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北地朔方
北地风光壮阔,气候苦寒,常年飞雪。
积雪不化,便成了冰原。
皑皑下,是沸腾的民怨。
自秦汉起,时有叛乱,唯先帝末年与今时闹最凶。
剿是剿不完的,何况国朝素来轻武。
而文人又爱相争,竟无人认真给天子出主意。
乔琬的法子简单,北人投靠北魏叛乱是因饥寒,那便让他们饱、暖起来。
火锅配雪地,再合适不过了。
朔方是国朝最北的一座城池,不过若放在十一年前,再往北还有一座北发城,在先帝末年的那场叛乱中落在了北魏人手里,一直没有收回来。
在黄郸终于从皇帝御驾亲征的慌张中回过魂来,再想起来处置乔琬时,为时已晚。
彼时她已经到了高州地界,再往北走上两天就能到朔方军驻扎的营地了。
这次随行的后妃除了沈贵妃,另还有丽妃、江婕妤两人。
丽妃也就罢了,原本江婕妤要来,沈贵妃还是拦了一下的,皇帝最初也并不想带她来。
并非厌恶江婕妤,而是她的身世,与朔方和北魏都分不开。
江婕妤的父亲是朔方军中一名将领,死在北魏人刀下。
守家卫国之业,父死子承,一面是朔方百姓,一面是血海深仇,江家三兄弟前赴后继,无一例外折损于北魏将领拓跋睢之手。
江婕妤自请随军,只怕亦是存了报仇之心。
虽江婕妤跟她的几个哥哥一样自幼习武,枪法不比他们差,皇帝却不敢再叫江夫人失去这最后一个女儿了。
但捱不过江婕妤非要来。
后面竟然满宫的妃嫔也开始为江婕妤请命。
乔琬蹭的沈贵妃的马车,很是宽敞,周围是随御驾出行的禁军护卫。
皇后所出太子留京监国,二皇子随御驾出征——这大概也是沈贵妃盛宠,皇后还能与她和谐相处这么多年的缘由。
两个孩子都这般的出息,还要那点虚无缥缈的东西做甚。
上头的领导格局大,底下的小妃嫔们过得也舒心。
乔琬当初在宫中就想,今上的后宫比先帝朝真是和谐多了,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出自于江婕妤自身的人格魅力。
沈贵妃对乔琬先前之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跑去黄郸面前激怒他暴露自己,在她眼里无疑是冲动的。
她和徐璟的观点一样,都是卧薪尝胆派。
但是......
“竟就这样将安身立命的法子交了出去?”沈贵妃叹气,“你也真是太大胆了。”
乔琬倒很放心。
就算皇帝不讲武德,后面将方子给传了出去,她还有别的手艺。
卖不成火锅,她还可以卖炒菜,卖黄焖鸡、盖浇饭。
去码头,用快餐的形式卖给劳工。
多少生意可以做呀。
她带了阿余和阿年在身边打下手,到底这两人跟她最久,信任和默契都和旁人不一样。
当车窗外的景象变成四处白茫茫的时候,朔方城就不远了。
临到一片村头,她们的车驾渐渐慢了下来。
落日熔金,暮光蔼蔼。
朔方以西北,是千里大漠孤烟,北魏西凉虎视眈眈。
此处的雪景和京城不一样,京城积雪之下有茁壮的绿意,这里只有一望无际的白。
山是黄土堆成的坡,水在厚厚的冰层下取。
这样的环境,行路都困难,更别说耕作了。
乔琬建议大司农带来了适合在极端寒冷天气下爷能生长的作物种子,其中包括萝卜、甜根菜等根菜类,白菜菠菜芥菜等叶菜类,以及豌豆菜豆豆芽等豆类。
这些作物对寒冷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至于产量,只能靠自然气候慢慢筛选出其中具有优质基因的部分,慢慢进化。
另外,建温室以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更替堆肥手段以改良土壤,修缮排引水系统。
乔琬上辈子在农村长大,干的农活不少,后世一些不涉及科技的农业手段或多或少也能给朔方的百姓带来一丝帮助。
——
除去那些走投无路或生性凶恶,成了流寇,与北魏人勾结的。剩下大多数的朔方百姓几乎已经习惯了打仗的日子。
城外战火纷飞,城内,家家户户大门紧闭。
倘使有贼此时踹开院门进去搜罗,也找不出来什么值钱的玩意儿,粮食那更是没有——这里的人家即使不挖井,也得挖地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