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进入游戏(2)
第二章进入游戏(2)
林可可有一本笔记,是爷爷留给她的。
爷爷曾说他写笔记的灵感来自于袁枚的《随园食单》。那是一本“食谱”,里面记录着作者对烹饪和食材的研究,化繁为简地概括了我国南北饮食的特点和餐桌习惯。
爷爷似乎翻看了《随园食单》千百遍,因为从林可可记事起,那本书就是页面泛黄的了。再后来,她便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食单”——爷爷琢磨了一辈子的菜谱。
菜谱风格很难界定,处处都展现了作者的随心所欲,小到“虾该用什么酒烹煮更好吃”,大到“如何一个人完成一桌满汉全席”。从笔记的细节程度能看得出,它的主人是一个对厨艺痴迷极其的人。
爷爷常说,我们生在味觉黄金时代。不止八大菜系能出现在一间餐厅,甚至每条街巷上都能找到不同国家的美食,这是上个世纪不曾想过的盛世。
小时候林可可经常嘲笑爷爷,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纸笔写字记录,明明把做饭的视频拍下来ai就能自动生成菜谱。可爷爷似乎极其钟情手写的温度,即便浪费时间翻找菜谱也不惧怕。
他说,这本笔记是他毕生积累的宝藏。
林可可掸了掸笔记封面,“宝藏兄,我能不能重回味觉黄金时代就靠你了!”
她点击“食空笔记”游戏内测名额申请,点击“”确认答题”。
问题01:请填写至少五种烹饪方式。
第一次似乎牛刀小试,林可可想都没想,回答:煎、煮、炖、炒、炸。
问题02:请列出造成名菜失传的可能因素。
这也难不倒林可可,回答:环境污染=食材受限,味觉退化=无法品尝。
问题03:请列出我国八大菜系。
回答:川、鲁、粤、苏、闽、浙、湘、徽。
前三题这么简单,林可可信手拈来,根本不用翻笔记嘛。
她信心满满,一直到第二十道题,都是有关美食的基本问题,爷爷的“宝藏”还没有到用武之地。这不禁让她担心,如果筛选名额是问这些的话也太容易了,岂不是谁都能获得内测的资格?
然而很快林可可就打消了个荒谬的揣测。
问题21:你认为食物中的“酸”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问题22:你认为“辣”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美食哲学题?
接下来的题目都是以“你认为”开头的类似问法,突如其来转变风格,林可可不敢轻举妄动,开启疯狂翻阅模式。半小时后,她感觉自己眼睛要瞎了。
不过仔细翻阅后,林可可发现了自己之前从未注意过的问题。在笔记里,爷爷对于许多美食的评价都是他自己对于它们的理解和看法,有些林可可并不赞同。由此可见味觉是因人而异的,是主观的。所以,第二十一题应该回答“是”!
至于“辣”存在的意义……
林可可思索片刻,突然福至心灵,回答:在味觉消失的时代,成为唯一能够刺激味蕾的味道。
这些年超市里最昂贵的食物不是山珍海味,而是曾经最不起眼,并且被许多人嫌弃的配菜——辣椒。
“辣”作为痛觉,是“味觉大爆炸”之后人们唯一可以感受到的味道。因此辣椒和麻椒类成了许多人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当然也是唯一选择。
答完这两题鼓舞了林可可的士气,她打算一鼓作气把这五十道题做完。抽象哲学题也没那么难嘛,毕竟胡说八道她最擅长。林可可心想这把稳了。
好不容易完成到48题,她伸了个懒腰,活动活动脖子,目光回落,看到了倒数第二题。
问题49:1-5分请给自己的厨艺打分。
呃,问这个的话有点尴尬了。
她第一反应是填假的,但又想到“食空笔记”团队严格强调问卷回答必须属实。可是如果填真的,万一这道题直接让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了该怎么办?
她好歹是有头有脸的人,这下子游戏公司不就知道,华国数一数二的味觉师做菜难以下咽了吗?
所以这题到底填不填啊?林可可陷入纠结。
不过……这个游戏是美食冒险,又不是厨王争霸,总不见得是让玩家到处收集食材最后满汉全席大比拼吧?更何况游戏介绍里面说了可以组队胜利,大不了她到时候找一条强有力的大腿抱一抱,问题不大!
林可可迅速将自己劝好了,于是铿锵有力地敲下“1”,想了想又在括号里面写上“0.5”。
接着,她来到问卷调查的最后一道题。
问题50:如果重获味道,你最想吃到记忆中的食物是什么?
林可可思索半晌,点击“提交”。
·
午觉睡醒已经是傍晚了,林可可看了眼时间。
此时“食空笔记”内测名额已经结束报名,官方表示结果将会在24个小时之内以邮件的方式公布。
去厨房煮了一包魔芋丝,再在电子扩香仪中输入“蚂蚁上树”数据,丰盛的晚餐就完成了。林可可闻着蚂蚁上树的味道,吃着白水煮出来的魔芋丝,仿佛碳水带来的快乐又回来了。
她边吃饭,脑袋也没闲着,不断思索那个神秘的游戏。
那套装备真有这么厉害吗?能做到让人类重获味觉?
如果科技真的发展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官方没有一丁点透露,反倒突然空降打得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林可可转而又想,其实三年前她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味觉师,她本以为所有人都会平静地活在没有味道的世界里。
人类总是无法理解认知以外的事情。
话说回来,如果这款全息游戏所言不假,那她肯定离失业不远了,失业之后做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