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宋应星 - 天启八年 - 一切如常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天启八年 >

第147章:宋应星

“回陛下,臣举荐的人是宋应星。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南昌府奉新县人,天启七年五月其母病故,按我大明朝庭礼制,凡在职官员直系亲属病故,必须上表朝廷归乡守孝三年。如今,此时,宋应星还在江西老家为母守孝,故而,臣刚刚说他不在朝中。”

听孙元化如此一说,天启皇帝才想起,宋应星可是晚明时期的大科学家。但是,之所以,穿越版的天启皇帝,迟迟没有想起他,原因还是因为,作为穿越版的天启皇帝来说,对宋应星其人,知之甚少的缘故。天启皇帝想了半天,在自己穿越之前,他对宋应星的了解,只限于一本《天工开物》,只知道他是天工开物的作者。

“孙爱卿,你能否为朕仔细的介绍介绍宋应星呢?越详细越好。”

孙元化闻言道:“陛下,您听臣从头和你说。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南昌府奉新县人,万历四十七年,宋应星与兄长宋应升来到京师参加科举,但兄弟二人均名落孙山。直到天启三年春,宋应星才勉强,考入三甲,混了个同进士出身,得以入国子监当了个小官。”

“同年八月,宋应星得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得以就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政。天启四年,由于宋应星在分宜任期满,考列优等,旋升任福建汀州府知府,后又出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天启七年五月,其母病故,宋应升、宋应星兄弟二人,一起上书朝廷,返回原籍为母守孝三年。”

“于做官上宋应星,可以说是毫不出彩。宋应星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他把我华夏几千年来出现过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同时也对技术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然后著述成书使之能够流传下来。宋应星所著书籍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在农业方面宋应星对水稻浸种、育种、擂秧、耘草等生产全过程作了详尽的记载。如“包及数日,懊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日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己。川划同时,他还指出了水稻种植中值得注意的各种问题。

在手工业方面,宋应星力图运用定量的方法,他在叙述生产过程时,特别注意原料消耗、成品回收率等方面的数量关系,有着明确的量的观念。当分析秧苗移毅时,宋应星指出:“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即秧田与本田的比例为1:25石这个重要的比例数据近代的江西仍在遵循。宋应星对各种油料的出油率作了初确的说明:“凡胡麻与蓖麻子、樟树子,每石得油四十斤。菜旅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芸苔子每石得三十斤……“。对油料作物这种具体而准确的数据说明,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

“尤其,他还曾经作过一篇名为《机械》的文章,他在文中详细记述了包括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汲卤等农业机械工具的制作方法,这些机械,都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据臣所知,宋应星还曾成功论述过锌和铜锌合金。”

“在他的文章里,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炼制黄铜的方法,使我大明朝一跃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同时,他分析了金、银、铜、锡、铅和锌等多种有色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它们的活泼程度,提出了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异分离或检验有关金属的方法。”

“在论及分离金银时他指出:“凡足色金参和伪售者,唯银可入,余物无望焉。欲去银存金,则将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块以土泥裹涂,人堵涡中鹅砂熔化,其银即吸入土内,让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后入铅少许,另入琳涡内,勾出土内银,亦毫厘具在也。“'在谈到水银和硫磺升炼朱(即硫化汞)时指出:“每升水银一斤,得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这增多部分是借硫质而生。 ”

“他还培育出水稻、大麦的新品种,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有一次他与臣谈到土坡、气候、魏培方法对农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时说,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早稻一种,筱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所以,陛下启用宋应星不光在开矿的事情上,有所助益,即使在推广种植农作物上,他也能成为陛下的好帮手。”

天启皇帝听完孙元化的介绍,对宋应星大加赞赏,并立即作出,让宋应星夺情起复的决定。调原山西巡抚卢象升为福建巡抚,升宋应星为工部右侍郎兼任山西巡抚,并让他火速由江西老家进京觐见。

此时,在老家为母守孝的宋应星并不知道,山西巡抚的职位,不过是他今后仕途里的,一个起点罢了!像他这样的一个大科学家,天启皇帝是一定会重用的。其实,天启皇帝授予他工部右侍郎兼任山西巡抚一职,只是为了让他好就近指导开煤矿的工作。

一旦山西的煤矿开办成功,产量稳定了,天启皇帝会立刻把宋应星调回京城,让他做一个跟科学研究有关的官,或是大明皇家科学院院长,或是大明科技部部长。总之宋应星以后,要从事与科研技术有关的工作。

此刻的天启皇帝,耳边回响起了,他穿越前在后世的时候,常常听到的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