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故人
张秀兰手里的银子已经不少了,就准备带着于明胜去治腿。
将家里安顿好,张秀兰头一天与周叔打好了招呼,沈清棠也跟着一起去,准备去看看衣裳和生活用品。
家里自从上次遭灾之后就没买什么东西,大部分都是从村里找得现成的,就连现在用的锅碗瓢盆,都是上次受灾时藏起来没被大雨带走的,上面要么缺了口,要么就开了裂,快不能用了。
他们三个人加起来都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就连她身上穿的,都是左一块补丁右一块的补丁,两个袖子都是另外接上去的。
他们刚来时的衣服早就磨破,现在身上穿的,都是小雀东拼西凑缝起来的。
如今趁着天气还暖和,顺便去看看棉花,这个时节,应该比冬天便宜一些。
三人上了牛车,周叔高高兴兴地赶车出了村子。
“去看腿好啊,等明胜的腿好了,以后就能干活挣钱,日子就能好起来了。”周叔笑呵呵道。
于明胜的腿已经有些日子,以前家里穷治不起,后来有了银子,于明胜说就算把家里的银子花光都不一定能治好,何必浪费钱,说什么都不去。
这回有了沈清棠借的,手头上的银子就有十几两,张秀兰说什么都要去。
于明胜拗不过,只能由着她。
“也是去看看,能不能治得好,也看他的命了。”
毕竟好几个月,好不好的也说不定。
路上比之前更颠簸,走了两个时辰,终于到了县城门口。
县里已经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店铺林立,人潮涌动,百姓的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笑颜。
张秀兰和于明胜去了医馆,沈清棠准备先去成衣铺子一趟。
镇上的成衣铺子样式单调,沈清棠倒是也不需要买得多复杂,太好的也不适合在村子里穿。
不过县城的成衣铺子选择多一些,多少能挑一挑。
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兴冲冲地进了铺子,刚迈进去一只脚,就被店中的伙计给拦了下来。
“哎~我们这是成衣铺子,不是酒楼,没有吃的给你。”
......
低头看了一眼身上的衣服,好吧,确实像。
但哪个叫花子有心思来买衣裳?
“我是来买衣裳的,不是来要饭的。”
那伙计上下打量她一眼,咋看都不像是能付得起钱的,他可不敢将人放进来。
“我真的是来买衣裳的,你店里的东西我又抢不走,看看也不行?”
伙计一看她一个小姑娘,倒是也没那么防备,只提醒:“铺子里的东西买不起你可不能碰啊,万一弄脏了你得赔。”说着,不情不愿地让了道。
一进去,她这一身装扮就引来了不少关注。
铺子里面看衣裳的都是穿着得体的姑娘妇人们,像她这样的,确实也是头一次见。
甚至有几个见她进来,赶紧往远躲了躲。
沈清棠就当没看见,在铺子里看了看,上面的标价真是让人望尘莫及。
这是镶了金还是带了银?一件棉衣竟然要三两银子,直接去抢得了。
关键是这棉衣的颜色老气不说,样式还不好看。
皱着眉看了多久,那伙计就站在身后盯了她多久,生怕她将铺子里的衣裳弄脏了。
沈清棠撇撇嘴,转身就要走,伙计嗤笑一声,一副果然买不起的模样。
不是棉衣买不起,而是买布更有性价比。
反正县里也有卖棉花的,再买些布,回去自己做不是更好?
从成衣铺子出来去了布行,选了半匹颜色淡的柔软的料子,到时做寝衣和小衣,又选了半匹桃红色、半匹褐色和一匹灰蓝色的普通布料,到时候回去做棉衣,最后又买了一匹麻布,一共是六百五十文钱。
布行伙计的态度比成衣铺子的那个好多了,非常耐心地给她解答了问题,将布给她包好。
这些布听着半匹一匹的不多,其实还怪沉的。
从铺子里出来的时候,迎面进来一个年轻公子,瞧着打扮很是贵气,倒不像县里的人呢。
沈清棠手里的布突然一个没拿稳,从手里掉了下去,那年轻男子正好与她擦肩而过,条件反射帮她扶了一把。
将东西拿好,沈清棠道了一声谢:“多谢。”
年轻男子抬头看向她的脸,愣怔一瞬,沈清棠笑了笑便转身出了门。
那年轻男子一直盯着她的背影看,身后的小厮疑惑:“公子,您看什么呢?”
年轻男子若有所思,总觉得刚才那人有点熟悉。
从布行出来,沈清棠先将东西放回牛车上,又返回去买棉花。
大夏已经能买到棉花,就是贵得很。
普通百姓只能用杨絮或者茅草填进被子或者衣服里御寒。
沈清棠对比了两三家,选了最便宜的,虽然棉花质量不算多好,但那也是棉花,能御寒,反正到了冬天他们也很少出门,差不多也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