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一个悲伤的故事
伍春梅很快醒悟过来,自己是上了杨禹的当,那三个学生完全是被自己给吓得说不出话了。
这让伍老师更加怒火中烧!
对那三个学生代表,也怒其不争!
在她看来,自己又没把你们怎么样,你们怕成这样干啥?
是!
我平时对学生是严厉了一点!
但不也是为了你们好吗!
严师出高徒......这是自古以来的真理!
伍春梅黑着脸生闷气,整个直播间的氛围变得有点压抑。
为了扭转氛围,主持人刘莹连忙转换话题:“杨禹同学,你在‘一个中学生的自白’中,写了一个经常迟到的女同学,可以说一说那位女同学,是什么原因才经常迟到吗?”
杨禹沉默几秒钟,这才开口道:“原本这件事,涉及我那位同学的家庭隐私,所以我一直没对人说起过。不过在来之前,我专门找到那位同学,征得了她的同意,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说一说‘十八晚’的故事......”
“我的那位同学,她姓秦。秦同学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她十岁之前......”
杨禹没有故意煽情,而是低沉而舒缓的语调,平铺直叙,讲述着一个充满悲伤的故事,让人不知不觉间,沉浸在这个故事里。
他讲起了秦文秀的家庭悲剧:父亲离世、母亲离家、奶奶残疾、弟弟年幼......这种种的不幸,都集中在一个家庭中,最后所有负担,都落在了一个当时年仅十岁的小女孩身上。
小女孩没有被这成年人都无法承受的遭遇打倒,而是勇敢地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
生活再艰难,她从未放弃!
她每天都要早早起床,给奶奶和弟弟做饭,然后自己来不及吃饭,就得把奶奶前一天做的手工活,送去几公里外的工厂里,再拿回材料送回家给奶奶做活......这是他们一家生活的来源,一天都不能耽搁。然后她还要送弟弟去学校......
当她忙完家里的一切,自己来到学校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就会迟到。
小姑娘性子很要强,从来没把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别人说过......以至于就连老师都不明真相,总是因为上课迟到而责罚她。
久而久之,小姑娘落了个“三晚”的绰号。
后来这个绰号,因为“三碗不过岗”这个梗,被同学们升级成了“十八晚”。
于是“十八晚”这个绰号,就一直伴随着她,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
被同学嘲笑、孤立、乃至嫌弃,以及被老师不理解、不原谅、乃至惩罚,使她的内心受到了莫大的创伤,然而她从来没有辩解过,也没有向任何人倾述过......
“她就像一只孤独的雨燕,勇敢的在暴风雨中负隅拼搏!”
杨禹的故事戛然而止。
................
直播间里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抽泣的声音响起,是主持人刘莹,被故事所感动,忍不住流下泪来。
张一曼擦了擦眼角的泪痕,轻叹一声,道:“杨禹同学,回头带我去见见那个孩子。”
就在这时,一个冰冷不带感情的声音响起:“杨禹,你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是伍春梅!
她的表情依然坚硬如铁,语气依然冰冷如风。
杨禹淡淡地瞥了伍春梅一样,没有回答。
他是懒得回答。
这种事一查就能得知真相,他得多么脑残,才会在当着无数观众的面去撒这个一捅就破的谎言。
伍春梅的这句话就像质疑,让张一曼和吴春光两位老师代表都皱起了眉头,觉得这位伍老师真是不近人情了。
张一曼甚至列了列身子,想要离伍春梅远一点。
只听伍春梅继续道:“据我所知,国家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都有补助金,如你所说属实,那位秦同学应该得到补助金才对,不至于生活得如此艰难!”
杨禹深深地看了一眼伍春梅,和她的目光对视在了一起。
从对方的眼睛中,杨禹却没有看出一丝质疑,也没有看出之前的那种冰冷寒意。
在这一瞬间,杨禹明白了。
伍春梅刚才的询问,并非是在质疑自己编造故事,而是在点醒着某件事。
只是,这位伍老师,她一贯只有一种表情,也只有一种语气,哪怕是在表达关怀的时候,也是在用一种苛刻和严厉的方式。
杨禹突然明白了这位号称“学生克星”的老师。
她的出发点,或许如她说的那样:一切都为了学生好。
她看到不上进、不努力、顽皮、离经叛道的学生,完全不能容忍,只想强行将之矫正过来。
她看到听话的、上进的、学习好的学生,只会对他们要求更高,使其更加出色。
她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永远以最严格、最严厉、最苛刻的态度,去要求学生。
这一切,在她看来,都是为了学生好!
从这短暂的目光接触中,杨禹已经理解了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