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好女人至少要拥有三段婚姻8
依江春的生意很是红火,有香菇这个独家原材料,又有五香粉这个独家秘方,包子的味道胜过市面上绝大多数味道。如今再有了响亮的名字,慢慢的,不仅街坊邻居、县上百姓,连外来游学、拜水、问道之人,也听闻了依江春的名声。
如今,花婶子只在后院做事,前面由朵儿姐支撑门面,果子时不时帮忙。谢寒梅又请了几个妇人大娘帮工,做些洗洗刷刷的琐事。只是,还是缺人,缺管事的人。
谢寒梅知道自己只能在开业这段时间帮把手,后续不可能一直在。若要招人,又该招谁?花家母子老弱妇孺,若是招一壮年男子,难免瓜田李下,若是招女子,说实在的,没有合适人选。
兜兜转转,谢寒梅在街上碰到李吏员家寡居的女儿出入当铺,才惊觉人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哎,这位姑娘,怎么不走了?”谢寒梅正看得入神,突然有人提醒。谢寒梅回头,发现自己站在路中间,挡住了一位锦衣公子的去路。
“对不住,对不住。”谢寒梅连忙退开,这位锦衣公子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幺儿,一看就是来这边游玩之人。虽然路很宽,绕过谢寒梅也能走。但谢寒梅已经习惯了,对权贵之子而言,只有别人让他的,哪儿有他让别人的。
“无妨。”锦衣公子微微一笑,“在下成都府高长愉,见过姑娘。”
谢寒梅又后退两步,含笑行了一福礼,没有接话。
“姑娘勿忧,在下并非登徒子,只是看姑娘是本地人,想找你打听一下,那边排长队的是什么景象?莫不是有什么美味吃食?”高欢高长愉指着路旁边一拍长队,“我看姑娘仿佛也是来排队的。”
谢寒梅微微放下戒心,笑道:“高公子有礼,这是排队交水费的人。”
“水费?什么水费?”高公子是真困惑。
“自然是家家户户用水的水费。”
“这外边就是河,河水天生天养,居然还要百姓交钱?岂有此理!此地属官,居然敢如此巧立名目,盘剥百姓?”高公子这怒火倒也不是装的,何曾听说过水还要收钱的。
谢寒梅抿嘴一笑,不答反问:“公子可听说过都江堰?”
“自然是听说过的。”高公子颔首,“郡守冰,凿离堆,才有成都府沃野千里。”
“正是如此。当年李公修都江堰,分了内江和外江,内江兼具灌溉和饮水之用。但是江水、河道需要每年疏浚,这水费,正是每家每户分摊一些疏浚的钱财,并不多的,高公子切莫误会。如此水费,也交了快两千年,并不是哪位大人上任后才盘剥的。”谢寒没指着长长的队伍,“听老辈们说,乱世年间,没有官府牵头,乡亲们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疏浚河道、清理泥沙。”
“原来如此。”高公子信服点头,赞道:“果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姑娘一句点播,倒叫我茅塞顿开,胜过书上许多赘述。我听姑娘谈吐,也是读书习字之人。在下初来乍到,不熟此地风土人情,可否请姑娘帮我做个讲解。哦哦,姑娘也可请家中父兄同行,在下绝无冒犯之意,只是深觉姑娘谈吐条理清晰,想多知道一些此地风俗。”
谢寒梅微微摇头,哪儿有未婚女子与一大街上碰到的男子相携出游的,“问水都江堰,拜道青城山。高公子往青城山一行,道长真人们自有妙语连珠。”
光天化日在大街上,碰到了,谢寒梅会随意说几句,这已经是她做生意的人胆子大了。听闻在礼法森严的江南,未婚姑娘是不能和男子说话的。
谢寒梅不理会高公子一行,自顾自排队去了。
高公子站在原地,合拢手中折扇,一下一下敲击在掌心,“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话朗朗上口,倒是有些学问。怪不得前辈大家总爱携名妓游山玩水,有一读书习字的解语花在身旁,当真是趣味无穷。”
高公子喃喃自语,他这话倒没有贬低谢寒梅的意思。只是这年头,读书习字的女子除了高门大户贵女之外,就是名妓了。很显然,一般男子能接触的富有文采的女子,只能是名妓。
谢寒梅交了水费,又买了四色表礼,匆匆往李吏员家中而去。
李家娘子还奇怪呢,这不年不节的,怎么突然上门了。
谢寒梅奉上表礼,笑道:“端午将至,恶月不登门,先给您奉上端午表礼,万望您别嫌弃。”
“太客气了,还有许久才过节呢,难为你想得周到。”
“您夸得我无地自容,那日回去,才知姑姑住在府上,瞧我这没脑子的,居然忘了探望姑姑。今日且来补上,还请您帮我在姑姑面前多说两句好话,不要怪我失礼才好。”谢寒梅顺势把话题转到了李家寡居在娘家的女儿身上。
这个女儿也是李家娘子的心病了,谢寒梅是女子倒也无妨,遂叫丫鬟去请了女儿过来,介绍她和谢寒梅认识。
谢寒梅礼节周到,又奉了一份礼给李姑姑,陪着寒暄。
多说几句,李家娘子就看出来了,谢寒梅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专程找自家女儿来了。李家娘子借口处理家事,把待客的厅堂让给两人。过了许久,李家娘子回来,客人已经送走,这才问道:“谢家小姑娘找你作甚?”
李姑姑捏捏衣角,沉吟片刻才道:“她想请我去她的铺子上做工。”
李家娘子皱眉,“家里还养得起你,怎么去外头下苦力,不成,不成。这谢家小姑娘,当真是没有成算,以往瞧着知礼,怎么这么冒失。”
李家娘子抱怨了几句,见女儿垂着头不说话,眉头皱得更紧,“你不会想去吧?”
李姑姑连忙摇头,嘴上却道:“我日日白吃白住,家里也不宽裕,若是我能有个进项,也好贴补家里。”
“家里不用你贴补!”李家娘子斩钉截铁,“你兄弟还有一份差事,你爹也还能动弹,哪里就到了要女眷出头卖脸的地步。”
男人不能养家糊口,才会让女人出面。女人出门做工,那是男人无能。谢家是没办法,家里只有一个独女,讲究不起来。他们家可是正儿八经城里人,怎么能让女儿出门做工。
李姑姑笑道;“我也是这样和谢姑娘说的。只是她说,并不用我出面招揽客人,只是在后院做个总揽。她那铺子如今名声越来越大,也找几个乡人大娘帮着拾掇,只是人一多,管起来就难,她请我去做个管事的。”
“这还差不多。要是让你去洗菜做饭,那不是折辱你吗?不过,咱家也没有让女儿去铺子上做掌柜的道理。”李家娘子摆摆手,心里还有气,“真是——怪不得不敢大节下登门呢!”
谢寒梅接到了李姑姑婉拒的消息,并不沮丧,现在朵儿姐还能支撑。最多多请几个妇人,让她们慢慢接手杂活,让朵儿姐做个总揽。只要李姑姑还出入当铺,总有一天这份差事会打动她。
谢寒梅安排好依江春事宜,就往家里赶。
如今家里的茶叶还堆积着,也快过端午了,她要回去想想办法。
谢寒梅家在丈人峰脚下,大大的院子里摆满了簸箕,上面全是茶叶,屋里传来阵阵制茶的香气,路过行人都愿意来院子里讨杯水喝。
为此,谢寒梅说动父母在前院单辟了个小院子,放上几套看着高档的茶具,又把自家制的茶叶分门别类摆在竹制的博古架上,一个院子都是竹制家具,别问,问就是竹子清雅。
果然,来拜山的行人路过,闻到茶香,总愿意扣门问一问,进了这间小茶室,白水是免费的,茶水适当收个几文钱,茶叶也是要卖的。家里茶叶慢慢有的销路,量虽不大,胜在细水长流。
这日,谢寒梅正领着家里几个帮工收拾茶室,又听外头有行人扣门,问能否进来讨被水喝。
等仆妇把人领进门,见到正要转到后面去的谢寒梅,惊喜道:“这位姑娘,又见面了。”
谢寒梅回头,看到是上次有一面之缘的公子,他身边还跟着三人,其中一个她也认识,董秀才。
谢寒梅回身福礼招呼,“高公子。”
“这也是姑娘家的产业?怪道呢!远远就闻到一股清幽茶香,不知高某可有福气,能尝尝这茶。”高公子兴致勃勃。
“乡下野茶,恐入不得公子尊口。这里有山上汲来的清泉水,有烧开的,也有刚运下山的,公子不妨尝尝。”谢寒梅谦虚,看人家这衣着打扮,就不是这山野小店招呼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