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绝非等闲之辈
第791章绝非等闲之辈
唐雨墨看了一眼官老,说道:“按官老您的意思是,现在杭州的守军对保住杭州城,是很有信心的?”官钧贤笑了笑,而后看了看天:“既然坐得到某个位置,当然要担得起一定程度的责任,其实信心嘛,大家应该都有,只是如果没发生这地震,估计形势要好得多了。”
“官老您对此也有信心?”
官钧贤哈哈大笑起来,摇摇头道:“我之前也说过了,我不过是一个读书人,对打仗这种事情还是不好说,也不方便说的。不过,既然雨墨你开口问了,就冲着和悦明的交情,有的事情,我也用不着避讳太多。在江西一带,威勇军和威武军两军和萧匪都是各有胜负,但是往往都说是大捷。可见军中政坛,欺上瞒下的事情也是正常。如果说军中有人说有信心,那也只是片面之词。以我说一句个人之见,虽然威勇军和威武军没有遇到过什么大败,但是萧匪那边,倒也不见得损兵折将多少,不然这反贼的势力声势怎么反而越来越大了呢。此次萧匪进攻杭州,杭州算是重城,多年都没有遇到过战乱,守军装备精良,对于威勇军能把杭州城守住这一点·····我觉得还是基本可信的。但是啊······我毕竟是个老人了,也见过了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如果有万一······这当然是我不愿意去看到的事情,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官老说到这里叹了口气,脖子稍微向前探了探,压低了声音说道:“威勇军虽然是精锐部队,但是我大信太平盛世多年,也是多年没有打过仗的了。这次在杭州守城,对于这些新兵来说是头一回,经验方面自然略逊一筹。虽然萧阳那群乌合之众未必有多么厉害,但是毕竟是些走投无路的人······唉,老夫活了几十年,倒没有亲身经历接触过战争,倒是听悦明曾经感叹过,不管再精锐的部队,都不可能真正的战无不胜······”
官钧贤到底是个见多识广的老人,此次保卫杭州,赢了就是赢了,如果输了,那就是无数人家破人亡。尽管他对杭州的守军是有信心的,但是还是保持着一定的清醒。唐雨墨听官钧贤说到这里,沉思片刻,抬起头来道:“请恕晚辈冒昧,现在杭州城难免的海船港口,如果真的有什么意外,应该是可以走的吧。”
“恩,军中既然是早有准备,那些船自然就是一早就都扣下来的,不过除非守城不住,不然是不会动的。毕竟那些海船的数目不多,也走不掉多少人,再说现在是要众志成城的时候,一旦有人开始离开,那港口那边,自然会哗变。”
“恩,晚辈理解。”唐雨墨点了点头,自然知道这个时候是稳定军心的时候,官府不让人轻易坐船离开杭州,也是情理之中。她又恳切地说:“不过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晚辈想要七个名额,如果官老成全,此事之后必当厚报。”
“呵呵,七个的数目不少。”官钧贤笑了笑:“不过还是可以的,等会老夫就给你拿凭证。但是我是不会坐船离开的。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我估计最低限度就是和守城的将士杀出去。”
“多谢官老,官老忠肝义胆,晚辈佩服,不过晚辈有家人在,不得不为他们未雨绸缪,实在不想他们有事。哦,对了,我刚才来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件事情······”
唐雨墨就把来的路上遇到的情况和官钧贤说了,官钧贤眉头紧蹙,脸色也沉了下来。唐雨墨正色说道:“尽管萧阳一直在西边不远处兴风作乱,但是这次地震刚来,短短七天,他们居然就可以里应外合开始攻城,我觉得还是有些太快了。我推断,那些到杭州城来的流民,可能不是真的流民。他们能够如此配合默契,估计大部分还是之前细心挑选过的匪兵。而且按理说来,在杭州城内传令,应该是有自己的机制的,如果要传假消息,应该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现在他们反应如此之快,一边在城中四处放火,一边还在城中四处通传一些假消息。我担心的是,会不会在杭州城里还有别的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事情······”
“确实是有人在城门附近作乱,威勇军派人重重把守,但外面并没有攻城的迹象······”官钧贤若有所思地回答,而后说:“雨墨你请继续说下去。”
“看来现在他们就是要四处散播消息,配合城外的反贼让威勇军四处奔走疲于奔命。要能做到这样滴水不漏,那么进来的肯定都是好手,而且他们做事拿捏得当,我想他们肯定是布置了很久了,应该是在杭州地震之前就布置好了的。而在布置的过程中,就刚好遇到了地震。”
官钧贤一怔,而后苦笑着感叹:“如此一来,天时地利啊·······”
“这件事还请麻烦官老您尽早派人通知城内防务的负责人,策划这些事情的人不能小看,而且那个策划者肯定就在城里,不然城里的一切不会进行得如此隐秘和顺利。如果我们能把这个人抓住,估计能为杭州城守城减轻一点压力。”唐雨墨叹了口气,自己对杭州城毕竟不大熟悉,这些东西还是最好提醒点到为止,不然可能反而误事。“此外,我希望官老能帮我要来一道令牌。”
“什么令牌?”
“我想去说服我所住着的巷子附近一带的富商大贾,还有其他的武馆镖局。现在城内军人是足够的,现在可能不用到他们守城,但是万一需要他们,或者是大家都要逃的时候,可能情况可以不要那么糟,海船毕竟少,我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再为杭州城的百姓留多一条路。”
官老看了唐雨墨好一会,终于笑了起来:“能让悦明赏识之人,果然绝非等闲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