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天启皇帝御驾亲征(1) - 天启八年 - 一切如常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天启八年 >

第124章:天启皇帝御驾亲征(1)

就在阿敏和蒙古尔泰商议对策的同时,代善也在向皇太极进言,是不是放弃蓟州转攻遵化?或者让阿敏和蒙古尔泰放弃遵化,带兵来助战,这样两路兵马合在一起,也许胜算会大些。

可是,皇太极却拒绝了代善的提议。皇太极告诉代善,一:初一交战稍有失利,就放弃原定作战目标,是不明智的。二:现在就放弃蓟州,或者,让阿敏和蒙古尔泰放弃遵化,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不管阿敏和蒙古尔泰二人,最后是否能拿下遵化城,他们留在遵化,哪怕是围而不攻,也能牵制一部分明朝军队。

见皇太极已经有了决断,代善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坚持下去。而是话锋一转问道:“皇上,您对明日的战事有何部署?”

皇太极闻言道:“明日我们把军队分为两支,一支继续攻城,继续给蓟州守军施加压力,也是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剩下的兵马我想全部交给岳托,让他带领剩下的人马,尽快开凿一条地道。只要能把地道挖到城墙下面,我们就能趁着夜色,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城内,这样明军的火器就失去了作用。

第二天清朝,天刚刚亮,蓟州北门下,激战便开始了。此次,皇太极动用了,两万八旗军,三万蒙古兵,一共五万人马参加攻城。他们的攻势比昨日更凌厉,似乎不太在乎伤亡,一味的猛打猛冲。

孙传庭似乎觉察到了某种异样,但那只是心头,但那只是心头一闪而过的念头,他对了对心神,没顾得上多想。

京城建极殿里,天启皇帝正在上早朝,今天的早朝上没有其他议题。王承恩正在念圣旨,甚至,连圣旨都很简练。

“如今,建奴入寇,军情似火,刻不容缓。特命神策军总兵官李邦华,集结部队,随朕御驾亲征。”

李邦华和孙承宗听到旨意后,当场提出反对。孙承宗先说道:“陛下乃是一国之主,岂可轻动?殊不闻,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您还是坐镇京城,由老臣率军出战建奴吧!陛下放下,不破建奴,老臣绝不还京。”

还未能天启皇帝开口表态,李邦华随即道:“小小建奴,岂要劳动陛下亲征,亦无需孙先生挂帅,臣身为神策军总兵官,理应由臣出战建奴。”

天启皇帝听后,大袖一挥打断了李邦华的话。正色道:“李爱卿,李将军,是朕的圣旨上说的不清楚,还是你刚刚没有听清楚?朕说了,要你即刻点兵随朕亲征,现在,你就可以下去准备吧!记住,调第一军、第三军、第五骑兵军、随朕亲征,把二军和第四骑兵军留给孙先生,用来拱卫京师。”李邦华闻言领命下殿,直奔校场点军去了。

天启皇帝又环视众臣,大声说道:“朕离京亲征后,朝廷大小事物咸决于内阁首辅大臣孙承宗。朝廷内外,文武百官皆一体遵行。”

天启皇帝见孙承宗,还想张口说什么,怕是还要接着劝谏,不让他御驾亲征。于是,天启皇帝急忙道:“退朝!”说着,便当先溜之大吉,身后传来众臣三呼万岁的声音。

天启皇帝回到乾清宫后,果然,孙承宗也前后脚的跟来了。当殿外执事的宫女,进来禀报说,孙承宗求见时,天启皇帝是不想见的。可是,后来转瞬一想,还是召见了孙承宗,毕竟自己出征在外,朝廷里的事还得依靠他出力。

孙承宗进来刚要施礼,便被天启皇帝阻止道:“孙先生有话坐下说吧!但是,朕要是事先申明,孙先生要是来劝朕不要御驾亲征的,那就不必多说了,朕已决不复更改。”

孙承宗被天启皇帝如此一说,一时之间,他还真找不到合适的说辞了呢!不过,片刻后孙承宗还是说话了。

“陛下,不让臣说,臣还是要说,进谏君王乃为人臣者的本分。”

“也好,既然先生执意要说,那朕就洗耳恭听。”

孙承宗顿了顿缓缓说道:“陛下,从未上过战场,不知沙场的凶险,刀枪箭矢皆无眼,若陛下此去......”孙承宗没有把话说完,因为下面的话,不是他一个当臣下的人该说的,他相信话说到这就可以了,天启皇帝肯定明白他的意思。

果然,天启皇帝说话了。天启皇帝缓缓说道:“孙先生的意思朕都明白,孙先生的心情朕也能理解。朕要御驾亲征不是一时兴起的冲动之举,朕也不会成为英宗皇帝,朕此去孙先生就放心吧!朕不知兵,可是,朕身边有知兵的人呀!”

“朕身边有李邦华、尤世禄、马世龙、蓟州城里,现在还有个孙传庭。朕此次亲征就是要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想成祖皇帝也不是生下来就会打仗的吧!所以,孙先生不必再苦苦相劝了。对了,朕把第二军的两个师,还有第四骑兵军都留给你,朕走后,京城也要迅速备战。毕竟,八旗军和蒙古兵都是骑兵部队,朕担心他们拿不下蓟州,会绕开它,直接杀奔京城。”

“陛下尽管放心,臣敢保证,若皇太极拿不下蓟州,他绝对不敢挥兵京城的。因为,拿不下蓟州就直接杀向京城,京城的城防可比蓟州更坚固,蓟州都打不下,京城如何能撼动?蓟州打不下就打京城,那后路就没有保障,后路没有保障,兵马粮草如何接济?一旦战事不利,很可能会被前后夹击,这样的低级错误,皇太极是不会犯的。”

“但陛下的顾虑,也不是没道理,凡事最怕的就是万一,备而不用,总好过用时无备。陛下请放心,陛下走后,臣亦会在京城开始着手备战的。”孙承宗说完才发现,他竟然无意中,同意了天启皇帝御驾亲征的事,天启皇帝闻言却抓住不放。

接着,天启皇帝把话锋一转说道:“对了孙先生,朕忽然想起了一件大事,朕想给辽东袁崇焕下道旨意,朕口述,孙先生代书。”

孙承宗闻言即道:“请陛下旨意。”

天启皇帝略想了想,示意孙承宗可以记录了。孙承宗走到一张小书桌前,就是玉儿或王承恩平时替天启皇帝代笔时,使用的小书桌,类似于后世秘书的办公桌。

天启皇帝缓缓说道:“圣谕!冀辽督师袁崇焕听旨,现建奴与蒙古主力皆在蓟州城下,沈阳城防必然空虚,爱卿可趁机遣一上将发兵佯攻沈阳,牵制皇太极回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