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青山也易老 - 皇兄死后,我娶了他的白月光 - 会飞的烤鸡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章青山也易老

晏修没有多言,只是微微颔首,从一旁取过斗篷,轻轻替我披上,动作极尽细致与周到,仿佛怕惊扰了我一般。

我任他摆弄好,等他终于替我系好带子,便轻声道“走吧。”晏修便一言不发地陪我出了房门。

夜色中走廊显得格外宁静,只有脚步声和远处守卫的低语回荡在空旷的夜空下。

星光透过飞檐投射斑驳的影子,每一步都像是踏在月色上。

我带着晏修没有目的地漫步,月色渐渐爬上了高墙,洒在因为漆黑而显得分外冷峻的墙面上,又好像将冷意丝丝缕缕地渗进我的心田。

我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思绪飘渺如云烟,终于停下脚步。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时光仿佛在这一刹那突然停滞,晏修轻轻一笑,低声应和: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有灯火忽闪,惊了月色,我有一瞬间被光影晃了神。

“好了萧郎,别感时伤秋了,走吧。”

这时晏修无意地开口调侃,却不知我的心在这霎间猛的一动。

我转身掩下失态。

第二日一早,铁骑便浩浩荡荡返京,沿途百姓见到此景,无不跪地赞颂皇恩浩荡,长队竟绵延数里。

“陛下,眼下永州知州任缺,同知殉国,您可有人选?”

我捏了捏眉心,“便派薛奇正这小子在这儿呆上几年,也算是磨磨这小子的性子,至于知州,便由冯冠任之。”

“是,陛下。”晏修应声,“只是怕薛家那边......”

“随他去。”

“......是。”

我心不在焉,眼看车马越来越临近汴京。

“陛下,同知夫人无亲无故,我已派人将她安置在京师,那倒是个贞烈女子,我听闻,她腹中还怀有胎儿,同知九泉之下,总归不是后继无人。”

我又想起叶栾来。

自古忠臣良将,必会在动荡中将命运交织于家国大义,写就荣誉,终究是是我对不住这位同知。

父皇在位时,总说千金易得,良臣难求。前朝太子祁子安伏诛后,他妻子王氏又何尝不是靠着一众良臣誓死保护,方才带着儿子景铄逃之夭夭。

可就像那殷商比干,官拜少师,二十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受托孤重辅帝辛,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

只是被妖妃妲己害死的时候,仍是满心殷商,从未想过为民叛国,另谋明君,只是一如既往地心系君主,固执地认为殷商可救,还始坚信只要自己辅佐得当,殷商还有翻身之日。

殊不知朝代更迭,不破不立。忠义本就两难相全。

我真是恨极了那些老古董。

徐建元算是一个。

怕只怕破庙里逃走的就是那前朝太子妃王氏和皇孙祁景铄,若真如此,那徐建元可就真算是找到了盼头,势必要闹上一番不可。

到时候生灵涂炭,受累的还是百姓,身居高位者大不了一死,可因战乱而没钱没粮的百姓,又只能如同永州灾民一般,饿死的饿死,没死的担惊受怕,苟延残喘地活在乱世。

又一次成为朝代更迭的牺牲品。

只是我每每说起这些,总会引来父皇斥责痛骂,说我离经叛道,愚不可及。

久而久之我便不说了,再久一点,我便撕了夫子的经卷,跑了。

如今想来只觉后悔,当年还是撕得少了些,到如今,我才废不掉这些繁文缛节、君君臣臣。

“陛下,快到了。”

我瞥了晏修一眼,又闭上眼,深觉疲惫“嗯。”

“不知摄政王那边......陛下要如何交代?”晏修试探着问。

提起顾行秋,我便心一悸,如阳春三月春水浸透泉眼一般,冷透的心脏这才伴着点点痛意,缓缓复苏起来。

幸好在这萎靡乱世下的太平人间里,我还有一个顾行秋。

顾行秋之于我,是阳春白雪,是寐时丝竹,是一剂救命的药。

只是皇兄的死如同一道无形的障碍,始终横亘在我们之间。

每每午夜梦回,我努力去融进顾行秋的感受,却发现自己无论从哪个方向想,我在他心里,似乎都罪无可赦。

他对皇兄感情深厚,若是那日不来救我,必定会和皇兄如星如月,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而我也会在黄泉之下,看着他们携手共治人间,留下百年佳话。

到了皇城时,正是黄昏,暮色已临,朕的皇宫在一片金光掩映下气势恢宏。

我却总觉得那是个被岁月遗忘的角落,孤傲的城墙矗立于荒芜的山巅,影子随着夕阳的余晖拉得老长,古老又悲怆。

那些昔日的辉煌、这时的荣耀,都融入了斑驳的城墙和沉默的回廊里,见证太多。

我曾见皇兄和顾行秋并肩而行,彳亍于傍晚皇城的每一块石砖,手下轻抚抚雕花阑干,顾行秋每次看向皇兄,都会粲然一笑。

而我每每孤身一人,孤魂野鬼一般游荡在皇城里,但知来处,不知归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