多久,徐茂行也下职回来了。
他如今是翰林院的编修,而翰林院的职责主要有三项。
最大也是耗费人力物力最多的那一项,自然就是修书。可惜前朝的史书先帝在位期间就修完了,当今天子又没有下达新的任务,这一项徐茂行是赶不上了;
第二项就是给天子讲书。不过这能做这一项差事的,至少也得是个侍读学士。徐茂行连学士都不是,就更没有资格了;
最后一项,就是草拟诏书。这个原本他一介新人也是没资格的,但他有个做侍读学士的老师,又是天子的旧臣,同僚们不想得罪他,就有意无意地把他也排进了班里。
如今他是每五天到御前伺候一次,其余时间都是空闲的,随他自己打发。
徐茂行除了交好联络同僚、同科、同年之外,就是待在翰林院里抄书。
原本徐家的藏书,抄家时都被抄没了。林黛玉虽然带过来许多陪嫁的书籍,但那也只是曾经林家所有的十分之一。
家族藏书流失,无论是徐甘、徐景行,还是林黛玉,都深以为憾。
而翰林院,就是普天之下藏书最多的地方。
徐茂行既然得了这个机会,自然不会放过,要帮父兄和妻子弥补遗憾。
为防抄到一些性价比不够高的,他每抄完一部,都会询问黛玉,下一部想要什么。按照黛玉给的书单来抄,准没错。
今日正好抄完了一部东汉郑玄的《六艺论》,便兴冲冲地拿回来给黛玉看。
林黛玉看了十分欢喜,一边翻阅,一边和他说今日诗会的趣事。还说等过些日子,这次诗会的所有诗词便都会刊印成册,有几首特别好了,两人可以一同品鉴一番。
在林黛玉的熏陶下,如今的徐茂行纵然作诗还是去不掉匠气,品评诗词的水平可比原先高多了。
这也算是夫妻二人的共同爱好了。
日子平顺之后,时间过得飞快。似乎只是一眨眼,三年时光已过。
大哥徐景行没有辜负自己的刻苦,顺利考上了进士。
第四名,也就是二甲传胪,绝对是个露脸的名次,竟是比榜眼还要风光无限。
回乡祭祖之后,他又顺利考上了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和弟弟成了同僚。
这时候,郭先生已经调任吏部成了五品员外郎。徐茂行这个天子宠臣也是水涨船高,三年内连续升了两级,先是做了学士,又升任侍读学士。
做了侍读学士之后,他就有了给天子讲书的资格。
如果再给徐茂行一次机会,他绝对不会再那么敬业,不会把原本枯燥的典籍讲得妙趣横生。
天知道,他就是担心自己没经验,害怕辜负了天子的信任,也是感念天子多年的护佑之恩,这才想要努力做好的。
谁知道做得太好了,不但天子喜欢听他讲书,就连太子也喜欢。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经常获得赏赐,折合成银钱之后,数目竟然是俸禄的五倍不止。
翰林院可是出了名的清水衙门,做翰林做成他这样的,虽不说是绝无仅有吧,那也是前无古人了。
于是乎,又过了三年,徐景行的庶吉士散馆,顺利进入户部之后,徐茂行正准备辞官,天子就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天子下旨修书,编修一部网罗涵盖古往今来所有知识的大典。因天子年号“永兴”,所以就给这部典籍提名为《永兴大典》。
作为宠臣的徐茂行,也趁着这股东风,顺利升任侍讲学士,并被钦点为副监修之一。
职位比他高的,也就三位总监修。
但那三位,随便拎出来一个,年龄都在五十往上,无论是学问还是资历,都属于傲人之辈。
便是和他平级的其余三位副监修,最年轻的也有四十了。他一个三十出头的夹在中间,整一个鸡立鹤群,委实太过显眼了。
不过,显眼不显眼徐茂行已经不在乎了。
他现在只想辞职!
奈何,辞不掉啊。
天子拍着他的肩膀,万分器重地说:“我之所以让你做副监修,就是为了让你盯着他们,修书就好好修书,不要趁机夹带私货,更不要扭曲圣人之言。别人,我信不过呀!”
太子更是私底下找到他,先是感谢他这几年在天子面前的美言,让他们父子间的关系不因儿子逐渐年长而父亲逐渐衰弱产生裂痕。
然后,就在三恳求他留在朝堂。
徐茂行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对于天子这些年对他的爱护一直感念在心。
如今天子好不容易对他有了这么一个要求,他实在是不忍心拒绝。
回到家里和林黛玉商议了一番,林黛玉虽然心里失望,却仍旧鼓励他参与修书之事。
“这件事如果做好了,是真正的名留青史呢。”
其实她心理考虑得更多。
当今天子是个至情至性之人,对自己人好,同时也希望别人回报他同等的真心。
此时正是他需要徐茂行的时候,如果徐茂行临阵脱逃,只怕会让对方觉得自己一腔真心错付,难免不牵扯徐家的其他人。
听了她的分析,徐茂行抹了把脸,笑道:“既然如此,我就奔着名留青史去了!”
既然打定了主意,那就好好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