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 总有意外,打扰我科举兴家! - 温暖的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三章

礼部主事点名后,赞官高声道:“新科贡士入城。”

顾清晏打头,考生们分列两队,左边第一位是徐伯唯,右边第一位是姓蒋的一名青年贡生,在前面引导官的带领下,穿过一道道朱红大门,走向皇极殿,又称金銮殿。

此时大殿内红毯两旁,已经等着几十名官员,打头的是六位身着蟒袍玉带的是政事堂四位丞相和五军都督府左右大都督,徐伯唯的祖父和严泊帆的祖父,以及顾清晏的未来岳父赫然在列,再然后则是穿大红袍、系金银腰带的尚书、侍郎。

对于顾清晏等新科进士来说,这些人就是他们奋斗的方向,方向暂且遥不可及,前面穿青袍的主事、员外郎,才是他们眼下奋斗的目标。

一众贡士站定后,只听宫乐一响,

所有人神情肃穆,在这荡涤人心的乐声中,身穿黄袍的天子终于出现。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众人行了叩拜之礼后,征和帝似乎也不爱多啰嗦,直接拿起裁刀,将黄案上的试题亲自开封,然后授予政事堂首相徐文弼。

徐文弼手持试题,苍声道:“征和十四年,丙辰科殿试,开始!”然后将试题转交给了礼部尚书赵松涛。

又是在一阵山呼万岁声中,天子退场,其它跟着来充场面的官员也退场,只留下政事堂季相管子仲,礼部、吏部两位尚书,以及一干礼部官员。

这些便是这次殿试的监考官了,一丞相,两尚书,若干三、四五品官员,人数之多,阵容之豪华。

在监考官的指令下,贡生们依次在坐到摆在皇极殿中间的小方桌后,待所有人都坐定后,才发下试题。

题目是——‘大夏立国之初,灾荒战乱肆虐,至今日,任有强敌窥视,百姓流离,朝廷欲强军富民,然北方经靺鞨铁蹄屠戮,百废待兴,南方虽水土肥美,却也连年赋税不齐,依诸君之见,有何道而使上有裨于经费,下无妨与修养欤?’

“……”

呃,这题目虽委婉地说了一大段,但直白来说就是,国库缺钱,啥事都干不了,朕很着急,你们来想想办法……?但是不能妨于修养,所以增加赋税是不行的,又特意提醒说南方水土肥美,你们可以从此处着手。

总得说来,这道题是真不好答啊,题中真意肯定大家都看得明白,但策论的答案也代表着你自己的政治立场,谁敢轻易表态?

所以看到考题时,贡生们都是冷汗连连,就连开了精神力外挂的顾清晏,此时也在心里无奈感叹:圣上果然对江南世家不满得很呐!

殿试同一日,顾华斌带着三子顾端礼乘坐的航船,已经离着江州快有好几百里远了,再过不到半个月左右,说不定就能到达京城了。

顾清晏在英国公面前说家里情况都好,也不算是假话,他来京城之前,堂妹顾菲儿还牛心左性地瞎折腾,三婶和三婶娘家更是一门心地想要从顾家讨便宜。

可惜顾华斌夫妻可不是什么软性子,更不是因为顾忌血脉亲情,任由儿孙拿捏。

顾端礼夫妻借着解元孙子的名头在外面招摇显摆时,顾华斌也只是敲打几句而已。

可真当牛丽娘收了别人真金白银的好处时,顾华斌当即就将顾端礼夫妻给叫回了家,态度严厉地摆出两条路来:

第一,牛丽娘这种对公婆无敬重之心,时常顶嘴挑衅的儿媳,顾家要不起,如今还敢凭白收人好处,那更是要不得,顾端礼若是还认父母,那便将人给休了。

第二,顾端礼若是不愿休妻,那就带着妻儿单独分出去!

顾华斌夫妻态度之坚决,任谁来劝说都只有这两条路。

顾端礼当然是不愿意休妻的,如今顾家三房已经分门立户出去了。

早些年没分家的时候,顾端礼夫妻大半时间都住在镇子上,儿女也大多数时间都往岳家送,对待爹娘兄嫂和侄儿侄女更是冷淡得很。

如今分了家,倒是三天两头地带着儿女,提着点心和补品往柳溪村跑,那自私任性的脾气,竟然也变得和善体贴起来,当真是世事无常!

顾菲儿见了三房一家的下场,原本拐不过弯的脑子,瞬间就变得直溜了,祖父母狠起心肠来,连亲儿子和亲孙子都能赶出去,她一个不值钱的孙女又算得了什么?!

顾菲儿虽活了两世,却从来都不是什么豁的出去的人,眼看着成为侯夫人是没希望了,便也不得不老实起来。

大夏邮差有两种,一种走的是普通驿站,速度慢,也不够安全,一种则走的是军中百里加急,速度快,信件也不易丢失。

前者花钱少,百来文钱就可以寄一封家书,后者花钱多,最便宜的也是五两银子打底。

前者是挂在了工部名下,后者则是直接由陛下派人掌管。

由此可见,征和帝想要搞钱的心思,是多么地积极与迫切!

顾清晏寄回去的信件走的便是百里加急,只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寄到了顾华斌手里。

顾华斌看了信里的内容,当即便痛哭了一场,第二日就收拾行礼打算入京一趟。

顾端礼刚好也在场,见此便十分热络积极表示老父亲年岁已高,没他这么个孝顺儿子在路上照应,实在让人不放心。

无奈顾家成年男丁不多,老二顾端志要留下看家,顾华斌也只能再给老三一次表现的机会。

顾华斌离家时,老妻将家里的存银都给他全装上了,这三个月又去山里收了两趟药,利润不少。

顾华斌想着若是可以,就先将祖父和祖母的坟给迁到江州来,孙儿若是中了进士,也不知圣上会如何派官,这要是能留在京城入翰林院,那偏一点的小院子,或许可以买一个。

当然,如此种种,还是得到了京城再谋算。

殿试到了天黑才散场,众考生中午在宫里蹭了顿御膳,临出宫时,还一人领了一包宫廷点心。

徐伯唯、严泊帆这样的世家子弟家里有马车来接,顾清晏和凌绝顶、冯绶三人,则上了郭满仓租来的驴车。

不算宽敞的车厢里,冯绶率先开口道:“我观今日殿试题目,陛下是否要对江南等地世家……?”

顾清晏不等他说完,立马打断道:“冯兄慎言,小心祸从口出。”

冯绶自知说错了话,便讪讪闭嘴,过了一会又似乎又有话憋不住,一副想问又不敢问的模样。

顾清晏实在看不下去,语重心长道:“冯兄,就算真如你所想的那样,自有朝堂诸公去着急,你又何必在此自扰。”

凌绝顶恍然大悟道:“也是,自有人比我还着急,冯家也算不得是什么正儿八经的世家,严泊帆这厮此时怕是比我更不好受呢。”

凌绝顶笑着岔开话题道:“先不管这些,说起来就今日这题目,你们是如何答的,我刚拿到题目时,甚至都以为自己是要交白卷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