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让天下人评评理
在网络没有兴起的年代,主流媒体传播的最大载体是什么?
答案,当然是报纸。
在1997年,看报纸还是许多人的习惯。
这年头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报摊报亭,到处都能买到报纸。
只要五毛钱,就能买一份报纸,知尽天下事。
新的一天,家住庐桥区的孙大爷,习惯性的买了一份报纸,坐在自家门前看了起来。
作为老庐江人,他最常看的,自然是庐江日报了。
按照惯例,报纸的头版,刊登的都是国家大事,内容和新闻联播高度重合。
孙大爷习惯性的越过了头版,翻到了下一版面......他一个小市民,犯不着关心那些天下大事......
看到第二版的第一篇文章,孙大爷愣了一下,只见这里刊登了一篇名为《一个中学生的自白》的文章。这不由引起了孙大爷的好奇心,他不明白,一个中学生有什么可以登报的地方。
在好奇心的去世下,孙大爷读了起来。
文章的内容,以一个中学生的口吻,详细叙述了一件事:一个因为家庭原因,导致经常迟到的学生,被老师长期体罚以及言辞上的不尊重,另一位同学觉得老师的做法有些不妥,要求老师道歉......结果这位为同学出头的学生,直接被学校开除......
这篇文章的作者,以极其朴素平和的笔法,叙述的事情的经过。
文章中几乎不加任何修饰,诣在让读者不带任何倾向的弄清楚事件始末。
作者在末尾坦言,写下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来评评理,到底是老师的做法欠妥,还是学生在胡搅蛮缠。
看完文章之后,孙大爷不由陷入了深思。
他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不带任何倾向,因此抱着公平公正的心态来评判这件事。
孙大爷在心中总结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那位经常迟到的同学,是因为家庭原因,无法规避迟到这件事;
其次,作为老师,为人师表,当学生犯了错的时候,应该想办法去帮助改正,而不是一味责罚,更不应该有言语上的侮辱;
再次,那位敢于为了同学和老师对着干的学生,他的行为是对是错?如果是对的,老师应不应该向学生道歉?如果他的行为是错的,够不够得上被开除?
在最后一个问题上,孙大爷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但从内心角度,他偏向于支持文章中涉及的两位学生。
在文章的最后,还有报社征集市民看法的留言,所有人都可以写信给报社,就这件事提出自己的看法。
孙大爷没有兴趣给报社写信,于他而言,这件事也就是看个热闹而已。
正当他打算换个版面,继续看报纸的时候,突然扫眼看到,有一人骑着自行车正从远处过来。看到那个人,孙大爷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高声叫道:“跃进,跃进,等一等,先别走。”
骑车的人叫王跃进,听到孙大爷的呼唤,他用脚蹬住了自行车的前轮轮胎,自行车的速度降了下来......老式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当手刹坏掉后,可以用这种“脚刹”的方式来刹车,但是有点废鞋底儿。
停下来后,王跃进问道:“孙叔,有事儿?”
孙大爷问:“听说小军儿被老师打了,现在怎么样了?”
王跃进一脸忧色地道:“还在医院,已经做了手术,但还没有脱离危险期。”
孙大爷又问:“学校怎么说?”
王跃进回答:“还是那样,说老师管教学生,天经地义......”
孙大爷把手中的报纸递了过去,说道:“你看看这篇文章,里面有个学生......你要是感兴趣,不妨写信给报社,把小军儿的事情说一说,说不定也能上报纸。”
王跃进接过报纸,认真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他像是受到了启发,拍着脑袋说:“哎呀,我怎么没想到通过报纸给小军讨回公道......孙叔,谢谢您啊,我马上回去给报社写信......算了,我那两下子写不清楚,干脆去报社一趟吧。”
把报纸还给孙大爷,道了谢后,王跃进飞快的骑车离去。
这里面也有个故事......
前几天,王跃进正在厂里上班,突然接到通知,说他儿子王军在学校出事了。
王跃进二话不说,就赶往学校。
他到的时候,王军已经被送去了医院,于是王跃进又匆匆忙忙赶往医院。
到了医院,问过医生后,他大吃一惊:自己的儿子,竟然被打碎了头骨,需要赶紧做手术!
王跃进不知道儿子在学校犯了什么错,竟然被打成这样!
处理好医院的事情后,他回到学校了解情况。
这也是个讲理的人,他没有第一时间去闹事,而是找到儿子的同班同学,询问儿子被打的原因。
了解了原因后,王跃进觉得很荒诞。
原来他儿子王军并没有犯多大的错,只是在写作文的时候,用了不恰当的比喻描述了老师的外貌:“我的语文老师,长得像一头黑熊......”
讲真......王军的语文老师,长得五大三粗,面容黝黑,不用化妆,就能去演西游记里偷袈裟的黑熊精......
王军这样写作文的后果也很严重:他被愤怒的语文老师拿着教学用的大三角板狠狠地朝头上敲了几下,当时就血流了一地,倒地不醒。一开始老师还说他是装的,直到一节课上完才把他送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