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生命延续 - 桃花朵朵开,容华照当年 - 小满酥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80章生命延续

元珏十六年六月十三,端亲王妃诞下一子,为元珏帝长孙,为“旭”辈,名旭梓。

同日先皇原配嫡妻辛氏,即长乐太后薨,谥号“乐宪”,时年七十有一。

长乐太后是喜丧,姚姑姑传了长乐太后的临终遗言:“哀家喜丧,无需守孝”,大兴的接连丧事太多了,长乐太后希望到她这里为止。

元珏帝为表哀思,辍朝三日,遵从长乐太后遗愿,皇室与百姓都无需守孝。

需要哭灵的时间依旧是七日,容与这次没掺半分假,哭得真切,亲手折了不少金元宝交给姚姑姑,嘱托她一并烧给那个老人家。

姚姑姑本是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现在瞧着却是半分生气都没有了。

容与瞧着揪心,忍不住开口劝道:“姑姑,您如今也得顾着些自己,日后您还要去亲王府替太后娘娘看旭梓长大。”

姚姑姑接过容与亲手折的金元宝郑重道谢:“娘娘有心了,我家娘子收到娘娘心意时也定然会欢喜的。”

“娘娘无论是待臣妾还是臣妾的孩子都很好。”容与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带着些试探继续道,“所以姑姑您想留在长乐宫或是去亲王府都可以。”

可是姚姑姑说:“娘娘,二殿下是世间难得的孩子。您是聪明人,臣只有一个请求,请求娘娘就当做什么也不知道,不要告诉二殿下。”

“姑姑,您......”容与想说什么,但又不知道如何开口,最后只能道一句保重。

容与走到门口的时候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姚姑姑依旧站在原地冲着自己露出慈爱的笑,就如同二十年前在栖凤宫第一次相见那般。

容与知道,这是最后一眼。

果不其然,长乐太后启程去皇陵的那天,姚姑姑被发现长眠于长乐太后棺椁前,神态安详。

宸玥知道后沉默了良久,和元珏帝一同安排了姚姑姑的后事。

直到元珏帝命人以妃位之礼厚葬姚姑姑的时候,众人才记得这位女官不仅是长乐太后的陪嫁,她还曾抚育了一代帝王。

只可惜历史滚滚,和长乐太后同属一个时代的老人大多数都已入土,剩下的后代又有多少人能记得呢?

现在被遗忘的是姚姑姑,几十年后被遗忘的就是他们了。

宸玥消沉了三天后立刻振作起来,他积极操办祖母的后事,努力照看虚弱的妻儿,用年轻的身躯挡住外界袭来的风言风语。

孩子的生辰和祖母的忌辰在同一天,在这个时代是致命的,更何况这个孩子还是当朝长孙,妥妥成了靶子。

许多自诩清廉的文人骚客就像是嗅到了鱼腥的猫儿,作些似是而非的诗句,无外乎就是说旭梓命硬克亲,甚至后宫都有谣言。

容与在宫中一个个排查,追溯到了叶昭仪的建玉宫。

起因就是叶昭仪跟身边的宫女闲话,就这么传了出去,容与才不管是什么原因,惹到了她自己可能还好说,但千不该万不该动她的孩子。

于是后宫众人第一次见到了皇贵妃的雷霆手段,建玉宫不论好坏全部送进尚刑司,传过闲话直接去乱葬岗给野兽当点心,没传过喂了哑药冷宫伺候去。

至于叶昭仪,容与不会再明面上要她的命,但也不会这么轻易放过。

不是喜欢说闲话吗,那就好好说。

容与着人寻了叶家女眷的辛密事,逼着叶昭仪在建玉宫门口放声朗读,不准喝水,庶弟景三被派去守着,保证叶昭仪死不了。

至于叶昭仪的命,先留着吧,她富察氏大娘子可是同祺鸢混个近二十年的,早晚有她受的。

宫里的大头说白了都是栖容宫阵营的人,只有个岑妃同情叶昭仪,欲上栖容宫求情,但容与见都没见。

最后岑妃求上了未央宫,不过也是败兴而归。

长乐太后停灵结束的那一天,容与和元珏帝密谈了近一个时辰。

天子迷信,元珏帝也不例外,但凡沾上“克亲”名声的孩子哪里能好,更何况这样一个有尊贵身份的孩子。

“爷,当年在容木斋,我们那么期待宸玥的降生,您曾说过要让他像宸璜一样快乐长大。”

“朕记得。”

“可是我们都没有做到,他还是小小的一团的时候就被我们送走了,那个时候您记得您说过什么吗?”

“朕说过,会补偿他。”元珏帝被容与勾起了回忆,低头看了看手掌,似乎也回想起了抱着那孩子的触感。

“爷,说过的话是要作数的,咱们的孩子已经成了父亲,可您也不能忘了,宸玥现在依旧是个需要父亲保护的孩子。

他现在不是什么皇子,只是宸玥,只是我们的孩子。”

“而且,这哪里是什么克亲,那是生命的延续。”

<tt_keyword_addata-title="食品饮料"data-tag="精品推荐"data-type="1"data-value="1903"></tt_keyword_ad>在这样一个妻妾制度下,想要让一个男子为儿子出头,就要努力唤醒他的父爱,容与显然是做到了。

当然能这么成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旭梓的生父是宸玥。

于是在有大臣抨击旭梓的时候,元珏帝连着有戾气在身的兄弟俩好一通语言攻击。

谁说武将不会吵架?定亲王用切身行为告诉你,他不仅能打架,还能给人洗脑,敢欺负他的宝弟弟那就死定了。

而元珏帝最后用一句“未有孝期”堵住了满朝的嘴。

那一刻,二十一岁已为人父的宸玥知道,祖母留给自己的最后保护就是那句“哀家喜丧,无需守孝”。

喜丧无孝,又何来克亲一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