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卷土重来的皇太极(3)
半个月后,建奴方面,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于明天启十年十月二十九日清晨誓师出征。
而在大明方面,由于天启皇帝提前接到了握里布传递的情报,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现在大凌河新城的守将是曹变蛟,也就是曹文诏的侄子。城头上的火炮也换成了,射速更快,射程更远的新型子母炮。与此同时,天启皇帝又一次决定御驾亲征,此次跟随天启皇帝出征的是,尤世威的第三军,和马世龙的第五军。
在进军的路上,尤世威问天启皇帝道:“陛下,您不是说过,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大明对西北流寇取攻势,对关外建奴取守势吗?如今,陛下为何又要御驾亲征呢?”
天启皇帝笑道:“朕是说过今后一段时间内,对关外建奴采取防守的策略,可朕采取的是积极防御的策略,积极防御,虽是防御,但绝不是被动挨打。朕采取的积极防御政策,是局部进攻,整体防御的策略,是攻守兼备的策略。”
在天启皇帝向辽东进军的同时,袁崇焕也率领关宁铁骑,全力向大凌河挺进。此刻,袁崇焕的想法特别简单,他要在天启皇帝到达战场之前,打败皇太极。
就在天启皇帝和袁崇焕,同时率兵向大凌河挺进的时候,大凌河新城的战斗正在继续。此次作战,皇太极一共动员了五万人,而大凌河新城的守军只有一万人,双方的兵力对比是五比一,在火器方面,不用说也是大明的占优势。
战斗开始之初,皇太极可谓是信心慢慢,但当他见识了大凌河新城城头上的新式子母炮时,他就后悔自己这次贸然的行动了。攻城的结果,自然是皇太极是败北了,就这样第一天的战斗就结束了。
晚上,皇太极又召集众将,总结白天攻城失利的原因,以及商量第二天的作战计划。
在总结会议上,因为白天作战失利的原因,所以,众人都不敢先说话。皇太极环视众人,见众人都不说话,他也知道众人的心思。于是带头发言道:“诸位爱卿,你们对今天白天攻城失利的事情,有什么看法?大家尽管畅所欲言。”
代善见大家还是不说话,于是,他只能带头说道:“皇上,看来我们这次进攻大明的计划,制定的太草率了,我们以为有了沙俄的火器,就足可和大明对抗了。”
“可万万没想到,大明的火器技术,竟然如此之高,我们的大炮和明军使用的大炮一比,无论是射程,还是射速,以及炮弹的破坏力,都不在一个等量级上。”皇太极接着代善的话继续说道。
有了代善和皇太极带头,众人也纷纷开口了。紧接着岳托便开口说道:“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第一次我们向大明请和,是为了拖延时间度过灾荒。第二次我们在蓟州之战失利后,向大明求和,天启皇帝重新册封陛下为渤海王。此次,我们又主动进攻大明,若不能战而胜之,恐怕连向大明求和的机会都没有了。今后,天启皇帝会怎么对待我们呢?俗话说的好,事不过三呀!”听到岳托的话,在坐众人集体陷入了沉默,就连皇太极也是一时语塞,很显然这个局面,皇太极之前也没有预料到。
“那现在要怎么办?撤兵回去?还是上书向天启皇帝请罪么?先说好,要是你们谁想撤兵,你们撤,老子我坚决不撤,就是死了,老子这回也要打下去,我们八旗勇士死就死在战场上。”阿敏恨恨不平的说道。
“三哥,你这是干嘛?我们这里又没人说要退兵。再说,这次无论胜败与否,我们都没有再退让的余地了,因为战争是我们发起的。”多尔衮随后发言道。
“十四弟所说不错,此次,我们确实已经没有退路了,若胜了自不必说,倘若再败,恐怕就是我八旗的末日了。因为,我们不可能再次向大明求和,天启皇帝也不会再次接受我们的求和要求,能战才能和,如今我八旗没有战胜大明的能力,就没有向大明言和的本钱。”
“所以朕决定,无论如何,这场仗我们也要打下去。眼下既然攻城不克,那我们就改变打法,采取老办法,围点打援歼其救者,大凌河新城被围,明军其后必来救援,我们就设好伏击圈。”
“豪格你现在就去,把我们的火器部队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城下,威慑城内守军。一部分寻找有利地形,构筑炮兵阵地,为我设伏军队,提供火力支持。岳托我给你一万兵马,还有,那三千哥萨克骑兵,你也一同带去,由你和豪格二人,在大凌河新城五十里外,选择有利地形埋伏,等待大明援军,并予以彻底歼灭之。”岳托领命而去。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现在我们再说回明军方面的动向。在得知大凌河新城被围的消息后,明军马上做出反应,除了天启皇帝和袁崇焕亲自领兵增援外。临出发前,袁崇焕还命令吴襄统带本部三千骑兵先行支援,而这里多说一句,吴襄,就是后来引清兵入关的大汉奸吴三桂的老爹,而此次,刚满二十岁的吴三桂,也跟随父亲吴襄前来解围。
距大凌河新城约五十里处,这里是建奴包围圈的最外围,意外发生了。原因是,吴襄接受儿子吴三桂的提议,让大军下马稍作修整,而就在大伙刚刚下马,正准备原地休息的时候,忽然间伏兵四起,数不清的建奴兵如旋风般杀出来,冲入明军的阵营,而与此同时,吴襄还发现建奴的军队里,还有洋人参与作战。
不仅如此,远处响起的隆隆炮声,和因为遭到炮击,不断上升的伤亡人数,更是让他震惊不已。只听他虎吼着大声说道:“弟兄们有埋伏快撤。”可是,一切都为时已晚,他只有三千骑兵,而建奴此时兵力是一万三千人,又有大炮助阵,吴襄率军冲了几次,没成功突入不说,自己还挨了一炮,幸好不是开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