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59章
三月已过,但这一年的春天却依旧寒冷。
北风翻山越岭而来,似要阻挡焦灼行军的人马,向尖刀簌簌地刮在人的脸上,让人只觉生疼。
“跟上。”熬了几个日夜的曹显双目通红,却仍催促大军行进。
他朝后厉喝一声,便又扬起长鞭敲打在马匹上。
但那匹向来勇猛的追风却耷拉着脑袋,提不上劲,看起来已是疲惫不堪,连带着身后的将士也没有表现出积极行军的模样。
随行副将杜宇见状,无奈赶马上前,语气中既有无奈,又有对将士的疼惜:
“大伙已夜以继日行军三天,再这样下去,即便到了燕北也不能应战,您看要不要让大伙先歇一下?”
疲军不便应战的道理,曹显自然懂得。
但是在收到匈奴突发袭击燕北的战报时,他的心就已经飞回了濮都,所以在拿下蜀都后,便马不停蹄,点兵t北归,无非是希望快些回去解放他的甄伏,莫让她陷入险境......
“报——”
正当曹显思量之际,一个探路斥候归来,面色也有几分疲惫。
“前方路况并无异常。”为令大军极速行进且不遭埋伏,斥候大军也是没日没夜在前方探路,每个时辰回报一遍。
“中山国可有什么异样?”曹显若有所思,视线投往西北角,除了疲惫,再不能从他的声音听出其他的情绪。
那斥候垂首,略作思考状,摇了摇头,却又道:“倒有一事,不知可算异常?”
说罢,他擡头蹙眉回报:“中山国南国门似乎增添了不少兵力把守,而北边的匈奴国界竟撤走了大量兵力。”
中山国既作为链接各国的经济枢纽,为了方便贸易,其南边通常没有过多兵力驻守,而只设一些巡检的衙役。
而匈奴在北与其接壤,因忌惮濮国势力,在那处设了不少驻兵,防备濮国绕道进攻。
显然,斥候所说之状与往常并不相同。
“南国门添了多少兵力?”曹显眸色沉了沉,神色莫测。
斥候眼珠子一转,“虽未入城仔细查探,但从粮草储备来看,少说有两万人。”
逃亡雍国的魏国残余兵力,大约也是两三万人吧?
曹显心下冷笑,脸上却不显,只回首扫视一圈将士们疲惫的神色,略一思量,便下令道:
“就地扎营,休整一日。”
话音甫落,将士们当即井然有序地往一旁的山地涌去,掏出家伙安营扎寨。
是日夜里,数万将士安然入睡时,曹显却又带着刺客团出了营。
在中山国南门之外的凌云峰上,一行黑衣人低矮着身子,借着高大的草叶遮蔽身形,双目如炬盯着城门上守卫的士兵。
“兵力有所增加,防守显然加强了,中山国国旗也摘了。”经过漫漫长夜的观察,杜宇低声说出疑虑,“莫不是真的被人控制住了?”
按理一国国门应挂着本国国旗,但这中山国国门境况却十分古怪。
“但会是谁呢?”杜宇挠了挠头皮。
若是匈奴人趁着燕北大乱,顺势将中山国拿下,必会将彩旗高高挂起,彰显军威,震慑濮国。
显然,这不是匈奴人的手笔。
若是神州诸侯国,如今还有哪家没吃下败仗,不在蜀都谈条件议和?
忽地,似有什么从杜宇脑海中闪过,他猛地转头看向身旁曹显:“难道是魏国?”
曹显冷笑,没有做声。
“若是魏国侵占了中山国的地盘,为何还要畏畏缩缩藏于背后,难道直接依靠匈奴人在此建国,与我濮军对抗不是更好?”
杜宇的脑瓜旋转不停,却仍然寻不到魏国这般做法的缘由。
“你要的答案,来了。”曹显没有理会杜宇嘀嘀咕咕的疑问,反是在看见一辆马车自西面而来时,眸色冷了下来。
那是一辆十分低调的金丝楠木雕制的马车,即便是在已经大亮的天色中也几乎毫不起眼。
但曹显看得清楚,垂在马车边缘的流苏上,郝然纹绣着一个金色的“濮”字。
这是濮国宫城来的马车。
曹显的心中飞速闪过无数念头,猜测着这马车里的人是谁,以及其到中山国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这马车里的人到底知不知道中山国内的境况。
“主公,可要拦下那马车?”见那马车离中山国南门越来越近,杜宇瞳孔皱缩,语速极快地朝主公请示。
然还未待曹显示下,南门处一个使臣装扮的官员已经赶马出城,像是早知濮国马车抵达时辰一般,与其接头。
马车里的人没有露面,只由护送侍卫与那使臣交谈几句,那马车便缓缓地驶入了城。
曹显敛眸思索片刻,才转头与杜宇沉声道:
“你即刻回营点兵,拔营回濮国,必要沿着中山国走,在西面停驻与我照应,务必小心停当,莫落人埋伏。”
说罢,他又将视线投向方才濮国马车消失的位置,继续道:
“我入中山国一探究竟。待午夜时分,以旗花为信,一记为宫城有变,三记则为安全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