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 总有意外,打扰我科举兴家! - 温暖的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

曹广孝百忙之中抽空见了纪云泽一面,确定他伤了脑子,什么都不记得之后,便也没多说什么,只让人将其安置在嘉陵府城里的一座别院里,找最好的大夫替他医治。

再让左参将快马加鞭地往盛京城里送信,好叫纪、魏两家知道,人还没死呢,先别忙着哭丧。

左参将将写好的书信交给了手下的兵士,感叹世事无常道:“魏府若是前脚刚接到人死之噩耗,后脚又来人说是弄错了身份,人还没死,但却什么都不记得了……,将军,您说魏国公会不会以为是您在戏耍他,气得千里迢迢杀来江州,找您算账啊?”

曹广孝立在中军大账内,正在往水路纵横的沙盘上插小旗,琢磨着下一步该清理何处,闻言无所谓道:“魏蛮熊就算想来找我算账,也得要出得了京城才行啊!”

曹广孝将剩下的蓝底儿绘银白飞鱼的小旗搁在托盘上,语气酸溜溜道:“陛下自登基以来,便时常噩梦缠身,魏蛮熊跟徐文弼二人,一个满身煞气,一个满身正气,俱都是阴邪鬼物之克星,隔三差五地就被陛下召唤进宫,在乾清殿内充当左右护法呢,陛下对二人如此之爱重,又哪里舍得放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人出京?”

至于他曹广孝,就是那个不得陛下爱重的苦命人,什么苦活、脏活、累活,统统都丢给了他。

陛下噩梦缠身之事,朝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晓,曹广孝除了在心腹面前偶尔提及过一两回之外,从来都是口风严谨,半点也不敢在外随意议论。

左参将却没回都听得背脊发凉,想到几位年长的皇子以及朝中局势,只愿陛下万寿无疆,能撑着大夏朝,再得百年太平才好。

千里之外,本该万寿无疆的皇帝陛下,瞧着精神头却不太好。

征和帝韩无疾少年时便是天纵英才,外扫贼寇,内剿叛乱,平乱世,开太平,建盖世功勋。

若交予后世史书来评价,他即便称不上是千古一帝,但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代雄主。

明黄宫殿内,五十来岁却依旧英姿勃勃的一代雄主,正慵懒随意地斜靠在紫檀木祥云纹矮踏上的金丝团花大迎枕上,半闭着眼睛有一下没一下地数着翠绿色碧玺佛珠,态度极其敷衍,临时抱佛脚也不过如此。

在他之下,护国寺方丈惠能大师亦盘腿坐在湖蓝色缎地织锦缠枝莲蒲团上,右手敲着木鱼,低声诵着经文,语调之虔诚,像是劝人皈依的佛陀一般。

英国公魏成业立在皇帝身侧,听着那“叮叮咚咚”的木鱼声,只想打瞌睡。

韩无疾似有所感,扭头看了他一眼,不解又不忿道:“大师,若论手染鲜血,这莽夫胜过朕千百倍,当年娄腾云手下的那十万绿林匪兵,还是这厮亲手下令坑杀呢,怎么就不见他被冤魂缠身呢?”

魏成业有胡人血统,眉目深邃,鼻梁高耸,身量足足有九尺高,立在殿内就跟一座山一样。

听了这话,顿时一脸的幽怨,像个长着络腮胡子的小媳妇一样,委屈腹诽道:臣就是您手中的一把刀,还是不您想砍谁,臣就砍谁,那十万绿林匪兵,大多都是江洋大盗出身,手上沾满了无辜的百姓的鲜血,坑杀就坑杀了呗,有什么资格喊冤?

惠能大师停下敲木鱼的手,慈眉善目,委婉解惑道:“陛下梦里所见之‘冤魂’,并非真正的‘冤魂’,只因为陛下灵慧初醒,易受世间纷扰所影响,乃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罢了,陛下只消静心修炼,远离红尘,定会有所好转。”

魏成业瞥了这老秃驴一眼,忍不住在心中臭骂道:陛下乃一国之君,如何远离红尘?退位后去庙里当和尚吗?这老秃驴,果然不安好心!

韩无疾登基才不过十几年,海晏河清的政治理想还没完全实现,下一代继承人也还未培养成才,哪里舍得放下权利,远离红尘。

再说了,日有所思,夜才有所梦?

可他昨夜偏偏就梦见了毅宗皇帝在漫天火海里大声咒骂,骂自己不忠不义!

害得他整夜都不曾好眠,次日醒来头疼欲裂,连早朝都去不了。

韩无疾心道:前朝最是不忠不义的,应该是当年私开城门的那帮贼子才是!自己辛辛苦苦给这些人收拾烂摊子,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本就无愧于天下,亦无愧于苍生!

白日既无所思,夜里的梦又从何处来?

惠能大师所言多半也不准确,毅宗皇帝估计是自焚死得太惨,说不定真有冤魂滞留在皇极殿也不无可能。

韩无疾原本想让惠能大师亲自做一场法事,来超度毅宗皇帝之冤魂,可这老和尚却扯东扯西,还反过来劝说自己皈依佛门,偏偏韩无疾此时又离不得他,实在是恼人得很!

索性岔开话题道:“大师自幼便遁入空门,难不成很小的时候就醒了灵慧?”

惠能大师点头道:“贫僧自出生时,便能听见百尺之内的虫蚁之声,风雨之音,被红尘之嘈杂,惊扰得日日啼哭,家人怜之爱之,虽百般不舍,却还是将贫僧交托给了恩师,从此入了佛门。”

惠能和尚的恩师法号了然,乃前任护国寺主持,也是位灵慧大成的得道高僧,几十年前就云游四海去了,如果还活着的话,大概有一百三十多岁。

灵慧初醒之时,世间之嘈杂,纷纷涌入脑海,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韩无疾忍着头疼,神情微动,诧异道:“咦,文弼不是回府去吃他夫人煮的长寿面了么?怎么又进宫里来了,手里还拿着一副卷轴?”

魏成业试探着问道:“陛下,徐文弼他走到哪里来了?”

韩无疾皱眉道:“已经绕过保和殿,快到乾清宫外的白玉桥边上了。”

魏成业羡慕极了,陛下这是身坐殿堂,却知百丈外之事,千里眼顺风耳也不过如此了!

魏成业扭头望着惠能大人,目光热切道:“大师,人之灵慧究竟是什么东西,怎么还挑人长不成?您看看我有么,若是有的话,它要如何才能醒?”

出家人不打诳语,惠能大师有些无奈地看了魏国公一眼,含蓄道:“灵慧之力,虚无缥缈,仿若天赐之神迹,千万人中无一例,不过但凡觉醒灵慧之人,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某一方面悟性非凡,出类拔萃,有得大成之资质。”

譬如惠能和尚之于佛法,韩无疾之于帝业,以及历史上的大儒巨擘之于学术文章,等等。

魏成业被惠能大师这话给绕得云里雾里,好不迷糊。

韩无疾见此,无情嘲笑道:“子建啊(魏成业,字子建),你十来岁时便跟在朕身边,朕早就指点过你,无论是行军打仗也好,为人处世也好,都要认得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你自个说说,你觉得这灵慧二字,有哪一个跟你是沾边的?”

魏成业跟韩无疾自有一番深厚的主仆之情,私下里说话也少了几分拘谨,只憨笑道:“陛下醒了灵慧,臣如今守在您身边,可不就跟这二字都沾边了么。”

徐文弼进到殿门里的时候,韩无疾正被魏成业这话给逗得开怀大笑。

魏成业算是韩无疾手把手教出来的常胜将军,二人之间的师徒情谊,就连徐文弼这个从一开始就投效了英主的首席幕僚,都羡慕不已。

韩无疾笑过之后,才好奇问道:“徐卿,你手里拿的是什么?莫不是又写了一首好诗,特意跑到朕面前炫耀来了。”

徐文弼故作神秘道:“好诗是好诗,堪称千古绝唱,不过却不是臣写的。”

徐文弼说完,将手里的卷轴,恭敬递到了韩无疾面前。

卷轴展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笔好字,笔力苍劲,飘逸洒脱,竟有几分超凡脱俗之感。

再逐句品读字中诗,韩无疾拊掌三声,大赞道:“好,果然当得起千古绝唱!入伏天遇甘霖,痛快,实在痛快!”

韩无疾求贤若渴道:“徐卿,此诗乃何人所写?”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