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泽天下 - 醒掌天下权 - 萧半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醒掌天下权 >

惠泽天下

惠泽天下

“十岁?”

汤法心算了一下,“九年,每月十文,一贯又八十文,单看也不算多。可陛下,人性贪婪逐利,若小民谎报又该如何?”

“所以。”钟离婉笑得像一只小狐狸:“所有孩子的父母长辈和家中其他人户籍都须完善,大越律规定,男子十岁成丁,通过量其资产,分做上中下三等,上等纳多,一男丁三百钱;中等次之,一丁二百五十钱;下等最末,一丁一百五十钱;”

“朕想下旨,将其改为上等一百五十钱,中等一百钱,下等五十钱;三年后,丁税不变,不过女子自十岁后,也要交一样的税。”

“再将十一税一的田税,改作十五税一,多多与民休息。”

“陛下仁德,很该如此。”汤法先是赞同十五税一的想法,但对丁税,还有其他考量。

“看似低了丁税,实则多了人头,于朝廷不算坏事,毕竟妇女在我大越并不占少数。可是向女子也招收丁税?是否,太不近人情了些?”

“孩童不分男女,每人每月都能得到十文钱。只要父母都有户籍作凭证,老实纳税就行了。”钟离婉继续说:“可既然得钱时不分男女,交钱时自然也得一样。”

“如此一来,想必也能减少家中孩子太多,一些父母随意将孩子丢弃、转送他人的事来,尤其是女孩。”

十文钱于他们这些权贵人家,自是不值一提,可于小民而言,仍是不少的,何况还是每月十文?不论他们是真养不活孩子,还是不愿意养,为了这每月十文,都得咬牙将孩子养在身边。等把孩子养到了十岁,寻常人家也该开始说亲了,想来也不会在那时将女孩再度丢弃。

汤法深以为然:“好事,大好事。一个孩子,一月就是十文,一直能领到孩子十岁止。想必他们都会争着抢着主动填报户籍。”

“其次便是朕想对老师说的重罚。”钟离婉旧事重提:“鞭刑不改,可一旦发生该户瞒报田地之事,便撤除补贴,让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旁人每月领钱,自己却什么都得不到,这不比十鞭子更疼?”

汤法大笑:“确实疼,疼啊!”

只是等笑完了,他又拧眉道:“可这笔钱,少说要三年多才会回本,眼下国库并不丰厚……”

“老师忘了?”钟离婉笑意盈盈:“前些日子,国库刚入了一大笔钱。”

汤法一愣,夏收刚刚开始,至少还要两个月才能见到夏税,哪来的钱?

钟离婉的笑意淡了些,却不是为了汤法的反应:“单是张家一族,不就为我大越送来了万万贯?”

汤法恍然大悟,看向钟离婉的目光,肃然起敬。

他站起身来,躬身一礼:“老臣,代万千百姓,谢过陛下隆恩!”

钟离婉坦然受了礼。

汤法虽是太师,她人前人后都尊其为‘老师’,给足了体面和尊荣。

可她并不希望两人就此混淆了君臣的位置。

等汤法行完了礼,她才笑着道:“朕此举也算慷他人之慨,老师不必如此。”

托张皇后杀伐果断的福,张家兄弟在宣政殿中提剑杀光了所有有资格与她争夺皇位的皇亲。

不但让她成为硕果仅存的皇嗣,不费吹灰之力地得了天下,从此高枕无忧外,还为她留下了一笔极其庞大的财富。

那些个郡王可都是皇族人,名下有极多的封地产业,从未交过一分税,经年累月下来,家产极其庞大。

如今他们身死,钟离婉为显仁厚,给他们的妻儿家室留下了一半银钱,剩余的,都按律收回,归了国库。

还有范阳张氏,也就是张皇后的娘家。

作为谋逆主使,又造了那样多的杀孽,简直罪无可恕。

除了她亲手放走的钟离初之外,全族上下,一个都没能逃脱,尽数被灭。

张家盘踞范阳多年,是昌盛了百年有余的大世族了,名下所有土地、铺子等产业,折算成现钱,再加上原有的金银珠宝、名家字画等物,总价值,能抵大越最盛时,三年国税还多。

千万贯都打不住,必须用万万贯才能计数。

张家的财富和一众皇亲的财产,加在一起,更是去岁大越税收的五倍有余!

这样一笔巨额财富,钟离婉还能决定是将其充入国库,又或是收入自己私库的。

可如今钟离婉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更是大方地将其拿出来,分给百姓。

这般的无私与大爱,令汤法深受触动,这才起身谢礼。

两人就此‘补贴’又商议了许多细节,定下诸多合理条件,力求让所有真正需要这笔银钱的百姓得益,也要避免让心怀不轨的人钻空子。

师徒俩直说到外头天都黑透了,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小黎和珍珠悄无声息地进来点起了宫灯,师徒俩也一无所觉。

等一份旨意的草稿完全拟好,汤法才搁了笔,拿起来,轻声念了一遍。

钟离婉一边喝茶润嗓,一边凝神静听。

“大概就是如此。”她道,说了一下午的话,嗓子都略有些哑了。“老师不如先带去给中书令和侍中一并看看,若无遗漏,朕后日便在殿上宣读明旨。到时,就不好再改了。”

汤法欣然同意。

虽然身为臣子,他也很享受钟离婉这种事事仰赖于他的做法,可他纯臣做惯了,比起位高权重,更看重自己在文人中独一无二的清名,并不愿被按上权臣的名头。

就是钟离婉不吩咐,他也会提出让其他人再看看此法,多方商议后再定下来的建议的。

“老臣还有一事。”临出门前,汤法又回过身来:“总听陛下说到那位乾坤大才,不知姓甚名谁,何不举荐到朝中来?如此大才,若不能用来安邦定国,当真可惜。”

说到这里,汤法就忍不住想起几个月前,在张家人手下做过事的周文。

他有幸与那年轻人打过一番交道。

看得出,那周文才华横溢,胸中自有乾坤。

果不其然,初涉官场不过月余的周文,不久便峥嵘初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