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141章 - 流芳 - 太懒真人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流芳 >

第141章第141章

第141章第141章

晏安十八年秋,铁原起兵,陆逢渠前往北境,镇守北央关。

前世的两年后,陆逢渠战死沙场。

在瑾城郊外漫山遍野枫叶尽红的时候,言如许来到了护国寺。

护国寺坐落在瑾城东郊的梵音山上,过山门后,言如许擡头看着堪称巍峨的寺庙大门,两侧门联上写着“大慈大悲法慧磅礴十方同熏有修有证富盈八万门,大圣大雄佛恩浩荡六道普滋无相无往穷极三千界”(注1)。

十方同熏,六道普滋……言如许默默念着。

她前世今生从不信神佛,可今日她想来这里拜一拜。

为了大昭,为了天底下饱受战乱纷扰的百姓;为了长缨将军陆逢渠,也为了她爱的陆逢渠。

护国寺坐山而立,规模宏大,错落小峰十二座,佛陀宝殿二十余间。

言如许三步一叩首,给每间佛殿都供了香火。最后来到大雄宝殿,跟师父们一道诵经。

临别之际,庄鸢问言如许:“要不要求一支签?”

言如许从善如流,求了一支,是下签,签文上写着“多舛多磨,当退半舍”。

“哎呀,刚才你求签的姿势不标准,重来重来。”庄鸢满脸尴尬。

言如许却将这支签好好收了起来:“我今日求佛,求的是菩萨佑万民,罗汉助边关,不求佛能渡我。前头再如何多舛多磨,该走的路还是要自己走。”

“阿许,你是不是要做什么事?”庄鸢担忧道:“我听望舒说,自打周乘风身死,陆逢渠离京,你沉默了许多。你从少年时就有大主意,你若想做什么,一定要知会我们这些朋友,我们无论如何都会帮你的。”

言如许没说什么,只微笑着点了点头。

从护国寺回来的第二天,宋半见来了听涛别院,他昨日进宫,和太医院正忙活了一夜。

“陛下的痨病更重了,这样下去,怕是不好。”

宋半见向来对自己的医术颇为自信,他这样说,陛下恐怕确已病入膏肓。

“陛下还有多少时日?”言如许问。

宋半见颇有深意地看了言如许一眼:“言丫头,我先前一直以为,你胆子大,是因为年轻气盛,不知世道深浅。可与你相识这些年,我才知道,你是真的不怕死。你这一问,若让有心之人听去了,掉脑袋都是轻的。”

言如许唇角勾起苦涩的弧度:“所以,陛下还有多少时日?”

宋半见叹了一口气:“若好生服药,可有一到两年。”

言如许点头:“够了。”

十一月初八,瑾城飘雪,北央关传来消息,白阙大汗半月前驾崩,传位“流放之子”阿骨钦,阿骨钦初继汗位,部落内部本应有相当多琐事需要处理,但没想到他兵行险招,如今已率八部骑兵南下,同铁原对大昭北境形成夹击之势,北境大战,已成定局。

陆逢渠急调孔铮和莫争风前往北央关,自此,前世北境七将,除却陆逢渠留在言如许身边的沈长安,已尽数抵达北境战场。

只是不知这一次,他们六个,能有几人还朝……

而大昭朝中,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突然发难,弹劾了许多上位不久的年轻官员,包括渭州太守、宰相谢遇的儿子谢君策,说若非他懒政,渭州不会显露疲态,铁原便不会认为大昭有机可乘,出兵南下。打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依旧难分胜负,再僵持下去,怕是危及社稷。

他们慷慨激昂,全然忘了,渭州摆脱阿芙蓉的控制,也才不过几年而已。

这些被参奏的官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要么是陛下身边老臣家的子弟,要么是同太子相交多年的亲故。

矛头指向,如此鲜明。

一时之间,大昭竟现内忧外患之相。

言如许当夜请旨入宫。

陛下病卧在飞鸿殿榻上,太子亲自侍疾,贤妃伴驾在侧,言如许对他们行了礼。

陛下虽病体恹恹,但神志是清楚的。

“阿许,你想说什么?”陛下今日未着龙袍,只是一身简单的白锦便衣,端的也是长辈态度,而非君王。

“陛下,此诚存亡之秋,不能坐以待毙了。”

太子也看过来:“你想做什么?”

“事已至此,唯有……釜底抽薪。”

太子站了起来:“你的意思是……”

言如许点了点头。

陛下有些痛楚地闭上了眼睛:“孤与他,终究还是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陛下,我有条件。”言如许的眸子冷下来。

陛下朝她望过来。

……

晏安十九年年关一过,正月二十,陛下病重,昭告天下,禅位太子,魏骋继位,年号景宁,诚王魏展辅政。

渭州太守谢君策玩忽职守,谪守岭南,宰相谢遇称病请辞,落拓还乡。

吏部、礼部参奏官员,由大理寺、刑部一一核实,罪证确凿者,一律贬黜。

区区两月不到,景宁元年三月初,大风殿换血,万事革新。

朝堂虽动荡,但在新君和诚王的努力之下,新政推行十分顺利,各项赋税稳步减少,百姓山呼万岁,坊间都说,诚王出手,黎敏享福,贤王不愧是贤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