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出征准格尔 - 如懿传里的皇子 - 杨梅酒中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如懿传里的皇子 >

第61章出征准格尔

同年,达瓦齐联合阿睦尔撒纳在准格尔发动叛乱,驻守此地的前线将领班第兵败自杀。

消息传到京城后,朝廷上下一片哗然,针对这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皇上,出兵之事还需慎重啊!”一位头发花白、面容严肃的大臣率先站出来说道。

紧接着就有其他人跟着附和。

“是啊,皇上您想想看,当年圣祖时期,三次出征准格尔那可是耗费了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勉强平定下来。虽说世宗时期国家经济稍有恢复,但近年来每年全国各地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天灾侵袭,百姓们本就生活艰难,如果此时贸然出兵,只怕会给大清和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呐。”

“是啊,而且皇上,准格尔新可汗达瓦齐并没有对大清有进攻的打算,只不过要求娶恒媞长公主,实在不行,达瓦齐也愿意退一步,恒娖公主也是可以。”有人提议道。

这个提议同样也有人附和。

“臣赞成!”

如果可以用一个女子就能平息战乱,而不用劳民伤财的话,他们也可以继续过着他们安逸的生活,继续纸醉金迷,所以能拖一天是一天。

而朝中也有人选择反对他们,和准格尔国开战的。

弘昼反驳,“哦?我泱泱大清难不成还怕他一个小小准格尔不成,圣祖时期,大清初定,就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难道大清发展到了现在反而就要退缩了吗?这让我大清的颜面何在!!!”

主战派有了带头人说话也立刻纷纷议论了起来。

永璜力挺弘昼,“奴才赞成和亲王所说,达瓦齐野心勃勃,一个敢通过联合他人政变上位的人,谁能确保他没有这一份野心,难道娶了公主?就不会进攻大清了吗?当年噶尔丹不也在战败中与圣祖约定不会在侵犯大清边疆,可后来呢?圣祖二征,三征,直到噶尔丹死去,此事才到此为止。”

永琏也附和,“奴才也赞成,回望前朝,靠着公主和亲获得的和平又有多少是能长久的?与其牺牲公主还不如打出我大清的国威,重现当年八旗男儿的雄风。”

有大臣反驳,“可臣所说的也是事实,出兵确实需要三思,和亲是最好的办法!”

说着两方人就吵起来了。

弘昼气不过又想动手了,拎着一个大臣的衣领子,就在拳头要落到那个大臣的脸上的时候,他的手被拉住了。

同时也有一个声音制止住了他。

“和亲王!”乾隆呵斥了他,殴打大臣这种恶劣的事情发生一次就够了,他竟然还想来第二次,真以为自己每次都能保下他吗,下次再有这种事,一定要让他挨一顿板子。

弘昼被皇帝呵斥的默默的把手收回去,同时对永璜的道了声谢,还好永璜及时拉住了他,不然乾隆就不只是呵斥那么简单了,多少事后也要罚点年俸。

他们的话也听的差不多了,是时候该由他这个皇帝发表几句话。

“朕深知诸位爱卿皆是一心为我大清之昌盛而殚精竭虑,今日朝上所议之事,双方所言都各有其道理。一方心系大部分黎民百姓之生计,此乃重中之重,出兵征战,确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而另一方则着眼于维护我大清龙威以及边疆子民之安危。若我大清一味地妥协退让,那准噶尔必然视我等如软弱可欺之辈,进而得寸进尺,步步紧逼。至于和亲之举,虽或能解一时之急,但终究非长远之计。”

殿内众臣皆屏息凝神,竖起双耳,静候乾隆陛下接下来的圣谕。只因圣上这番话的意思,显然表明双方的观点都有转圜之余地。

“只是你们刚才所为实属不是一个朝臣该有的风度,特别是和亲王,朕希望你们像大宋的王安石跟司马光一样,即使政见不同也能和平相处。至于准格尔一事,你们说的也对,至圣主时期就开始了,但到了皇考时期都没有能成功让他们臣服,叛乱一直不断,而经过皇考时期的治理,大清现在国富民强,朕一向崇拜皇祖,立志要做皇祖这样的人,自然是要完成他当年未完成的遗愿。”

意思就是主战了。

主战的大臣嘴都要笑烂了,皇上支持他们了。

武将则在心里更加高兴地想:战功!家族荣耀!!个人爵位!!!

主和的大臣还想要挣扎,“可……”

话还没有说出口,就被乾隆给打断了。

“你们是对朕的决定有什么不满?朕立志要做盛世之君,自然要保障大清边疆的安定,准格尔屡次进犯边疆,你们可以忍,朕也不能忍,而且朕也舍不得让自己的妹妹在那种地方受苦!”

有不少大臣在心里蛐蛐他,也不知道当时是谁把长公主嫁过去的,还把恒娖公主也嫁过去了。

乾隆为了反驳他们,可以达到开战的目的,都开始胡编乱造瞎说了。

主战派立刻附和,“皇上圣明!!”

乾隆力排众议,要对准格尔宣战,现在大清国富民强,火铳也已经更新换代,八旗子弟也重现当年雄风,现在对付准格尔还不是手到擒来,再加上达瓦齐不得人心人,也不过问政事,人还心狠手辣。

趁现在准格尔还没有完全平定下来,出兵是最好的时机。

所以,乾隆以雷霆手段出击,很快就把这件事情给敲定了下来。

任命兆惠为北定大将军,定郡王永璜为副将。

任命傅恒为西宁大将军,宁郡王永琏为副将。

任命允禄为双齐大将军,皇三子永璋为副将。

这样就安排好了,由满族武将,当朝外戚以及皇室宗亲组合的军队形成三角包抄之势,乾隆势必要把准噶尔灭掉。

而每一支军队都有了一个皇子,这就是乾隆对儿子的考验,也是想给儿子身上加点实打实的功绩,他已经盘算好了,等准格尔战乱平定就给他们升爵,永璋赐爵位。

至于现在刚上朝不久的永珹和永琪,就让他们在朝中先历练吧,这次战争就不让他们去了。

乾隆安排的也很美好,其他人也看得出乾隆的想法。

皇子去了战场肯定是要好好保护的,不是谁都能像圣祖的长子一样,愿意亲自上阵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