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人是贪心的
因为离得远,只能隐约听到几声。
这是咋了?又有人被欺负了?
但青石村如今已经被县衙查办,不少人都入了狱,听说人多地牢里都快放不下了,以后他们再也不敢来找事。
沈清棠站在高处朝下瞭,不少人都往河边走,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
沈清棠没管,回家吃饭。
傍晚吃过饭,张秀兰来串门,就跟沈清棠说了这事。
“白天的事情你瞧见没?”
“啥事?”
“唉,从村西望里走,北边坡上的那户姓王,他家老爷子没了。”
王家老爷子?好像有点印象,上次出去的时候碰着,还跟她打了招呼。
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头,身子骨硬朗着呢,怎么就没了?
“王家穷,大儿子腿瘸了,二儿子还小,家里现在的日子都靠王老汉一个人撑着,如今家里有了儿媳妇有了孙子,等着吃饭的嘴多了,前些日子,王老汉上山又不小心摔断了腿,家里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王老汉之前就说五十了,又受了伤,人老了干不动了,活着也是浪费粮食,还不如早点埋进土里省事,这不,为了给孙子儿子省口粮,竟然...竟然去投河。”
昨晚就没回家,今儿早上才被人在河边发现。
村里的河淹死了人?
那河虽说挺宽,但那个深度,也不至于淹死人呐。
“不是在河里淹死的,是在河边挖了一个坑,引了水,一头栽进去淹死的。”
这种死法,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啊?
“这几日王老汉拿着铁锹天天晚上出去,家里人不让,就生气,没办法,只能由着去,一开始还有人跟着,时间久了也就没当回事,谁想到,就出了事,唉,真是造孽啊。”
“村子里不是不缺吃的吗?怎么还会为了一口粮食就去寻死?”
“确实饿不着肚子,但也是能省一点是一点,家家户户的地收成都不好,王家的地去年就没长多少粮食,今年的庄稼苗长得更是稀疏,再这么下去......”
“不是说这几年雨水也充足吗?为何地里不长粮食?”
张秀兰摇摇头,虽说她是种地出来的,但她也不是很懂,反正就是年复一年的种地,年年种那些,可不知怎的,庄稼就是不长。
村里人就靠这几亩地活着,要是地里不长庄稼,那就真的完了,所以王老头才走了绝路。
两人又聊了一会,张秀兰就回去了。
第二天去镇上的时候,就发现了不一样,来买豆芽的明显少了。
那个卖馒头的青年告诉他们,集市上有别人在卖豆芽了。
沈清棠和张秀兰互相看了一眼,也没有惊讶,这是迟早的事情。
绿豆芽还好,这黄豆芽上明晃晃的一颗颗黄豆,看不出来才怪。
知道是用什么做的,自然就会去研究,这一研究不就知道了吗?
不过已经比她们预想的晚了一些,半个月,镇上才出现其他卖豆芽的。
这半个月她们已经挣得差不多了,后面几天甚至都将周叔家的牛车包了,几乎每天每人两筐豆芽,这半个月,两人各自挣了差不多六百文钱,快一两银子了。
如今张秀兰手里也有一两银子了。
那可是一两银子啊,要是穷人家,一两银子能娶个媳妇儿了。
但是一想到之后挣不了钱了,就开始担忧。
人是贪心的。
以前她一个子儿都挣不来的时候,每日哪怕是几文钱呢,也是好的。
如今每日都几十文钱地挣,突然没了,心里就不得劲儿。
“春丫,那咱们以后咋办?”
“等镇上卖豆芽的越来越多,咱们就不做这个生意了。”
张秀兰的心往下沉了沉,这帮天杀的,想挣钱不会自己想办法?非得跟她们抢?
但转念一想,谁不是这样?
大家日子都不容易,要是知道有啥买卖这么容易,她也这么干。
沈清棠知道张秀兰担心,笑道:“嫂子放心吧,这买卖我本来也没打算长久做,以后再想办法就是。”
张秀兰还是愁眉苦脸,一想到往后不能挣钱了,这心里就难受。
“嫂子放心吧,咱们以后肯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
文康回来了。
“怎么样?”沈清棠忙问。
“那两人找了一家客店,住了两日,但是第三日出了门就再也没回来,我问了客店的老板,说那两人退了房,要离开白云镇,我在镇上转悠了两天,再也没见过这两个人,应该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