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未来
夏若云看着那些人的简历,但是张林却有一些暗暗皱眉,安天晴带来的人有能力是不假,可是这样一来的话,怕是公司以后整个管理层都是安天晴的人。不过张林最终犹豫了一下没有指出这其中的问题,主要是想到夏若云确实什么都不懂,刚开始有人帮她把公司打理的井井有条对于她学习也有帮助。
而且就算日后这个工厂真的被架空被安天晴吞掉其实也没有什么,张林是玩得起的。
随后张林点头认为这些人不错,夏若云也是放心下来,对安天晴说道:“既然我们都没有意见,那么就让他们去工作了,工资什么的就按照简历里面的要求来好了。”
安天晴随后向两个人说了一下目前深圳化妆品市场的情况,看着张林两口子的表现,现在安天晴认为他们两个人根本就是那种对商业一窍不通的人。
看样子就是有一点钱就出来享受一下做老板的滋味。
张林又看了一下安天晴带过来的那些工厂资料,最终看上了一家综合起来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工厂设备都不错,最后向安天晴问道:“这家价格是怎么算的?”
“这一家是按照年份付款的,而且需要一部分押金,张总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可以买下这个场子,这样我们没有租金压力,到时候遇上市场波动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更加适应。”
安天晴对于这一点判断还是很有经验的,小厂子确实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场地。
不过张林想的是现在就将过多的资金积压到厂房这样的设备之中会导致资金链紧绷,现金流会有所短缺,指望他们去银行贷款又不可能。
随后张林又安排了一下以后的工作细节,对于小工厂来说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冗余的岗位,所以砍掉了一批并不必要的岗位。
随后也安排了今后市场产品设计可以先按照时尚杂志照猫画虎生产一下,现在没有必要原创,只需要先打开市场就可以。
而安天晴对于张林这一会灵光一会傻的风格还是有一些摸不透。
张林看中的那个厂房在牛都区,这里在九十年代是一个产业聚集地,所以全部都是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厂房,生产什么种类的东西的都有。
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地加工材料,而且他们这些产业聚集地扎堆起来合作也非常方便,如果这条街上找不到想用或者可以用的原材料,就去前面一条街的厂区,肯定可以找到。
所以这也是张林为什么会选择这里,目前九十年代这里还是深圳刚刚修缮不久的厂房,水泥路也是刚刚铺成不久,各大厂房每天都是从早工作到晚。
这个年代为了省钱大部分的厂房还都没有招聘保安,基本上都是用大狗来代替,因此到处都是狗叫。
张林他们过来的时候,他还专门留意了一下这些厂房周围的情况,发现一些事情也很有意思,有些厂房的院墙其实并不是很高,一排排的,更像是那种小作坊,小平房。
而且这个年代因为厂房多,相对应的这些农民工去选择的余地也更大,比如张林过来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大概三十多岁的男人正骂骂咧咧地从一家木材厂提着行李走出来。
估计是嫌弃待遇不好或者有其他方面不好就直接走出来不干了,脸上满是愤怒。
“三番五次地找理由找借口克扣我工钱,我今天还就告诉你们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我看你能跑哪里去,就你这样成天迟到没事就往厕所里面跑的人,根本就是浪费我的时间,我不把你的工资给扣光你就偷着乐吧,现在竟然还敢骂我,反了你这小子了!”
那个老板也是非常气愤,不忘出来追着骂几句。
“你等着,等着我那些兄弟们都过来了,我迟早要去找你算账,把我的钱都给要回来!”
而那个男人说完这些话也是不再多说,转身就去另外一家工厂直接去敲门,一边敲门一边冲着里面大喊道:“喂,老板!你们这里还要人不,我有的是力气!”
而一家没有回应这个男人就会去下一家,这样连续几家走上去,走到第五家的时候,终于有人给了他回应,男人只是站在那里聊了一会,就立刻走了进去,估计是谈拢了留了下来,接下来的流程也是非常简单,只需要留在那里宿舍熟悉熟悉环境之后直接上岗干活就行。
张林知道现在深圳机会很多,农民工也很多,不过没有想到深圳的机会如今竟然已经宽裕到了这种地步,到了农民工竟然还有机会去选择资本,不至于没有一点话语权。
有的选择就说明农民还有话语权,可以去和老板讨价还价,去争取更好的待遇,从长远看,这对深圳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而且张林又想到很快国企就要暴雷,很多国企员工的铁饭碗直接就变成了纸老虎,直接下岗,迎来大量的失业潮。
如果说即将暴雷的国旗是一抹秋色,并且即将迎来寒冬,那么现在的深圳、这一排排的厂房充满着活力,充满着青春,就像是春天一样,显露着生机勃勃的绿色。
在上一世的时候,张林在上课的时候曾经因为兴趣使然专门了解了一下中国九十年代的时候,毕竟中国的九十年代可谓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代。
而且当时张林研究的课题也非常有意思,那就是解刨九十年代,在全中国国企的经济大崩溃之下市场的崩溃情绪为什么没有引发整个中国的瘫痪。
要知道当时那个国际舆论清一色基本上就没有看好中国的,可以说基本上那些顶级的专家人人都预料估计中国要出事情,那个时候还正赶上国际的金融危机,结果谁都没有想到中国不仅没有经济崩溃,反而借着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崩溃的这种东风扶摇直上。
张林还记得当时他研究九十年代那个课题的时候还非常的头疼,因为根本就研究不上来,他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不了解九十年代中国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