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皇帝赐宴
退朝后,天启皇帝在回乾清宫的路上,经过反复的思考,他觉得关于刚刚的那道圣旨,他确实是有点独断独行了,违背了他与士大夫公治天下的诺言,他觉得至少之前应该和内阁的几位大臣通个气,在朝政上,至少要取得几位内阁大臣的支持。
想到这里,天启皇帝连忙吩咐王承恩道:“王总管,你赶紧去追几位内阁大臣,就说朕请他们吃饭。如果几位大臣已经出宫回家了,你就派人分头赶往几位大人的家中,在把几位大人请朕重新请回宫。”
“是,陛下。”说完,王承恩立马转身就要去追钱锡龙等人。
“回来,你一会就告诉他们,就说夜宴的事情,早朝前朕就安排好了,明白了吗?”
“小的明白了。”王承恩再次躬身答道。然后,就迈步去追钱锡龙他们了。
可当王承恩赶到建极门的时候,发现天启皇帝要请的人,都已经散去了。于是,王承恩又赶紧往前追赶。
就在徐光启几人,谈论着刚刚朝上,天启皇帝的那道圣旨时,几个人同时被身后传来叫着他们几个人名字的喊声:“诸位大人请留步,请留步。”几个人回头一看,见是总管王承恩,便纷纷停住了脚步。
“几位大人,走的真快啊!陛下有请几位大人,陛下准备了一桌酒菜要宴请诸位大人呢!几位大人请随咱家来吧。”
天启皇帝回到乾清宫后,立刻吩咐玉儿,派人去御膳房,要了一桌酒菜。
刘鸿训几人互相看了看,不清楚崇祯皇帝这是唱的哪出戏,刚才还脸色不快的退朝了,这会又想起赐宴了。等听到王承恩说,赐宴的事情,是天启皇帝早朝之前,就吩咐御膳房准备下的,这心里才释然了。
说来也巧,御膳房的人刚刚把酒菜摆上,王承恩和刘鸿训等人就来了。天启皇帝见众人道来,连忙指了指请他们入座道:“诸位爱卿,坐吧!刘爱卿,朕方才可不是特别针对你,而是朕的心绪太过纷乱,还望爱卿不要放在心上。”
刘鸿训,徐光启等几人,听天启皇帝这么一说,慌忙跪倒在地,异口同声的说道:“陛下出此言,让臣等如何敢当?陛下,你这不是折杀微臣了嘛!”
刘鸿训和徐光启几人,最欣赏天启皇帝的地方就是,能够从谏如流,不管臣子们怎么说?说什么?只要说的是真话,皇帝都不会加罪。而且,从天启七年后,准确的说,是从天启皇帝剪出阉党后,就再也没有大臣,因为直言进谏被廷杖过。光是这一点,就已经很难得了,比大明朝的其他皇帝都强。
“诸位爱卿,你们这是干什么呀?快快请起,都起来,我们坐下说话,边吃边聊,这不是在朝上,大家都随意一些,自然一些。朕今日在朝上下的那道圣旨,也是无奈之举,朕事先没有和几位大人商议,没有给内阁透风,是朕做的有欠考虑。”
“这桌酒席是朕早朝前,命王总管,吩咐宫中的御膳房备下的。原来是想和几位内阁大臣,聊聊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如何将新政改革,从江南特别行政区引入全国范围内的事情?朕想趁着和建奴刚刚签订和约的机会,尽快的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的把新政推广开来。”
“今年已经是天启十一年了,从天启七年朕剪除阉党开始算起,已经过去了四个年头,朕真不知道,朕还能在位几年?上天还能给朕多长时间?朕现在时常感到一种紧迫感,时间不等人呀!所以朕刚刚在朝会上说,有些事情必须在朕的手里做完,必须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做完。”
“朕是真想亲眼见到,大明的中兴之象,朕真怕有一天,朕突然走了,留下一个虎头蛇尾的摊子。所以,有些事情上难免会做的急了一点,但是,朕在回来的路上也想通了,正好接着在全国建立国有银行,限制私人资本插手金融业的事情,把新政改革正式推向全国。”说完,天启皇帝拿起桌上的酒壶,给徐光启等人,每人倒上了一杯酒。
给在场的众大臣斟好酒后,天启皇帝又亲自把酒递到了每一个人手中,在场的每一个大臣,接到天启皇帝递来的就后,都再次有跪拜在地。
然后刘鸿训言道:“陛下何处此言呢?想陛下现在春秋鼎盛,uU看书圣体康健,又如何言及,不能亲眼看到大明再次中兴之语呢?臣等万不敢做此想,陛下为天子,其寿命岂是凡人所能及也?陛下必定万岁万年,大明必定在陛下手中中兴,臣为此必效犬马之劳。”
说到这里,在场所有大臣,都跪着把手中的酒杯高高举过头顶,异口同声的大声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启皇帝听后摆了摆手,笑着对众人说道:“诸位爱卿快快请起,你们跪着,怎么与朕喝酒嘛?朕以前就说过了,要与天下士大夫坐而论道,共治天下,难道你们都忘了吗?好了,快快起身,咱们君臣坐下说话。”
见众人都起来坐下后,天启皇帝继续说道:“刘爱卿刚刚说的太过了,什么上天之子,朕也是父母生养的肉体凡胎,这从三皇五帝到如今,一共也没有一万年呢?朕之前有多少个皇帝?个个都想活到一万岁,可又有哪个皇帝真正做到过了?以后爱卿与朕说话,不要如此,朕不奢求什么万岁万年。”
“如果说这世间真有万寿无疆,长存不灭的神话的话,朕希望它能发生在我大明朝的身上,朕死后,朕的大明朝,如果要是能万岁万年,长存不灭,万寿无疆的话,朕也有面目去见列祖列宗了。”
说完,天启皇帝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举起酒杯大声说道:“愿与朕一起中兴大明者,旦饮此杯。”说罢后率先喝下杯中酒,随后,众人也不敢怠慢,几人也是一饮而尽。
之后,君臣几人倒拿酒杯,相视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