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大快人心
第二十八章:大快人心
陈正岂会给他们机会,直接打断了他们的话:“现如今,事情已经很明显了,王大人难道还想要包庇吗?”
“下官不敢。”王宗的脸色阴沉得可怕,转头狠狠地瞪着王奋,说道:“逆子!你竟然做出这样天理不容的事情来。我看你还是自求多福,好自为之吧!”
说完,王宗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望着王宗渐行渐远的背影,王奋如同一摊烂泥般瘫倒在地上。
其实并非王宗不想救他,只是根本无能为力。毕竟,这件事涉及到多条人命,如果真的要救他,恐怕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
与其为了救他而毁掉自己的前途,还不如就此割舍,虽然表面上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但谁知道背地里还有多少呢?
死一个就死一个吧,等到将来有机会的时候,再找陈正报仇雪恨。
“本官宣判,刘大、王奋二人狼狈为奸,残害无辜,罪不可赦,现决定对其处以死刑,于三日后斩首示众,并将其名下所有资产全部充公以救济百姓!”
“另外,滨海县令,你身为一方父母官,却不作为,畏惧强权,未能履行自己的职责,本官今日摘掉你乌纱帽,削官为民,你可有异议?”
县令低下头,面露羞愧之色:“下官惭愧……”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一片欢呼声和掌声。众人喜极而泣,纷纷跪地叩拜,感谢陈大人主持公道。他们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水,声音颤抖地说道:“谢谢陈大人,您为我们做主,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陈正面带微笑,挥手示意大家起身:“这是本官应该做的,为官者当以公正廉明为准则,维护百姓权益。今后若有冤屈,尽管来找本官申诉,本官定当为你们讨回公道!”
众人再次高呼道谢,心中充满了对陈大人的敬佩之情。这场审判不仅彰显了陈大人的公正与威严,更让人们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陈大人刚正不阿,实乃百姓之福啊!”
“是啊,陈大人断案如神,实在令人佩服!”
人群中的赞美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对这位新上任的知府大人赞不绝口。
而此时,陈正的脸上却并没有露出太多的喜色,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眼前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
。。。。。。。。。。。
三日之后,刑场之上。
刘大和王奋被押赴刑场,围观的百姓们纷纷叫好。午时三刻,令牌落地,刽子手手起刀落,两颗人头滚落地上。
陈正站在监斩台上,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当初接手此案时的压力和挑战。
如今终于将凶手绳之以法,也算是给受害者家属一个交代。但他知道,这只是众多案件中的一件,国之根本还是需要为民着想的清官名官才行
随着行刑结束,陈正转身离开刑场,留下身后一片欢呼声。
回到县衙,陈正与慕容云海,漫步在庭院中道:“看这滨海县与江安县相距不过百里,民生发展竟有如此差距,若是有一个清明之官主持,以滨海县的地理位置绝对是一等一的。”
慕容云海道:“大人,莫非你是想留在这里大力发展滨海县?”
陈正摇头笑道:“云海啊,你想想看我们一路走来是不是还有人比我们更合适的?”
慕容云海思索片刻,拍手道:“大人,难道说的是楚南县令?”
“哈哈,不错,正是楚南。!”
“江安县你也看到了,在他手上治理得井井有条,单从犯罪率来看都是极低的水平。若是让他来治理滨海,以他的才能和能力,我相信不目五年时间,一定会让我们所有人刮目相看!”
“再加上依靠大海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如果能够成功地开展海上贸易之路,那么其发展潜力将是不可限量的。说不定,滨海市还会一不小心就成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呢!”
陈正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慕容云海说道:“待我修书一封,你明天一早就出发前往江安县,务必将楚南请来,让他挑起这副重担。”
说罢,他便马不停蹄地走向书房。片刻之后,他手持一封信函走出来,交到慕容云海手中,并嘱咐道:“一定要亲手交给楚南,不得有任何差错。”
慕容云海郑重地点点头,表示明白任务的重要性。随后,他小心翼翼地接过信封,。
翌日,临近傍晚,慕容云海马不停蹄的来到了江安县。
江安县衙内。
“慕容大人,你不是随着陈大人周游去了吗?怎么今天来到了我这里,也不事先打个招呼”楚南道
“哈哈,楚大人不瞒你,今日匆匆赶来是陈大人有要事找你相商,还有一封信让我交给你”
说着便把信交到了楚南手中,楚南看着手中的信件,愣神片刻道。
“多谢慕容大人,旅途劳累还请大人歇息一晚,待明天我安排好所有事宜便与大人一同前往滨海与陈大人汇合”
两日之后,楚南将一切事务都安排妥当,然后和慕容云海一起踏上了去滨海县的旅程。
到了滨海县城门外,陈正早已率领众人在此等候迎接他们。楚南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城门口的陈正,心中满是欢喜,急忙从马车上跳下来,向着陈正狂奔而去。
陈正见到楚南后,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楚大人,一路辛苦了!”
楚南激动地说道:“大人真是太客气了,承蒙大人厚爱,竟然出城迎接,这实在是我的荣幸啊!”
陈正笑着说:“来来来,快随我进城吧,酒菜都已准备好,随时可以开饭。”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楚南微笑道。
陈正与楚南并肩而行,步入江安城内。城中灯火已亮,街道两旁的百姓见状,纷纷投来好奇而又尊敬的目光。
陈正一路上与楚南闲聊,谈及城中近况与民生琐事,气氛显得格外融洽。
进入府衙,早有仆人备好了丰盛的宴席。陈正亲自为楚南斟酒,举杯道:“楚大人此行辛苦,这杯酒,一为洗尘,二为预祝此次边境之行顺利。”楚南感激地点点头,举杯一饮而尽,酒香四溢。
宴席间,两人谈笑风生,从诗词歌赋谈到治国方略,从风土人情聊到军事布防。陈正对楚南的学识与见解颇为赞赏,而楚南也被陈正的豁达与智慧所折服。
随着夜色渐深,酒过三巡,两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步,不仅是同僚之间的相互尊重,更有了几分知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