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122章
第122章第122章
距离秋闱还有三个月,言如许全身心投入备考之中。
陆逢渠自从那日在馄饨摊怄气离开,便极少出现在言如许跟前。
言如许秉烛夜读学累了的时候,脑海里偶尔会浮现陆逢渠的脸。她有时心中也会涌起一点遗憾,这一世陆逢渠对她很好,她明白。他们之间有许多快乐的时光,她也都记得。只是没想到,这么早,便都逝去了。
可有时候她又觉得庆幸,真心易老,情深不寿,尘世姻缘最好的结局就是相敬如宾,她和陆逢渠早早便往正确的路上走,似乎没什么不好。
时间在言如许的苦读中一点一点流逝着。
进入八月,瑾城桂花满城,风来飘香。
离考试越近,言如许反倒不那么紧张了。最后这十几天,诗赋再如何练习也不会有太大进益,不如就夯实一下自己擅长的科目。
做了取舍,言如许的作息也比以往规律很多,今日得了空,她甚至还去城郊跑了马,正巧遇到一个游侠儿,那人还夸了她的骑术,说她往来若飞。
她心情不错,回到李家老宅,喝了一点桂花酿,早早便躺下了。
夜深,言如许侧卧在榻,她贪凉蹬了被子,待到一双裸露的小腿真的受了凉气,她却已经睡意昏沉,实在懒得起身重新将被子盖好。
正当朦胧苦恼之际,她突觉被子又轻轻回到了自己身上,旋即后背便贴上一个结实的胸膛。
背后之人的气味、呼吸她很熟悉,于是心防未起,只睡意淡了些。
陆逢渠的声音缓缓泻入她的耳朵。
“陛下和诚王还在拉锯,陛下只想收回诚王手上那一万兵权,可诚王铁了心要退出朝堂,两不相让,民间已经流言四起。”
“嗯。”言如许轻应了一声。
她如今不在朝中,自然会错过许多消息。但关于诚王的议论,确实已经到了民间。舆论几乎一边倒地站在诚王一边,诚王这些年帮着朝廷赈灾、剿匪、断案……兢兢业业十数年,太子一朝监国,便要过河拆桥。
百姓们茶余饭后都在说,天家哪里有什么真情可言,宠你的时候让你位同副帝,自己的儿子上位了,便对你弃如敝履。君王自古多薄情啊……
言如许想,陛下……确实薄情。对诚王如此,对贤妃娘娘也如此。
言如许反应潦草,陆逢渠心中的妒火又隐隐烧起来,他的理智和意志明明可以让他忍下去,但他实在控制不住他的心。
“你还是向着魏展。”陆逢渠话说出口,当即就后悔了,他觉得这是自取其辱。
果不其然,言如许叹了口气,似是无奈夹杂着些许不耐烦:“我向着公道。”
陆逢渠吃了瘪,沉默一会儿,转移了话题。
“慕容铁的腿好了,但是进来行事有些疯迷,整宿整宿不睡觉,也不敢熄灯,听说慕容夫人求了太医院的院正去瞧他,仲太医说他得了惊惧之症。陛下让他休息一阵子,大理寺已经交由少卿暂为代管了。”
“嗯。”
言如许嘴上依旧淡淡,但心里却有些不解。
慕容铁这辈子造下的杀孽何其多,仇家定然也不少,怎么偏偏叫万里暮吓破了胆,实在是不寻常。
陆逢渠继续。
“诸葛大人近来病了,老是咳嗽,太医院的人没什么办法,我打算找宋半见给他老人家瞧瞧。”
“嗯。诸葛大人对我有半师之谊,我如今的身份很难见到他,你代我向他问好。”
“好。”陆逢渠又想起一桩事:“你上次提到的逢宁殿,我去查过了,是宫里的一处无人居住的宫殿。原先是陛下的姐姐,也就是长公主的住处。自打三十年前长公主远嫁璞州,那里便没人住了。只留了一些洒扫宫人守着。”
听到这里,言如许微微蹙了眉。
万里暮临死之前提到逢宁殿,一定有缘由。铁原……长公主……难道铁原和长公主有什么联系,所谓的“主人”也和长公主有关?
不对。若长公主有如此大的野心,怎可能远离中枢三十载。璞州远在千里之外,她不可能在龙虎相争的皇都积攒这么大的能量。而且若非万里暮提到逢宁殿,言如许都没听过长公主这号人物。逢宁殿一定还有别的秘密。
思绪翻涌,言如许睡意又散一些。
就在这时,环着她的手臂收紧了许多。
“阿许,你……想我吗?”
言如许的心口滞了滞,陆逢渠跟她冷战的这段日子,她并不好受。
他们是要共度一生的人,言如许不想将时辰蹉跎在彼此的冷待之上。
所以她转过身,双手环住陆逢渠的腰,整个人依偎到他怀里。
陆逢渠的心跳还是变快了,这样的节奏言如许很熟悉,她听了很多次。他的心跳、他怀里的温度都带给她一种别样的安全感。
这个同她一起跨过轮回的人,是在好好活着的。
这让她觉得,她也是活着的,眼前的一切都很真实,而不是一场漫长的幻梦。
“听望舒说,陛下让中书台定咱们的婚期了,九月初二和初七挑一个?”言如许问。
“嗯。你想要哪天?”
“初七吧。”言如许想缓和气氛:“我若登科成功,势必要摆半个月的流水席,让瑾城这些人好好看看我的盖世才华。才华展示完,休息两日,也就临近初七了。”
这是一句逗趣的话,可陆逢渠没有心思笑,他满心想的都是得到她的答案,所以他又问了一遍。
“阿许,你想我吗?”
言如许的周身涌上无力感,她已经很努力地在逗他、哄他了,可他为什么还是如此执着。
“逢渠。”言如许的脑袋在他颈窝处蹭了蹭,耐下性子,语气柔软:“想的。这些日子,我想你的。我如果不喜欢你,便不会嫁给你。所以你不要闹了,咱们以后好好过日子,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