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恶人先告状
第四十七章:恶人先告状
“将案发现场保留存证,尸体带回殓尸房,进一步验尸同时其余人走访一下有没有目击证人。”陈正将手帕揣进怀里道。
县衙内,争相忙碌,李文轩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拉住一个人追问,在得知事情多始末原委之后。
他的嘴边露出一抹难以察觉的微笑,紧接着回到书房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财务报表,以及自己伪造的证据。
拿着这些伪证快步奔向堂上,找到陈正道:“大人,经过我详细的核查发现账目有误,出现很多不知名的款项,并且还有人检举告发县令陈勉收受贿赂。”
说着便把账本等全部交予陈正道:“还请大人明查!”
陈正接过账本,目光盯着义正言辞的李文轩,有一种下一秒就要打他的冲动。
“你说有人举报?那人何在,让他前来问话!”陈正冷冷的道
李文轩表现得异常沉稳,他冷静地回答:“实不相瞒,这些消息的确是从县令的小妾口中得知的。大人只需传讯她前来,一问便知真相。”
众人万万没想到,李文轩竟然如此狡猾,在关键时刻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了一个已死之人,并且还拿出了所谓的证据。
陈正愤怒地拍案而起,大声呵斥道:“放肆!李文轩,你难道不清楚那媚娘今天已经被人谋害?居然还敢用这样的借口推脱罪责,你可知道污蔑他人同样也要受到律法的惩处!”
李文轩慌忙跪地,连连叩首,满脸冤屈地解释道:“大人明察秋毫啊,小人真的对此一无所知,这些都是媚娘亲口告诉我的。”
“若非如此,你就是给小人十个胆子我也不敢污蔑一方县令。”
紧接着李文轩又说道:“小人愚昧,斗胆猜测是不是陈勉县令得知被媚娘说出了自己受贿的行径,一怒之下将其杀害。”
一语激起千层浪,这种猜测也是合情合理。李文轩作为师爷提供的账目证据确凿,又有小妾媚娘所说。
众人议论纷纷,堂上嘈杂声乱作一团,陈正当即下令,即刻升堂。
“威~武~”
随着一阵口号的喊出,陈正身着官服坐于堂上。
“来人呐,带嫌犯,陈勉”
“带嫌犯~”
...............
这时,两名衙役押着一个人走了进来,此人正是陈勉。他面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恐和绝望。
“大哥,我冤枉啊!我没有贪污!这都是有人陷害我!”陈勉一边被押进大堂,一边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冤屈。
陈正看着陈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拍了一下惊堂木,说道:“朝堂之上没有亲情,叫我大人!陈勉,你可知罪?”
陈勉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求饶道:“大人,小人真的是清白的,请大人明察啊!”
陈正面容平淡,道:“你还敢狡辩?看看这些证据,还有证人证言,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说着,他将李文轩提供的账目扔到了陈勉面前。
陈勉看到那些账目,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知道这些账目已经无法抵赖,但是他还是不甘心地说:“大人,这些账目虽然看起来有些问题,但是并不能证明我贪污啊!也许是其他人做的手脚呢?”
陈正摇了摇头,说:“你以为我不知道,我不会自己查吗?账目口说无凭,你说他是假要拿出证据。而且,你的小妾媚娘也已经承认了你贪污的事实,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陈勉听到媚娘这个名字,顿时瞪大了眼睛,他不敢相信自己最亲近的人竟然背叛了他。他喃喃自语道:“媚娘……她怎么会……?”
陈正见陈勉无话可说,便宣布道:“陈勉,你可知那媚娘已经在今日遇害?”
“什么?......媚娘她......她,死了!”陈勉不敢相信的瘫软在地,这下更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一个死人的证词,自己有没有证据如何澄清是清白之身
陈正再次拍了一下惊堂木,道:“本案疑点尚在,且那梅娘已经遇害无从得知真实性,至于这些账本账目,本官自会查明。”
“先将陈勉押入大牢,以等候审!”
陈勉听后,瘫倒在地,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就此毁了。
他绝望的看着自己的大哥,希望能还自己清白。
陈正看着离别时陈勉的神色,一股悲伤,无奈之感涌上心头,他深知自己的弟弟是被冤枉,但这时却拿不出任何证据来为他澄清事实。
“大人,有所发现。”慕容云海这时赶来道。
看到慕容云海的到来,陈正内心大喜,并未暴露在脸上,而是目光瞥了那一眼李文轩。
故意大声问道:“有什么发现,说来听听。”
见状慕容云海心领神会道:“大人,奉你的命令,属下暗中探查,果不其然那术士鬼无修的藏身之地已被我找到。”
李文轩听到二人的谈话眉头紧锁,他不知道怎么又冒出一个慕容云海,陈正身边的高手不就薛峰一个吗?
对于他们的谈话自己不得不信,从而试探性的问道:“大人,既然已经发现了歹徒,属下请命带队去剿灭他。”
“我们可没有说他是歹徒,你又怎么得知的?”陈正一脸无辜的发问。
李文轩发现自己被诈了一下,连忙辩解道:“是这样大人,能让你暗中派人去查的,小人斗胆猜测是罪大恶极之人,若是寻常人家大人也不会暗中探查。”
面对李文轩的临场应对能力,从容不迫的回答问题,陈正也不由得感叹一句道:“师爷,真的是很聪明一个人。”
“没错,此人确实是罪大恶极,穷凶极恶,我查他很久了。”
“难不成是那紫河车一案?”李文轩问道
“没错,师爷好记性。”
听到陈正的回答,李文轩装出正义凛然的模样,愤慨道:“世上竟然有如此极恶之人,死不足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