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皇太极称帝(1)
至于说人望嘛!他本来就是先汗王属意的继承人,母亲阿帕亥更是先汗王的大妃,如果,按照女真族中,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的家法来说,那多尔衮法上就是先汗王的嫡子。再加上,如果真得到了元顺帝的玉玺,那就更加显得天命所归了。
可是,已经到手的汗位绝不能放弃。为此,皇太极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首先他主动出城迎接德胜凯旋的弟弟,其次,如果多尔衮兄弟真要发动兵变,在这里解决,付出的代价远远比在城里小的多,因为,沈阳城是不能拿来冒险的。
此外,他已经提前在这里设下了口袋,参与围猎的有自己亲统的两黄旗,岳托的镶红旗,吉尔哈朗的正蓝旗。还有,如果真打起来的话,西征大军中也绝对不会是铁板一块,至少豪格会站在他一边,皇太极如此想着。
正当,皇太极在心中盘算自己的胜算几何时,阿济格和多铎也在苦苦劝说多尔衮。“二哥,汉人有句话叫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是你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了。”
多尔衮却明知故问道:“多铎,你让哥哥做什么决断?又该如何决断呢?还有,是谁擅自下令,让大军屯驻在此的?”说完,多尔衮意味深长的看着多铎。
多铎着急道:“是我想大军先停下来的,二哥,你现在不做个决断我们回沈阳干嘛?现在是决断起兵夺汗位的时候了。二哥!你忘了吗?父汗原本就是要把汗位传给你的呀!这事谁不是心知肚明,只是我们三兄弟从前力量小,所以,才让皇太极得逞了。如今你手中有兵权,我们三兄弟手里有三旗人马,你又降服了蒙古林丹汗,还得到了传国玉玺。论战功。论人望、样样都是上风,可谓是天命所归。”
“三弟说的对呀!论兵力,我们是二旗,他皇太极也只有亲统的两黄旗。论功劳,皇太极自从当上了汗王后,怕别人作乱,轻易是不敢离开沈阳城的,因此,这些年也就没有机会上战场立战功了。可二弟你却不同,这些年来,你为大金国东征西讨,立的战功越来越多,这次更是打败了林丹汗,降服了整个蒙古。”
“说句大不敬的话,这样的战功,就连父汗都没有过。再论人望,他皇太极去年刚刚向大明主动求和,大明的天启小皇帝,既然没有承认咱大金国,另外封了他一个什么渤海王,他皇太极竟然也接受了。”
“虽然,对内他皇太极,还是什么天聪汗。可是,在给大明朝皇帝的国书里,他却自称渤海王,简直丢尽了我们大金国的脸,自古以来,哪有关上门当君臣,打开门当臣子的汗王?而二弟你则不同,你得到了传国玉玺,那是受命于天,受命与父汗。你回到沈阳后,拿出玉玺,登高一呼,又有我和三弟居中联络,到时候,谁敢不从?谁能不从?”
“大哥,三弟,你们都说完了吗?可否听我也说一说?”多尔衮不待他二人回答,便继续说道:“你二人对夺取汗位之事想的也太简单了,八哥的汗位是代善哥哥率先拥立的,现在我们拿着一块破石头,就想夺汗位?”
“你们想过没有,一旦我们起兵夺权,代善哥哥会答应吗?八哥怎么说也是大金国的汗王,难道他身边就没有忠实于他的文臣武将?别人先不说,吉尔哈朗和岳托二人,肯定会站在八哥身边的。真到了那个时候,代善哥哥能不管吗?怕是不管都不行了吧!”
“到时候要是真打起来,八哥的两黄旗,代善哥哥的两红旗,这还没算阿敏哥哥和蒙古尔泰哥哥的两蓝旗。你们现在再算算,我们起兵的胜算是多少?”
“再说,八哥已经做了大金国的汗王了所谓大位已定。我们打了一场胜仗回来,带回来了玉玺,不进献给汗王,居然还想自己称汗。这是造反,这是分裂,我们三兄弟,要是真这么做了,瞬间就会成为整个八旗的公敌。这还只是从内部而言,我现在在说说外部潜在的危险。”
“我先来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和大明议和,而且还要主动议和?八哥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是为了集中力量,解决林丹汗,征服全蒙古。然后,再整合女真八旗与蒙古的力量,再与大明决高下,争天下。跟大明议和是一种策略,而且我要提醒你们,这个策略似乎不是大汗一个人的主意,至少,这个策略在实施之前,八哥提前征求了代善哥哥的意见。显然,代善哥哥也是同意的,不然,不会是代善哥哥去大明议和的。”
“如果,我们用这个理由当借口,打击皇太极的话,那代善哥哥会是什么态度呢?现在我们打败了林丹汗,夺下了传国玉玺,我大金国的实力上了一个台阶。但如果我们现在发动兵变,让八旗陷入分裂,那大金国当下取得的一切优势就都不复存在了,大明会怎么怎么样?我不敢说,但蒙古诸部一定会借机脱离大金的掌控。”
“我们大金现在需要的是团结,不是分裂,现在是我大金国,面临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问鼎天下的机会,不能因为争权内耗,而白白错失良机。真要是那样的话,我们怎么对得起,父汗的在天之灵呢?我们应该把他留下来的大金国发扬光大。退一万步说,我们争汗位,争了半天,却争来了一副烂摊子,那争到手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要争汗位也不能在这个时候。”
多铎和阿济格听后,虽然不甘心,但是,也觉得多尔衮说的对。多铎和阿济格互相对视了一眼,多铎再次出言道:“那二哥既然你说,现在不是争汗位时候,那这块玉玺怎么办?交给皇太极?”
多铎这一问,也正是多尔衮的难处,从他心里来说,他是不愿意把玉玺交给皇太极的。