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流年
浮生流年
不过不急,她才三十七,登基至今还不满二十年,永康帝那样长久沉迷于酒色的人都能掌天下三十年,难道她还会不如他活得久?
有些事,要慢慢来。
眼下难得偷了半月闲,她该好好休息才是。
珍珠的手还是那么巧,繁琐的发髻几下就盘好了,搭配挑好的步摇首饰,与额间精美的发髻,愈发显得她明艳动人。
望着镜中彻底褪去青涩,因常年身居高位,眉眼间满是意气,雍容华贵的女人,钟离婉满意地点点头,用过琉璃与御膳房精心准备的,分量不大却对身体有益的早膳后,她笑着吩咐:“让她们过来。”
琉璃与珍珠相视一笑,带着小宫人们开始忙活。
永乐殿外不大的正院被清扫一空,小安子带着一众内侍手脚麻利地搭了个高台。
在高台另一边,小庞子负责带人摆下看台,四周支起梁木,铺下北境送来的轻薄花帐,这玩意最是保暖隔寒,只消置上一盆火炉,帐内便能温暖如春。
再摆上一张紫檀木雕成的摇椅,铺上一层厚厚的软垫,往来的小宫人在一旁的桌上放了几种陛下最爱吃的零嘴。
等钟离婉出门,外头一切已然准备就绪。
她满意地坐上躺椅,珍珠即刻为她盖上厚厚的大氅,这就更不怕冷了。
惬意地抓来一把零嘴,边吃边示意开始。
小庞子一声令下,乐声响起,高台上的好戏便开始了。
“这是民间近一年来最火的武戏,听说本子就是上届的状元郎,张衡大人在外游历时写的,他起初只为换些盘缠继续游学,岂料这故事竟大红大紫了起来,如今那最初的戏班子知道了他是新科状元郎,以此为噱头又引来不少慕名而来的人,狠狠大赚了一笔。”
小庞子在一旁笑着解释。
张衡这个名字在她心里如蜻蜓点水般飞过,钟离婉轻轻“嗯”了一声,不见喜怒,只专心看戏。
见状小庞子也住了口,沏好热茶以后,给钟离婉倒了一杯,便走到另外一边专门给他们这些伺候的人准备的座上坐好,也跟着欣赏起了武戏。
能风靡大江南北的戏,要么大喜,要么大悲。
但适合大年初一看的,怎么都不能是悲。
这场由张衡执笔写下的戏,是以市井小人物“小宝”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从年幼到长大成人,在许多人的影响下,确认了自己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人生目标的故事。
少年热血难凉的主题永不过时。
何况他还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爆笑如雷的桥段,让观众看得捧腹大笑。
幼年时的小宝如所有孩童般天真烂漫,但也调皮捣蛋。
有一回,他受了其他孩子们的撺掇,偷了邻居家一根黄瓜,回到家中立刻被他奶奶逮了个现行。
“我老张家,除非饿死,否则绝不能出个偷人东西的小贼!”老妇人义正严辞。
“那奶奶,我都快饿死了才摘的,这样可以吗?”小家伙试图狡辩。
“要是你奶奶我快饿死了,你去偷来给我吃,那你是孝顺,可以。你要是自己快饿死了,就说明你手脚散漫,不肯做工干活,就不行!饿死你算了!”
台上饰演小宝祖母的妇人双手叉腰,说着听起来很蛮横霸道但实则有理有节的话。
身侧传来一同看戏的侍从们的笑声,他们显然都被这位有些礼貌和大义,但不多的老妇人逗笑了。
钟离婉却渐渐停了塞零嘴吃的动作,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眉眼愈发柔和。
小宝在又吵又闹但都对他极尽疼爱的家人们的陪伴下慢慢长大,这些有时候不靠谱甚至各有各的缺点的家人对他的影响无疑是正面的,但还不足以让他确信长大后,该做什么。
直到一次偶然,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真正的贵人。
一位外出狩猎的世家贵族之女。
受了伤后,等待家人来寻的期间,不得已留在张家。这位女子美丽动人又谈吐不俗,一眼看穿了小宝幼稚的伎俩,却不计前嫌地与他相处,甚至教他读书识字。
临走之前,女子给他留下一句话:“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才是天底下最划算的买卖。”
就是这样一句话,改变了一个乡下平民小子的一生。
那以后朝廷登基不久的女帝便设了义学,小家伙决心用功读书,报效家国,决定要凭一身努力学来的本事,向帝王兜售满腹之才。
最终的结局,自然是主人公张小宝通过科举,入了官途,此后一生都致力于做个为国为民,忠于君王的好官。
看完大结局,钟离婉就明白,这部戏能火,除了人物生动、笑料百出之外,还因为跟紧了实事。
张衡无疑是两届科举中考到最好成绩的平民学子。
状元郎,将一众世家倾力培养的新鲜血液都力压其下。
在他之前的那届,前来应考的平民学子,最好不过三十名开外。
不过他仍是做了官。
一介平民,一介布衣白身,成了有朝廷俸禄的官。
必然是一飞冲天。
当时坊间已重燃向学之心,各家各户都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严格,无数人都希望下一个跨越龙门者就是自家孩子。
张衡这部戏巧妙地迎合了这群人的愿望。
更别提后来他本人更是成为前无古人的第一位平民状元郎。
在这等身份加持下,也难怪这部戏越来越为人所知,受人追捧。甚至宫中司乐坊都学着排了这出戏,演给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