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元珏登基
从十二年开始,元立帝的身体就不算好,京中也开始有些传言。
而十三年元月宫宴上,元立帝的状态都被人看在眼里,很多人都做好了江山易主的准备。
这个时候宝亲王府也开始低调,虽然是默认的储君,但是越到这个时候越是要小心,临门一脚出不得错。
这一年元立帝的病情反反复复,四月的时候一度上不了早朝,到了七月份却突然好了起来,宝亲王私下里为问过太医,得到了个无言的摇头。
就在七月,苏淑人诞下了宝亲王第五个儿子,恰逢元立帝精神好,赐了个宸璋的名字。
圣旨传到宝亲王府的当日,侧妃富察氏又被诊出近两月身孕。
据说当日元立帝喜得多用了一碗饭,可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不过两月,九月初开始元立帝已经下不了床。
整个京城风雨欲来,谁也不知道这副平静的表象多久会被打破。
九月底的一日,后院的妾室去正院请安的时候,才得知宝亲王竟然一夜未归。
“现在什么情况也不用我多说,我不管你们之前有什么龃龉,全都放下,现在咱们是一体的。”
王妃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众人都没有开口多说,应了是后,都回了自己的院子。
小宸璜今日也没去尚书房,容与拘着他待在东大院陪小宸琛玩。
宝亲王临近午膳才回来,也没多停留,先去正院对王妃交代了几句,就来了东大院对容与道:“父皇病了,这几日爷和五弟去侍疾,最近不回来了,有什么要紧事就去找李庄,还有宸璜几个,看着些别乱跑。”
容与赶紧应了,宝亲王没再多言,摸摸小宸璜的头就疾步走了。
小孩子都是敏感的,感受到怪异的氛围,小宸璜这次也没缠着宝亲王,直接跑到容与身边紧紧牵着母妃的手索要些安慰。
宝亲王匆匆回来又匆匆离去,其他人都没见着他的面。
接下好几天,宝亲王都没回府,京城内的戒备更加严,众人更是连院子都不敢轻易出。
好在容与本就是不爱出门的性子,再加上肚子里还有个孩子,东大院更是低调得不行。
十月初,宫里传出元立帝逐渐好起来的消息,听说还能坐起来处理政事了。
大多是宝亲王帮着处理的,基本上是宝亲王在旁边念奏折,元立帝口述,他再写上朱批。
元立帝已经开始指点宝亲王,什么事情该怎么处理,哪个大臣是个什么性子等等。
宝亲王不时也会陪着元立帝出去走一走,偶尔咳嗽一声都吓得他劝人回去休息。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十月底,元立帝宣了两个成年儿子和几个重要大臣即刻觐见,领旨的太监明白,这是要变天了。
----
元立十三年十月底,元立帝驾崩,传位于皇四子宝亲王。
元立十三年十一月初,宝亲王继位,次年为元珏元年。
消息传回宝亲王府的时候,容与的肚子已经快六个月了,现在宫里都还乱着,她们这些新皇妻妾还要等段时间才能入住各宫。
现在不能住,但是还是得去守灵,容与因为身子重躲过一劫,只用去前三天就行了。
不过可怜了小宸琛,两岁半的孩子跟在哥哥姐姐身后硬生生跪了好多日,容与担心得不行,好在没有生病。
不过小宸琛现在已经不是新皇的三皇子了,而是怀郡王。
宝亲王没有想到,黄淑人小产一事终究还是被元立帝知道了,只是一直压着没有发声,直到最后一刻才爆发。
元立帝驾崩那日,跟着传位诏书一起而来的还有一道圣旨;封已逝皇贵妃之子为怀亲王,因怀亲王早逝无子,特将宝亲王第四子宸琛过继于怀亲王为嫡,承爵怀郡王。
在场的人很多,宝亲王瞒不住消息。
宝亲王永远记得父皇看自己的最后一眼:审视,欣慰却又不容置喙。
他知道这是父皇的最后考验,这道圣旨是在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是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不知道的,哪怕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依旧能把自己这个儿子拿捏在手里。
他还在告诉自己,不能被一个女人牵动思绪。
宝亲王毫不怀疑,这位帝王对他的侧妃动了杀心。
容与知道宸琛被过继的时候竟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反而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当然将容与的情绪安抚下来的是宝亲王。
二十七日的孝期过后,元珏帝颁布的一道圣旨,不是册封太后亦不是封赏后宫,而是升了两个儿子的爵位。
元立十三年十一月底,新皇元珏帝旨:端郡王、怀郡王年幼过继,朕一直有愧,今特晋为亲王;又念和郡王幼时陪伴,晋为亲王。
新帝的这一道圣旨满朝震惊,自然有老臣前来劝阻,说于礼不合,直接被新帝撅了回去。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人是元立帝的臣却不是他元珏的臣,已经被压抑这么久了,怎么可能再被几个老头压下去!
可是总有那么几个仗着自己的资历就倚老卖老的大臣,闹腾最欢的就是那两个元立帝留给新帝的辅政大臣,正巧新帝缺了些开刀的,直接就让人回老家安养了。
一番雷霆手段下来,没人再敢出头,小宸琛也成了大兴朝历史上最小的亲王。
元珏帝在显示了自己的手段后,才开始走新帝继位的正常流程。
首先是封赏前朝,自己的几个幕僚以及从始至终没有反驳自己的老臣,哦对,他还没忘自己那个可以当儿子的弟弟,也得了个恭郡王的称号。
前朝过后就是后宫,先是两位太后,以中宫嫡母为尊,居长乐宫;生母为次,居长信宫。
皇后自然是王妃,带着蕙敬居栖凤宫。
皇后之下就是容与,为贵妃,封号哲,带着怀亲王居东八宫之首栖容宫。
另一侧妃李氏为妃,居西八宫之首娴吟宫,也因居于此,得了个贤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