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晋国六卿为了人才有多卷?朱元璋开剥!
天幕上出现了一张晋国的地图。春秋五霸最强的晋国!
表面上看,这是一张完整的晋国地图。
但随着镜头拉近,才发现庞大的晋国,其实是个散装大晋。
在散装的晋国内部,韩赵魏智等各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
整个地图上的晋国,被不同的颜色涂满,显得七零八落,简直的填图爱好者的噩梦。
而天幕也缓缓开始讲述。
【公元前512年的,晋顷公的葬礼刚结束。】
【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等卿大夫正用割肉刀演绎着最后的晚餐。】
【以晋国六卿为代表的晋国公卿们,在春秋末期的权力博弈中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
【各大家族为了扩充势力、争夺晋国的实际控制权,纷纷使出混身解数招揽人才。】
【出台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
【在那个以农业为本的时代,土地就是财富和权力的根基,更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
【原本晋国实行的是“百步为亩”的井田制。】
【这一制度源自西周。】
【就像《孟子滕文公上》中所描述的那样:“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把土地划成规整的方块,每块地边长100步。】
【以此为单位进行分配和耕种。】
【中间的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种,收获归公,私田的收获才归农户自己。】
【这种制度在早期确实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农业的有序发展。】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弊端也逐渐显现。】
【在井田制崩溃,铁制农具开始应用,小农经济兴起的背景下。】
【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大家族以调整亩制为核心,形成了差异化的治国方略:】
【六卿为了招揽更多的人口和人才,纷纷对这一传统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
【范氏、中行氏:160步为1亩,约合今0.4亩。】
【智氏:180步为1亩,约合今0.45亩。】
【韩氏、魏氏:200步为1亩,约合今0.5亩。】
【赵氏更为激进!直接240步为1亩约合今0.6亩!】
【步子迈得更大,土地面积也就相应增加了。】
【对于那些渴望土地的农民、小地主来说,这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这场数字游戏实则是人才争夺的阳谋。】
【扩大亩积的本质是减税——若按周制百步为亩征税,赵氏领民的实际税负仅有传统标准的41.7%。】
天幕外。
自身也是内政高手的刘彻,他自幼读书。
自然也学习过当年晋国六卿的故事。
此时看到天幕提起,刘彻也是分析说道:
“的确,改革之后的差别太大了。”
“不说和其他人比。”
“就只是六卿内部的赵氏和范氏、中行氏对比。”
“同样是种地,在赵氏种地,其收益要比在范氏、中行氏种地,收益高五成,甚至更多!”
“这已经足以让人疯狂。”
“让天下英才投奔赵氏。”
“让赵氏的子民,为了他们拼死效力了。”
“说白了,还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我大汉对士兵们的待遇,也必须要保证。”
“只有最好的待遇,才能培养出最好的士兵。”
而一旁的霍去病也说道:
“是啊,良家子组成的羽林军,他们能成为大汉的精锐部队。”
“除了他们本身的出身够好,够可靠之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确实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也有足够的财富来日常训练。”
“只是,如果要让所有的士兵都待遇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