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 沿途坎坷皆风景 - 杨德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53章

天气逐渐凉爽下来,已经进入了秋季。渝川食品厂生产间,生产的几种饼干。生产,销售量渐渐回升。油锅间生产的洒琪玛,也上升到旺季的生产,销售量。洒琪玛这个产品,在热天的时候。生产,销售量。下降的幅度不大。现在。糖果间生产的。薄荷糖,薄荷棍,生产,销售量逐步下降。现在。又开始生产奶糖,花生糖。生产,销售量。又有了逐步上升。渝川食品厂,生产的这些产品,是夏天旺季畅销的产品。

一天上午。段副政委。来到渝川食品厂。杨文军。带着他来到办公室。坐在沙发上。杨文军泡了茶。两个人。谈了一些十七团部队。渝川食品厂生意方面的事情。

段副政委问:“渝川食品厂生意怎么样?”

杨文军说:“渝川食品厂的生意,现在进入了旺季。生产,销售都比较忙。”

段副政委说:“现在十七团部队,有几个干部要转业,在你们食品厂上班的家属,要跟着回老家,到地方去工作。”

杨文军问:“哪几个。在渝川食品厂上班的家属。要跟着男人回老家?”

段副政委说:“有三个部队家属。她们的男人。一个是二营副营长,一个是一营三连长,一个是三营九连副连长。”

杨文军问:“他们什么时间离开部队?”

段副政委说:“部队领导找他们谈了话。他们已经知道了。可能。十来天的时间,部队领导就要宣布名单,他们几个转业的人员。”

杨文军说:“家属走的时候,把工资算给她们就行了。”

段副政治说:“你先不要给那些家属讲。”

杨文军说:“这是你们部队的事情,我也不会给他们说。”

两个人。又讲了一些,其它方面的事情。等了一会。

段副政委又说:“我们家来了几个亲戚,在这里玩了一段时间。他们要回去了。我在帮忙食品厂,买一段产品作为礼品,他们带回去。”

杨文军说:“要得。你们家亲戚,带一点重庆的糕点回去,给老家的人。尝一尝。看重庆的糕点怎么样?”

段副政治说:“那一年春节,有几个亲戚,带了一些,你们生产的糕点回去。老家的人吃了后,他们都说。重庆渝川食品厂,生产的糕点非常好吃。我们老家没有这样的糕点。”

杨文军。带着段副政委来到库房,打开几种糕点的纸箱,把四种糕点,一个产品,用袋子装了一袋。段副政委。他拿钱给杨文军。杨文军怎么也不要钱。

杨文军说:“你帮了渝川食品厂的忙,我应该感谢你。这么一点糕点,算得了什么?”

段副政委笑着说:“渝川食品厂,也帮了忙我们的忙。解决了部队,十几个部属的工作。这几年。我在工作上轻松多了。大家都受益。”

杨文军说:“我们之间。说来是西藏兵老战友。有什么事情。互相帮忙也说应该的。”

杨文军。把四个袋子,拿给段副政委。他接过袋子,一起出了库房。来到大门口。段副政委走的时候。

他笑着说:“老战友。感谢你了!”

杨文军说:“不要谢!你慢去了。”

段副政委走了后。杨文军。回到办公室。回想起刚才,段副政委说的话。杨文军也不知道,要转业的,三个部队干部家属,是哪三个家属。到她们走的时候。他们自己会到我这里来领工资。

杨文军。来到糖果间。杨文友在熬糖,今天。糖果间生产的是奶糖。李君,杨存万。两个人。拿着搓好的奶糖条子,放进糖果机进料口。机器圆盘的旋转,刀具切出很多的糖块来。一个生产人员,用塑料筐装在里面。一会塑料筐装满了,生产人员。又换了一个塑料筐。杨文友。看到杨文军来了。他一边熬锅里的糖。

他说:“糖果机生产奶糖果,比手生产奶糖要快多了。而且。机器切出来的奶糖,比手工切的奶糖,规格一些又好包装。”

杨文军说:“机器生产。当然。是要快一些。机器生产的奶糖,是定型的规格产品。”问:“花生糖,机器也能够生产吗?”

杨文友说:“一样的能够生产。”又说:“机器生产糖果,生产人员就轻松多了。”

杨文军。看到生产人员,把几个塑料筐里,装满了奶糖。上去把几个,装满奶糖的塑料筐,端起来到包装间。两张面板围坐着,包装糖果的生产人员。杨文军把几个塑料筐,分别放在两张面板上,包装人员在忙着包装奶糖,她们坐的凳子旁边放着纸箱,纸箱里面装着一些,包装好的奶糖。一位家属看到,杨文军端来糖果。

她笑着说:“老板端奶糖来了。”

杨文军说:“你们包装奶糖很快嘛!”

另外一位家属说:“我们也算是半个当兵的人,学习部队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做事情要跟军人一样动作快习惯了。”

杨文军笑着说:“跟着什么人,就学什么人的作风。跟着当兵的人,就学习当兵的人。你们跟着当兵的人,军人作风你们学习得不错。”

杨文军。把几个装着奶糖的塑料筐,分别放在两张面板上后。出了包装间。来到糖果间。糖果间里面。李君,杨存万。还有一个部队家属,他们三个生产人员。在用糖果机器生产奶糖。杨文军。又去把奶糖,装在塑料筐里面。然后。又把装满奶糖的塑料筐,端到包装间。

几天后。十七团部队,宣布了一批转业的干部,转业的干部中间,有三位部队干部家属,在渝川食品厂上班。一天下午。杨文军来到糖果间。生产包装人员,在包装间包装花生糖。一位部队家属,大约三十岁。一米六五,身材苗条。一边包装花生糖。

她对杨文军说:“杨老板。我们有一件事情,要给你说。”

杨文军问:“你们有什么事情你说吧?”

她说:“我的男人,要转业回地方去了。”

杨文军问:“什么时候离开部队,还有几个部队家属要走?”

另外一位家属说:“我的男人也转业了。最近几天。他们就从浦江县到重庆来,我们一起,回老家地方去了”。

还有一位家属说:“我的男人也职转了,他和其它几位,转业的干部,一起到重庆来。”

杨文军说:“你们走之前。把工资算给你们。”

又一位家属说:“等到男人他们,到重庆来了,再算工资。我们还舍不得离开,渝川食品厂。大家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也成了兄弟姐妹。”

杨文军说:“是呀!大家在一起几年了。你们为渝川食品厂,做出了贡献,我非常感谢你们。”

另外一位家属说:“我们还得感谢杨老板。这几年来。你解决了我们的工作,给我们解决了,一些实际的事情。”

杨文军笑着说:“大家也是相辅相成的。希望你们,回到老家地方上,有一个好的工作。”

一位家属说:“我的男人在十七团在部队,二营当副营长,在我们老家,保定市交通局,联系安排好了工作。我们两个人,以后。就在交通局里面工作了,”

另外一位家属说:“我的男人在十七团部队,一营当三连长。我们在老家柳州市交通局,联系安排了我们的工作。”

还有一位家属说:“我的男人在十七团部队,三营九连当副连长,他在我们老家荆门市交通局,联系安排了我们的工作。”

杨文军笑着说:“你们不错嘛!都是到地方交通局工作。在部队的时候开汽车,转业到地方,还是离不开本行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