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 麒麟儿 - 三春景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麒麟儿 >

第三百八十八章

第三百八十八章  入秋之后,秋老虎也强势不了多久,到了时节,便一日凉爽过一日了。这对于南渡之人来说是很能松口气的事,毕竟让一群北人适应南方的炎热也不容易。这年头又没有空调,即使有权势的人可以住避暑别墅,那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有权势就代表着忙,忙起来的人都是连轴转的,哪能去山里避暑别墅耽搁。当然,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权势还不够大。如果权势足够大的话,自然能够让别人围着自己转,去避暑别墅也不会影响自己正在做的事。

而如今,正是一个月以前还掌控着南方大地最高权力的人(至少名义上是如此),在天气日渐凉爽的当下,日子却是极为难过。他们几乎没感觉到天气的凉爽,仿佛依旧是六月盛夏时的样子。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心态的问题!以侨居势族为核心的袁党,此时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热的脚都站不住了,热的心都焦了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数九寒冬也不管用了!

袁党一伙,裹挟台中大臣,带着可以信任的军队退守到了京口。对外的说法自然是‘忍辱负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之类,然而这种说法没太大用处,稳得住上面的人,却稳不住下面的心。

历史上不乏几次失败,直至家底全部败光,最后还能东山再起的人。但这样的人终究是历史上的异数,事实上,这样的人如果多一点儿,史书上也不会对他们大书特书了!而具体到如今的袁继,他或许在时局中正逢其时,曾经是很多人眼里能改变一切的人物。但最终事实胜于雄辩,经历足够多的事后,大浪淘沙,真正的成色便显露了出来。

简单来说,袁继并非那种能改天换地的英雄!他终究只是一个被世界塑造的人,而世界轮不到他塑造。

在袁继成功时,他与真正的‘英雄’是看不出差别的,那个时候他做什么都很顺利。如此,大概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天命之子’,是不世出的英豪,生来就是要改变世界、结束乱世的。

只有当他的事业遇到了阻碍,甚至于失败,一切才会露出真身。真正的‘英雄’能够得到其他人的信任,哪怕输的什么都没有了,也总有人愿意在他们身上加注一笔——当然,这和英雄的性格也有关系,毕竟转机不会天上掉下来。

只有当一个人百折不挠,输到一文不名时,依旧相信自己能赢,并且为此不断努力,才能让本来不那么可能的转机变得可能,可能的转机变为现实。

而袁继现在,其实还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但当他露出了一点儿虚弱,其他人就开始不看好他了。而事到如今,别说外面的人了,就是袁党内部,觉得局势不可挽回的人也是有的。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在最终结果出现之前,做事的人对成功与失败就会有一定预判。预判说起来是基于一种感觉,实际上却是对接触到信息的综合考量——现在对袁继不看好的人不见得做过特别清楚的分析,但判断是可以通过下意识来完成的。

用感性一点儿的话来说,就是闻到了空气里失败的味道。

这种感觉,参与事件中的人会更明显。参与到一项工作中,如果参与者都是激情澎湃的,工作是有条理的,每一点进阶都是明确的,团队氛围是让人愉快的.那么,哪怕工作团队一文不名,事业千难万难,也会让人做出‘成功’的预期。

相反,体系混沌,没有前进动力,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甚至做了也不知道算什么的哪怕是超一流的团队,拥有数之不尽的资源又如何?依旧会让人觉得挫败,预感最后的结果不太可能如愿。

“如此也好.”明显是私密的场合,昏暗的书房里和靖与几个信得过的世交同盟点了点头:“我等本就不愿来京口当初就劝过袁相了,有些时候宜退不宜进啊!如今这样局面,还有什么可说的?”

在这种明显的失败氛围中,底下人心浮动,出什么幺蛾子都不奇怪。有一样心思的人聚在一起,偷偷交换一下思路,尽量找找出路,已经是相当克制的做法了。之所以做的这样小心,还是担心袁继狗急了跳墙,知道自己没路走了,底下人露出不好的苗头就大开杀戒。

事实上,以袁继最近对外表现出的焦躁、混乱,离他近的人是心惊胆战,离他远的人亦是战战兢兢。

离得近的人感受到的是伴君如伴虎的紧张,离得远的人则是单纯地怕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刀会砍在自己身上。

和靖因为汝南和氏的出身,天然就是袁党成员,当初他也没有太多选择(当然,真的让他选,在当时袁党势大的背景下,他的选择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而如今,袁继眼见得要不好,他才没有和袁继一起完蛋的想法呢!

所以这次私下会谈,他格外积极,发起者也是他。

“和公说的是啊!真说起来,我等也是迫于无奈!不愿从贼,奈何兵锋?”接过话的人显然更加干脆,和靖还给面子称呼一声‘袁相’,到他这里就是‘贼’了。只能说如今这年月,根本不能对节操之类抱有太大期待。

“听说今早乔公入罪了,如今在京口的乔氏一族,成年男丁全部赐了毒酒,其余的妇孺全部没为奴婢呵,就是如此,还有人歌功颂德,说他袁承志有德,留了人全尸,保全了乔氏的体面!”说这话的人格外愤愤不平,或许是与乔家有亲,又或许是单纯地看不过眼,语气很是不平道:“过去怎不知袁承志是这般无德之人?”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么!”其他人纷纷跟进。

乔氏一族被这样处置,是因为乔氏打算联络建邺那边,在动手前就被发现了。这种事袁继怎么可能手软!换做任何一个领导者也不会手软。袁继未尝不知道这会引来不满,但问题是,眼下大家都离心离德了!

所以出现这种事,袁继只能这样处置!哪怕知道会有同为世家的其他人‘兔死狐悲’,也要杀鸡儆猴再说。

书房里的讨论还在继续,一伙人里甚至有军队的人。袁继相信自己嫡系的军队没错,但军队那么多人,真要做到一个声音也挺难的。既然袁继不能让军队以外的下属陪他度过难关,相信他能东山再起,那在军队中想要做到这一点也就不太可能了。

这时候大家的讨论也进入到了实质阶段,他们打算不干则已,一旦动手就干脆与建邺那边里应外合.从私心来说,大家还是对未来有点儿想法的,并不是功过相抵,未来混个闲散就算了。而一旦有想法,做事情就得积极一点儿了。

其实从这就可以看出外界对许盈的看好了。

当初袁继上位,看似众望所归,实际上愿意用力推他的,除了原本的袁党铁杆,也就是一些没有上进门路、打算通过‘从龙之功’起来的寒门。至于其他人,多的是暂且冷眼旁观的——表面上看,是袁继得位不正,他给的官位政治风险先不说,道德风险是确定的。实际上却是众人的一种模糊判断,看到袁继就觉得他不是很有前途的样子。

‘看人’这种事,有的人听历史典故会觉得是玄学,但身处其中的人却觉得‘慧眼识英雄’确有其事,不然也不会有‘众望所归’这种事了。

不可否认,有的人就是比较有人格魅力,比较有冠军相。只光从表象来说,这几乎是没道理的。

现在换许盈上位,情况就不同了。或许是许盈过去做的事、传出的名声发挥了作用,总之看到许盈一步一步接近那个最中心的位置,大家就是觉得他是能做事、想做事的,会感受到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

乱世之中,希望最泛滥,各个割据势力林立,这些割据势力大多是让一部分人感觉到希望的,不然也起不来势了。然而,乱世之中,希望又是最难得的。特别是失望过不知多少次的人,他们甚至有些不敢去相信希望了。

书房之中,讨论的东西很简洁,大家没有推诿扯皮的,分配任务也干净利落。能做的就会去做,而不会想自己做会不会吃亏——真心实意想要做同一件事的人聚在一起,做起事来的效率可比白天在‘行宫’苦熬时高多了!

这场冒着风险组织起来的会议最终也确实发挥了作用,就在两天之后,建邺那边许盈部就打过来了。这个时候,城内的人才见识到了被斥候称作‘震天雷’的攻城利器,也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说许盈是得了天师道相助。

看起来真是神仙手段!

虽然这些‘粗糙’的火炮杀伤力原比它带来的声势小,但声势大、能吓住人也是很厉害了!特别是如今这年月,大家也不知道这火炮到底是怎么回事,见到这样的场面就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了哪怕是热武器时代,士兵的信心没了都是致命的!不然□□时代也不会有那么多药物成瘾的士兵了。如今是冷兵器时代,一旦军队军心涣散,结果只会更糟糕!

至于城内的人,则是早有预谋地起事——起事是早就决定好的,但这个时候有城外的声势,也是顺利了不少。相应的,京口城内有人愿意‘弃暗投明’,对外面的人来说也是省事的。    不只是减少了存在于可能中的意外,关键是战争这种事,能少打一会儿是一会儿。不管别人是怎么不把军队战斗减员当回事的,至少在许盈这里,他将这件事看得很重!练兵时、用兵时,都将避免伤亡放在了重要位置。

也是因此,他手下的军队别看成军时间不长,却是有着最成体系的操典,最好的后勤保障,以此时来说最妥帖的医疗救护的——别人不搞这些,一个是因为没钱,另一个是因为不重视。

没钱的因素可能比不重视要重,毕竟乱世之中兵权很重要这是都知道的,不在乎一些兵士的性命是一回事,当人数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在乎的也要在乎了。如果可以的话,谁都想自己手上的士兵龙精虎猛、战斗力强、死伤低。

在没钱的前提下,兵头子们也只能衡量利弊得失之后,做出‘最有利的选择’了。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将人命放到了天平上称量,放的砝码合适的话,人命说放弃也就放弃了。这在这个乱世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别说是军中了,普通百姓的性命也一样有人这样称量!

相比起其他人,许盈或许是更为‘天真’的那一个。大约是属于现代人的道德观在起作用,没办法的事例外,如果有办法的话,他都是将人命做重中之重的——因为当前乱世,他又在带着人打仗的关系,他这种偏向体现在现实中不多,更多是被他放在心里。

行军打仗就免不了有人因自己而死,但同样是死一万人,将这一万人当成是一个数字,还是当成‘人’,是截然不同的!

许盈也在时时刻刻警醒自己,绝不能随着手中掌控的权力增大而改变心态。不同的心态最终总会体现在行事中,站在高处的人心念一动,影响的人何止千万?

京口这边拿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建邺,此时被许盈留在后方的罗真也松了口气。

因为京口的重要,许盈是随军督战了的,虽然他不是什么临阵指挥的大家,但他出现在战场上本身就有着激励军心的作用,历史上的‘御驾亲征’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许盈选择此时出来督战,也是因为这一战的意义巨大。

此时南方大地表面上服从朝廷,但在朝廷都乱成一锅粥的情况下,说这些也不是很靠得住。所以即使搞定了袁继的‘沈朝’,许盈在可以想见的一段时间内都不能马放南山,这不会是许盈的最后一战.但就是因为这样,这一战才更重要!

摧毁所谓的‘沈朝’,以摧枯拉朽的力量解决袁继等人,对周边是一种震慑!炫耀过武功之后,很多别有心思的人,这会儿也会老实一些。对于许盈来说,他需要局面向好,百姓也需要局面向好。

哪怕是虚假的好呢.反正只要给他时间,他有信心让虚假的好变成真正的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