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神秘赐询 - 古代之败家儿子 - 鸡蛋羹鸡蛋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97章神秘赐询

在弘治皇帝的暖阁中,萧敬的面容紧绷,额间隐约可见细密的汗珠,宛如秋日薄雾,在静谧的宫室中轻轻飘散。

他,是弘治皇帝身边的老臣,见证过皇帝的青涩岁月,深知皇上的喜怒哀乐,更懂得如何揣摩圣意。

弘治皇帝对张皇后宠爱备至,后宫之中,独此一人,宠爱之深,令人羡慕。

然而,即便是暖阁之中,皇帝也鲜少提及朝政,更别提在坤宁宫,面对妻子和爱女,他总是小心翼翼,避谈朝事。

但今儿个,皇帝竟特意将他召至坤宁宫,急切地询问起那神秘的“土豆”,这理由,只怕只有一个——土豆,竟成了重中之重。

可这土豆,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它,是能食用的作物吗?

东厂这几日,可谓是风声鹤唳,自锦州事发后,便全力以赴,追踪鞑靼人的踪迹,严密监视关外动态。

毕竟,在锦州那儿的挫败,已经让东厂上下铭记在心,誓要将这“坑”填平,此次必探个水落石出。

然而,这土豆又从何而来?

萧敬心中困惑,不知如何作答。他不敢妄加揣测,生怕触怒天威,只得选择沉默。

“你不识得?”弘治皇帝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探究。

萧敬沉默了许久,终是忍不住嘶哑着嗓子,恭敬地答道:“奴婢……万死!”

这些日子,他过得如履薄冰,皇帝的提问越来越犀利,每一个问题都如同一把利剑,直指东厂。即便东厂无孔不入,探查之事也非易事,何况,即便倾尽全力,也未必能有所收获。

弘治皇帝轻叹一声,挥手道:“去探一探,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萧敬如释重负,却又不禁忧心忡忡,心中疑惑:这土豆究竟与辽东、鞑靼人有何关联?他犹豫再三,还是厚着脸皮问道:“还请陛下明示,这土豆是辽东之物,还是鞑靼人的特产……”

弘治皇帝闻言,无奈地叹了口气,看着萧敬的窘态,既不欲苛责,又对东厂的失策感到失望,只得道:“太子,林蒙。”

又是林蒙?

萧敬心中暗叫苦,为何每次都是这个“坑”?

他强挤出一丝笑容,勉强答道:“奴婢明白了,奴婢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说完,他擦去额上的汗珠,心中暗道:这“天坑”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萧敬退去之后,朱秀荣还恋恋不舍地想要薯条,张皇后却语重心长地劝道:“秀荣,女孩子家家的,夜里不可贪嘴,早些休息,你的身子要紧。”

“儿臣……告退。”朱秀荣望着父皇和母后,端庄地行了一礼,优雅地转身离去。

弘治皇帝看着女儿的背影,不禁笑了:“她是孩子嘛,偶尔贪嘴也是人之常情,你对她太过严苛了。”

张皇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深思,却装作若无其事。

弘治皇帝轻咳一声,宫室中再次陷入一片宁静。

张皇后轻拂开缭绕心头的迷雾,眼角眉梢却不禁泛起了一抹柔和的波光,弘治皇帝见状,不禁关切地问道:“爱妃,可是心事重重?”

张皇后浅笑盈盈,仿佛春风拂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轻声道:“陛下过虑了,臣妾心中一片澄明,并无挂碍。”

弘治皇帝轻轻点头,眼神中流露出几分释然。

………………

欧阳志如归燕归巢,终于踏回了京城的土地。

这位风华正茂的翰林修撰一踏入都城,便立刻受到了弘治皇帝的亲自接见。弘治皇帝在暖阁中,如老友般耐心地等待着这位历经风雨归来的英雄,对欧阳志的归来,他充满了期待。

欧阳志面容略显疲惫,长途跋涉归来,连洗漱都顾不上,便先到礼部履行了职责,随后,礼部便将他引到了皇宫。

欧阳志步履沉稳,不紧不慢地踏入暖阁,行了一礼,举止间透着一股从容不迫。

弘治皇帝细细端详着欧阳志,只见他依旧保持着那份沉稳,即便是立下赫赫战功,也未见丝毫得意之色,这样的品质,真是难得的君子之风。

弘治皇帝心中感慨万分,脸上露出了一抹温和的笑容,说道:“欧阳爱卿,免礼,平身,赐坐。”

翰林修撰,虽是六品之尊,但在皇帝面前,也不过是尘埃一粒,能直接赐坐,足见其尊宠无匹。

欧阳志从容起身,欠身一礼,安然落座。

然而,他的面容依旧保持着那份沉静,仿佛一汪深潭,波澜不惊。

弘治皇帝心中暗自欣慰,这定力,真是难得。

弘治皇帝依旧带着微笑,说道:“爱卿此番辽东之行,保全十万生灵,捷报频传,朕与朝臣无不为之振奋。胡贼被诛七千,锦州之役,朕已了如指掌,此乃卿之大功。”

欧阳志沉默片刻,态度谦逊地说道:“臣不敢妄自尊大。”

好一个沉静如水……

若换作是那位林蒙,恐怕早已洋洋得意,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这位恩师,竟然培育出了如此品行的弟子,真是奇哉怪也。

弘治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心中暗自庆幸,有这样的大臣,正是朕之幸事。

“爱卿不必过谦。”他微微顿了顿,眼神中带着几分考究,“卿对辽东之事,有何高见?”

他似乎在等待着欧阳志的独到见解。

欧阳志并未急于回应,而弘治皇帝也并不催促,他喜欢这种深思熟虑的言谈,不,何止是喜欢,简直是痴迷。

那些说话不过大脑,随心所欲的人,在他看来,简直不堪一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