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 麒麟儿 - 三春景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麒麟儿 >

第二百九十八章

第二百九十八章  ‘喀拉——喀拉——’远远的有马车碾过的声音。

雪色之中的建邺城能见度比往日低了不少,这个时候也没什么人再出门了。就算是不惧风雪的达官贵人,这时节也更多是在各个园墅中举行赏雪宴、赏梅宴,而不是到处瞎逛。真说起来这个时候还在外面的人,更多是一些衣着单薄,缺乏取暖手段的普通人。

他们的衣食生计就在街面上,哪怕知道天气不好没生意,也得坚持出来。

“今日风雪好大!城外怕是更难了!”酒舍中的活计正在烧火,看着外面风雪越来越大,喃喃自语了一声。

“是这话,江左少见这样的大雪呢!原来在北边时,这样的大雪倒是常见。”旁边搭话的是一个熟客,拿了一个大葫芦来打酒,因天气寒冷瑟缩着。他显然是南渡的侨民,首先想到的还是旧时的事。

至于他们说的城外,自然是被阻在城外的流民了。

建邺城中也有很多贫苦人,但一来朝廷要做做表面功夫,不会让建邺这个‘行在’(其实就是临时国都)太过难看。二来,城中的大家族们也会为了风评做做好事,捐款捐物的赈济,譬如许盈当初借赛马会搞的赈济活动,那就是典型,如今也还延续着。

所以,相比起城外,城内的情况要好许多,至少以此时的标准来说不至于太担忧。

但城外就不同了,因为今年意料之外的大雪阻在城外的流民真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样的天气,如果缺乏燃料,很快就会在城外冻死无数的!

其实自从小朝廷迁于建邺后,基本就没有太严重的流民纠集国都事件了.流民家乡遭了灾一般会选择往临近的大城市跑,而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最好的选择当然还是京城!别的地方流民可能被忽视,但在京城的话那是想忽视都忽视不过去的。

南方相比起北方来说,开发程度低,这就意味着大地主没法对普通农户压榨太过!毕竟他们再是兼并土地,也多的是未开垦土地。而且地广人稀之下,大地主们都需要争抢佃户,收租子收的太狠了

,人家是会跑的!

土地值钱的前提是有人耕种,如果土地没有人耕种那就是荒地!在南方,荒地是白送不要钱的东西!

这样一来,南方普通百姓的日子一般是好过北方的,相对来说流民也就少了很多(流民少的原因很多,除了南方农民日子好过一些,还有战争等因素)。

建邺时不时聚集一些流民,更多是北方逃难来的,他们初至南方,如果不是本身就有身家的,一般会在逃难路上迅速沦为赤贫。其中一些人在南方也没有可投靠的亲友,只能凭借本能往建邺聚集。

这种时候就会有流民扎堆。

相对于北方中原地区,南方想要安排这些流民也容易,出于长远利益,提供当下需要的食物和其他基本需要,然后让他们去开荒是一个。如果暂时没钱做这些,直接将流民安排给大地主也是一条路,大地主总是需要佃户的!

之所以最近建邺城外的流民闹的厉害,还是因为朝堂上皇帝太后和朝臣在打擂台!

本来这些流民都要安排到周围一些庄园里去的,但这些庄园的主人(其实也就是一些势族)借机提了条件交换。本身这不是什么大事,条件本身也不严苛,但却成为了□□,原本积累的一些矛盾就这样爆发了。

羊家化国为家建立大周,即使是开国时都不算强势,更何况南渡的如今,受下臣操控这件事简直就是公开的秘密.然而话又说回来了,人都是权力动物,羊家不可能甘心的!即使是当初的小皇帝,如今也十几岁了!再加上皇室的人大都早熟,他能什么都不知道,心里一点儿想法都没有?

退一步说,就算他是个傻的、呆的,就真不知道了,韦太后眼里可是揉不得沙子的!当初南渡小朝廷能迅速在建邺稳定局面,传闻中是袁丞相手腕灵活,有运筹帷幄之功,但真靠一个在外的袁继怎么够!那个时候内廷之中的微操作也是很秀的!

由此可知,韦太后也是个相当合格的政治家.如今她所处的位置,让她必须推着皇帝做些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皇家和袁氏为代表的世家肯定是有些博弈的,期间大阵仗

没有,小摩攃却是时不时要发生一回。    这次的事情就差不多是如此,两边僵持着了,都拿城外的流民做文章身处局中的贵人们其实并不担心城外的流民有变,毕竟流民规模并不大。他们大可以轻轻松松地借题发挥,为了自己所代表的势力的利益。

至于城外流民们正在经历怎样的地狱,其实并没有多少人想过。

在名利场中呆久了,人就会‘变态’,他们习惯了用利益计算一切,以至于忘了人性。

“临川王卤簿,还不快快开门!”传令的王府仆从呼喝着建邺城外的守城兵士,兵士们也是极有眼力,远远的、根据卤簿的规模就估计出了这是什么层次的贵人,又听是‘临川王’车驾,哪里敢耽误,立刻就开门。

车队中最华丽的马车里,端坐着羊琮和裴庆——当初许盈南下长城县出仕,而既然已经出仕,‘家庭教师’什么的自然也就功成身退了,裴庆就去了羊琮那里,此次进京则是因为今年是各地亲王们上京朝见的年份。

南渡之后的皇室相当凋零,后面顺利南逃的王子皇孙并不多。但说是不多,这些年下来也有了些规模。其中很多都是某一支留下的血脉,原本也没有资格继承那一支的王位,但皇帝和太后急需皇室成员拱卫皇室,所以很大方地承认了他们继承人的身份。

别看这些人大都没什么用,要知道有的时候人多一些,说话声音也能大一些,这就是‘势’——事实上,真要是有某个皇室宗亲太能干,太初宫里的皇帝太后才会不安稳!

这些皇室宗亲大多经济情况不太好,就算继承了王位也需要时不时去宫里打秋风。也是因为这个,即使宫中给了他们封地,他们也很少有愿意去封地的。又因为宫里赶人的态度并不强硬,他们往往来朝见之后会竭尽所能地拖,从这一次朝见拖到下一次朝见是很正常的操作。

相比起那些南逃来家底丢的差不多的,羊琮情况要好的多。一方面是当初封亲王的老家底都在,后来治理封地也渐渐见到了回报,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和许盈合伙做生意了—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许盈开始有意识地引入各种各样的合伙人。

一个人吃独食是绝不可能长久的,这个道理朴素且历久弥新!

不过,许盈还是可以自己决定给谁分蛋糕!羊琮绝对是他亲近又尊重的长辈,又因为本身身份特殊,作为合伙人实在再好不过!

如今许盈和他有合伙的生意里,光是豆油一项就足够他大发其财了(此时的压榨技术不足以从豆子中榨油,素油只从芝麻中出,价格比荤油还贵)。

临川王的豪富在皇室宗亲中也是出名的,守城的兵士一眼就能从完整的亲王卤簿中看出来——皇室衰微的如今,纵使从皇帝开始的皇室成员都将卤簿规模比照渡江前缩减了一半,也少见哪个大王能备齐的!

注意到聚集在城外临时草棚中的流民,羊琮皱了皱眉。但他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等到车队慢慢入城,才对车内的裴庆道:“如今玉郎任期将满,也该让他回建邺了。”

他们没有讨论许盈这一任县令该得什么评等,也没有讨论地方县令调到中央的难度,更不去说该如何给许盈操作升官之事——在羊琮和裴庆看来,这都是不必讨论的事。

当初送许盈去地方,本来就是为了避开建邺城里的政治风暴,现在一切都已经有了结果,正是许盈应该回来的时候.不管怎么说,自家孩子还是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安心。再者,总在一个小地方当县令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裴庆眯了眯眼睛,吐出一口气:“.这两日吧,我去信长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